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最近手頭方便嗎?能借我五千塊錢嗎?下個月發(fā)了工資就還你?!?/span> 發(fā)消息的是我認識十多年的發(fā)小,我們曾一起在縣城長大,擠過一張課桌,逃過晚自習(xí)去網(wǎng)吧。后來我留在省城,他留在老家,聯(lián)系漸少,但每次回去總要聚一聚。 我盯著屏幕愣了幾秒,第一個念頭是:他是不是覺得我在省城過得特別風(fēng)光? 確實,在縣城的朋友們眼里,能在省城扎根就是成功的象征。他們看不到的是:每月一萬二的房貸,三千五的車貸,孩子的幼兒園費用頂?shù)蒙峡h城一個月的工資。父母年紀大了,看病吃藥都是開銷。我和妻子已經(jīng)三年沒添置過新衣服了。 “不好意思開口,可這邊已經(jīng)半年多沒發(fā)工資了?!彼职l(fā)來一條。 電話打過去,他的聲音里帶著窘迫。單位效益不好,工資一拖就是半年,領(lǐng)導(dǎo)天天畫餅,就是不見真金白銀。 “你們在省城的肯定好過些,”他語氣里帶著羨慕,“不像我們小地方,說失業(yè)就失業(yè)?!?/span> 聽著他的話,我的思緒卻飄回了五年前。那時我剛決定在省城買房,首付還差八萬。我特意請幾個要好的朋友吃飯,席間鼓起勇氣開口,說想請大家?guī)蛶兔?,周轉(zhuǎn)一下。 那天在場的就有他。我記得他當時低頭吃菜,避開了我的目光,最后只說了一句:“兄弟我真幫不了你,自己還在供車呢?!钡故瞧渌麅蓚€朋友,一個借了我三萬,一個湊了一萬五。這些情分,我一直記在心里,第二年手頭寬裕了就趕緊還上了,但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至今念著好。 如今輪到他向我開口,這個輪回讓我心里五味雜陳。因為他在發(fā)下眼里,是動不動就借錢的人,而且還不守誠信,總是玩消失。即使主動要請你吃飯,你也要帶著錢,不然會在結(jié)賬的時候突然說錢不夠,讓你苦笑不得。 我苦笑。省城的精致生活只存在于朋友圈里,而我這種從不發(fā)朋友圈的人,在別人想象中過得很好,實際上只是性格比較隱忍——再難也自己扛著,不愿把狼狽展示給人看。 最終,我轉(zhuǎn)了一千塊錢過去。附言:“你先應(yīng)應(yīng)急,不用急著還?!?/span> 我知道他不會急著還,也可能永遠不會還。我更知道,這筆錢轉(zhuǎn)出去的同時,這段友情也到頭了。 不是因為舍不得這一千塊錢,而是我突然明白:我以為的深厚情誼,在對方眼里或許早已變成了利益關(guān)系。他在通訊錄里翻找時,看到的不是多年好友,而是一個“在省城混得不錯”的潛在借錢對象。 點擊轉(zhuǎn)賬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把他刪除了。這一千塊錢,就當是買回了我們曾經(jīng)在縣城街頭喝酒聊天的那些夜晚,買回了青春里最純粹的記憶。 往后的形勢會更加困難。 其實在大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大伙都挺緊張的。曾經(jīng)再深厚的友誼,畢竟結(jié)婚后,我們都不再是少年。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重擔要扛。如果不是因為救急,奉勸大家能不借錢就不要借錢。 錢是試金石,最考驗的就是感情。自己能解決的事就自己解決,畢竟人情比錢貴——錢還得清,人情卻可能成為心頭永遠的重負。 常言道,人生三不做:不做媒,不借錢,不做保。 替人擔保,等于替人背債;給人做媒,兩人鬧矛盾,全賴媒人;借錢給別人是大爺,找人還錢是孫子。不要熱衷當和事佬,少摻和別人爛攤子,勸好了沒人感謝你,勸崩了責任全怪你。 這些話聽起來冷漠,卻是無數(shù)人用教訓(xùn)換來的經(jīng)驗。 在潮水退去的沙灘上,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計掙扎。我自己的原則是:救急不救窮。生病住院、孩子上學(xué),這種急事能幫就幫。但如果是為了一時的生活周轉(zhuǎn),或者填補無底洞,那就要慎重再慎重。 我失去了一個曾經(jīng)的朋友,卻更加認清了一個道理:成年人的友情,經(jīng)不起金錢的考驗。既然如此,不如讓它停留在最美好的記憶里。 這一千塊錢,就當是給過去的我們,畫上的句號。 以上,共勉! 為了不錯過好文,可以把我設(shè)置星標? 感謝您的閱讀! 作者 | 素心 圖片 | 網(wǎng)絡(luò),侵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