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會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命數(shù),究竟如何? 命好與否,靠瞎想沒有什么作用。唯有看清命數(shù)的軌跡,結合每一次發(fā)生的事件,才能夠“初見端倪”。 一個人說,自己的命數(shù)特別好,但他過得太順,順到狂妄自大,沒幾年就闖大禍,出大問題了。那他的命數(shù),真的好嗎? 古人早就說“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缺乏任何一個,命數(shù)都不可能好。 最典型的,就是項羽,占據(jù)天時地利,可就是人和不行,性格存在缺陷,最后走向敗亡,結局悲慘。 一個人的命數(shù),究竟好不好,看這四個方面,就一清二楚了。
一、是否有“堅韌”的性情。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面對現(xiàn)實的折磨、身心的勞累,性情是否堅韌,顯得特別重要。 性情堅韌,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在哪摔倒,就在哪站起來。這樣的人,哪怕一時受阻,后邊都會東山再起。 反之,性格懦弱,動不動就玻璃心,就像溫室里邊的花朵。這樣的人,哪怕出身不錯,后邊一樣會出大問題。 畢竟,性格決定命運啊。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命運。而脆弱的性格,必然就會帶來脆弱、不幸的命運。 自己不變得堅強,又有誰能幫助我們堅強呢?社會不是我們的爹媽,不可能慣著我們的。
二、關鍵時刻,是否有不錯的“運氣”。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 這里邊的“運”,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運氣好,跟運氣不好,所過的,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肯定有人會說,哪有人可以一輩子運氣好的? 確實,沒有人可以好運一輩子。可問題是,總有人可以在關鍵的時刻,運氣爆棚,把他“托”上去。 比如說,在人生的至暗時刻,跌落到谷底,不得翻身的人,都輕生了。可總有一小撮人,能夠瞬間觸底反彈,回歸原點。 這瞬間的觸底反彈,就是“運氣加持”。老天爺讓你跌落谷底,又讓你虛驚一場,好好壞壞,最終都變成了“好”。這,不就是所謂的“大運”嗎?
三、出門在外,是否有“貴人”扶持。 韓愈在《馬說》中寫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個世界多的是千里馬,而特別缺乏伯樂。正是因為缺乏伯樂,所以絕大多數(shù)的千里馬,都被埋沒了,一輩子無法出頭。 看看姜子牙和韓信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周文王、周武王的賞識,姜子牙再厲害,了不起就是一個釣魚的漁夫。 如果沒有劉邦、蕭何的賞識,韓信再厲害,了不起就是一個大頭兵,根本沒有機會率領千軍萬馬建功立業(yè)。 你覺得,從古至今,是大將軍多呢,還是小兵多呢?肯定是小兵多。不是小兵不如大將軍,只是99%的人,都沒有貴人的賞識罷了。 有貴人扶持,少奮斗二三十年。沒有貴人扶持,也許奮斗一輩子,也還是底層窮人。
四、多年閱歷,是否轉化成“認知”。 在“一命二運三風水”之后,還有一個說法,四積陰德五讀書。 人,為什么要讀書呢?讀書的目的,就只有一個,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在于貧富,而在于認知。 當然了,認知,不僅需要靠讀書提升,還需要靠經(jīng)歷、閱歷來提升。所謂“知行合一”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既有一定的認知,也有一定的閱歷,更懂得兩者合一,那他就是妥妥的聰明人。而聰明人,天不負。 人啊,要么是認知對得起自己的福氣,要么是認知對得起自己的苦難。遺憾的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認知對得起自己的苦難。 樂也好,苦也罷,都是自己的認知造成的。要想擺脫苦難的不幸,第一時間,就需要提高認知水平。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