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家屋脊文化玉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我國古代玉器發(fā)展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色鮮明地體現(xiàn)在像生類玉雕作品與禮儀類玉雕作品之中。 像生類玉雕作品生動地模仿了自然界中的人物、動物形象,如玉雕人頭像、虎與虎頭、蟬、鷹與鳳等;而禮儀類玉雕作品則以各種透雕玉牌飾為代表,它們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承載著當時社會的禮儀、信仰等諸多方面的信息。
一、像生類玉雕之玉雕人頭像在肖家屋脊文化的像生類玉雕作品里,玉雕人頭像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類。 截至目前,通過考古發(fā)掘出土的肖家屋脊文化玉雕人頭像大約有26件,這些人頭像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獠牙人頭像、玦形連體雙人頭像、張嘴人頭像等各具特色。
二、玉獠牙人頭像玉獠牙人頭像以孫家崗M149出土的那件最為典型,其刻紋之清晰令人贊嘆。 這件器物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兩面都施刻了人頭像,且正面為陽紋,背面是與之對應的陰紋,這種陰陽結合的雕刻手法在古代玉雕工藝中較為少見。
從正面來看,陽紋線條流暢自然,勾勒出一個臉龐肥碩的形象,五官特征清晰可辨。 其雙線彎弧狀的眉毛,宛如彎彎的月牙,給人一種柔和的感覺;橢圓形的大眼炯炯有神,陰刻的圓晴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神秘。
細凸棱的鼻梁挺拔而精致,勾卷的鼻翼增添了幾分靈動;耳輪弧卷,上面佩戴著穿孔珥,體現(xiàn)出當時人們對于裝飾的追求。
嘴呈彎弧微笑狀,微微開啟露出四齒,口內左右兩側含飾外伸的上下繚牙,這一獨特的造型可能與當時的某種信仰或文化習俗有關。 有學者認為,獠牙在古代文化中往往象征著力量和神秘,這種玉獠牙人頭像或許是當時人們崇拜的某種神靈或祖先的形象。
三、玉玦形連體雙人頭像譚家?guī)XW9出土的玉玦形連體雙人頭像是一對頭相背的側視人頭像。它們頭戴扁平羽紋冠,羽紋冠的設計可能與當時的身份地位或者宗教儀式相關。 梭形眼犀利而深邃,凸鼻顯得剛健有力,嘴微啟,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圓弧下頜線條柔和,弧形耳輪上佩戴著穿孔珥,耳上鬢發(fā)向后側下垂呈披發(fā)狀,營造出一種飄逸的美感。
這種連體雙人頭像的設計,可能寓意著某種親密的關系,如夫妻、兄弟或者是具有特殊聯(lián)系的群體。在古代文化中,連體形象常常象征著團結、和諧以及某種神秘的紐帶。 四、玉張嘴人頭像譚家?guī)XW9出土的1件玉張嘴人頭像,呈現(xiàn)出寫真臉型。它頭戴覆舟形羽紋冠,這種冠飾的形狀獨特,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 梭形眼、窄鼻梁、小凸鼻的組合,勾勒出一個精致的面部輪廓。張嘴的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圓弧下河線條優(yōu)美,長耳佩戴穿孔珥,腦后還有發(fā)髻裝飾,頂面正中鉆一孔。
這種張嘴人頭像也被一些學者視為吐舌人頭像,主要是因為減地陽紋刻畫的張嘴形態(tài)形成了上下唇之間的扁梭形,從而被誤看作吐舌。 然而,當我們從側視的角度進行觀察時,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吐舌”實際上并沒有凸出嘴唇。 這種造型的爭議也引發(fā)了學術界的諸多討論,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一種藝術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也有可能是當時某種特殊文化符號的體現(xiàn)。 五、像生類玉雕其他作品及禮儀類玉雕作品意義推測除了玉雕人頭像,像生類玉雕作品中的虎與虎頭、蟬、鷹與鳳等也各具特色。后面我們會詳細介紹,今天簡單說明一下。 虎與虎頭通常展現(xiàn)出威嚴和力量,可能象征著守護和權威;蟬在古代文化中常常寓意著重生和不朽;鷹與鳳則可能與神靈、吉祥等概念相關。
而禮儀類玉雕作品中的各種透雕玉牌飾,其精美的透雕工藝和獨特的造型,不僅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玉雕技藝,更可能在祭祀、禮儀等重要場合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它們或許是溝通天地、祖先的媒介,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神靈的敬畏之情。
這些玉人的頭飾與獠牙,發(fā)型與面部刻劃不是單獨存在的,在龍山文化、西周墓葬的遺址中常有發(fā)現(xiàn),特別是三星堆的青銅人物發(fā)型裝飾,幾乎如出一轍,它們之間到底有何聯(lián)系?是文化的影響力還是種族部落的遷徙,是文化基因的傳播還是部落文明的散發(fā)?這都有待于未來考古挖掘的不斷發(fā)現(xiàn)與實證,我們這里不做無謂的聯(lián)想和猜測。
但是肖家屋脊文化玉器憑借其造型的豐富多樣與工藝的精湛卓絕,宛如一座蘊含無盡奧秘的寶庫,為我們深入探尋古代社會的文化風貌、信仰體系以及藝術造詣,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實物資料與歷史線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