![]() 《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遺址所在的山口 ![]() 《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拓片 ![]() 魯迅摹繪輯校的《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文字 二、《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釋文 ![]() 《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拓片(南段) (南段)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以七月廿六日發(fā)家,從秦人孟伯山、狄虎賁、趙當卑、夏羌、石當卑、程阿羌等六人,共來作列亭,從□谷關(guān)。八月一日始斲山石作孔。至十日止。堅固萬歲人民喜,長壽億年宜子孫。永壽四年八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直建紀。此東烏累關(guān)城,皆將軍所作也。仇披。 注:劉平國刻石時間為“永壽四年八月”,據(jù)《后漢書·桓帝紀》可知,并沒有“永壽四年八月”。這是因為漢桓帝在這一年六月宣布將永壽四年改元為延熹元年。由于龜茲距離東漢都城洛陽路途遙遠,當年八月,改元詔書應(yīng)該還沒有送達龜茲,因此龜茲仍以“永壽”紀年。 ![]() 《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拓片(北段) (北段)京兆長安淳于伯隗作此誦。 三、《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摩崖石刻》書法藝術(shù)特點 該石刻由于石質(zhì)剝蝕嚴重,文字漫漶不清。書寫多用圓筆,字形大小參差,似不經(jīng)意卻饒有古逸之趣,較之《西狹》、《石門》諸刻,字跡更為寬博疏放。 ![]() 筆法上,其起筆藏鋒,隸兼篆意,含蓄蘊藉,筆力遒勁,瘦勁挺秀;行筆流暢自如,少有蠶頭、雁尾。 結(jié)體上,其依崖面隨勢書刻,險夷斂縱,疏密相間,變幻多端。其字形大小不一,行列參差不齊,筆畫起伏明顯,跌宕靈動。 章法上,其布局打破了碑闕形制上的排列格式,通篇顯得天真爛漫,彌漫著生命氣息,體現(xiàn)出一種神秘的朦朧之美。暗合殘泐斑駁,四邊殘缺的幅式畫面,看似不經(jīng)意,實則匠心獨運,令人想象回味。 ![]() 局部放大2 |
|
|
來自: 誰在水墨飄渺間 > 《劉平國刻石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