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一句平常的話,他就忍不住回懟,懟過之后也可能自省反應過激,又心懷歉意面露訕訕,有的能自我解嘲圓回來,有的還得硬撐著冷淡。 回頭一想,這其實是個性格中需要修正的問題,無論是哪個。 跟一個朋友交流說,凡是掂對對象耍橫的,骨子里是弱的。 朋友是專業(yè)人士,回復我: 是的,一碰就碎。 有多少人值得因此自省,一路成長是不是也從薄薄的玻璃心逐漸發(fā)展成了一笑了之,偶爾還能心硬如鐵,日后修煉成鋼化玻璃也說不準指日可待,然而,嘴硬還是心硬都不像硬道理。 日常生活,人群中總有一種人,喜歡遇事即反駁,愛為自己辯解,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強勢,到底色厲內(nèi)荏,越反駁越氣餒,越辯解越虛弱。他自己明明知道這些,卻克制不了反駁的情緒,反駁過后,還會覺得委屈,這也是一種慌張的軟弱,自己不改,別人也無能為力。到什么時候,碰上異見,不再急于反駁,而是能微笑著說,你可能有你的道理;碰上建議,除了虛心接納積極面以外,對可能的潛伏批評也能若無其事,該干嘛干嘛去,一個堅定的自我才算樹立起來。 在他人身上看到自我,然后反思修正或更加歡欣鼓舞地鞏固,是逐漸成熟的人生常態(tài)。太多人會因為年紀長大更加固我,以為終于可以屏蔽或不屑周遭評價,才是真正的強大內(nèi)核。殊不知,那也可能成為最常見的“老頑固”,越老越頑固,——誰想做老頑固? “老頑固”的表現(xiàn)一般很一致,無非總覺得自己是智慧的正確的通透的大氣的,以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飯都多,就想當然地自以為擁有了足夠的話語權。然而,今非昔比,年輕人才會仗著代謝旺盛活力滿滿而不忌鹽糖,老了老了反而要掂量鹽糖的比例,這樣一來,誰吃的鹽更多倒還不一定。何況,這個比方不過是個笑話。 每當有年長人士張口就是“你還是太年輕”,或“我們當初……”,或“你是不知道……”,或“我比你還了解你自己”……就有些莫名尷尬,馬上就會警醒自己平常是不是也會這樣說話,若是,趕緊得改,若不是,算悄悄松一口氣。反過來,遇到長者前輩總是一副謙遜商量的口吻,受之有愧的態(tài)度,作為稍微年輕的后輩,我會心里產(chǎn)生更多敬意。 眼見著有些長者得意地走向高高在上又捉襟見肘的尊位,或故作閑淡卻又趨權附貴的言行不一,或明明蹭著高貴的圈子強融自己卻徒有其表,……最得體的不相為謀方式,便是自動走遠一些,保持微笑。 人事滄海桑田,總在不動聲色間,有時候樓起樓落,也不過眨眼,可惜,滄海的波瀾沖不垮桑田的肥沃自詡,大廈將傾也驚不醒溫柔鄉(xiāng)富貴鄉(xiāng)的美夢。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舊交替時往往各自都較著勁,以為不到最后一刻,還不定誰是贏家。其實,目光一旦放遠,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大約的確屬于后來年輕一代。年輕的羽翼會逐漸豐滿茁壯,無論以怎樣的方式,相信并且扶持他們,才符合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 所以,老夫子有句話是對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朋友圈里有個年輕朋友剛剛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就直接表達:我真快。不禁被這句自我鼓勵感染,老朽而矜持的人們總是吝嗇于自我鼓勵和贊美,因為一不留神就變成傲慢,其實,認可自我的付出與成就,也是多么健康正大的情緒價值,不必非等他人來實現(xiàn)。 所以,遇到自己體能狀態(tài)好的普拉提課,我剛完成一組完美的平衡,忍不住自言自語: 我真穩(wěn)! 對面發(fā)明“我真快”的小朋友聽到,笑出了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