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的時候,應該對策略(政策)進行復盤。 顯然,以感想代政策的時候,就會犯很多錯誤——因為在工作中,沒有執(zhí)行政策、沒有了解政策,結果就是, 1、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行于未知。 2、不知道怎么完整的準備。——這就是行于無備?!耸菄@著策略做準備的。 3、不知道怎么制訂計劃?!@就是無計劃、無步驟?!耸菄@著策略做計劃的。 4、不知道全局是什么?!@就是無全局?!獰o策略就是無全局,感想總是局部式的。 5、跟著感想來執(zhí)行,必然是一時的。——這就是無長遠。 所以,最終就是得到不好的執(zhí)行過程和不好的執(zhí)行結果??梢哉f,以感想代策略——是普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而能實現以策略代感想的人——則往往會很厲害。
這句話的含金量,屬于是最頂級的。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 1、感想 2、經驗 3、策略(政策) 感想不如經驗,經驗不如策略——最高級的就是策略,最低級的就是感想。不要讓自己停留在感想階段,要把自己升級到策略階段。 我們來看一段話,
這就是以感想代政策(策略)——這樣的復盤,它的收效是要小很多的。但如果檢討自己整個過程——所定的策略、以及策略的執(zhí)行情況。 這樣,就可以實現了知己,而復盤策略的效果和各方的反應——就可以實現了知彼。 當以策略來復盤、而不是以感想來復盤時——就會去選擇策略——到底應該執(zhí)行什么樣的策略? 再舉一個例子,耿飚曾經回憶過這樣一件事: 1974年”一·二五批林批孔”動員大會后的一個傍晚他來到中南海西花廳周總理辦公室,向總理談起中聯(lián)部運動的情況,認為有人無中生有,借題發(fā)揮,在“一·二五大會”上點了他的名,他想辭職不干了。 周總理聽后說:“耿飚同志,我送你三句話。第一人家要打倒你,不論怎么打,你自己不要倒;第二,人家趕你,不管他怎樣趕,你自己不要走;第三,人家整你,不管他怎樣整,你自己不要死?!边@幾句話讓耿飚豁然開朗。實際上這也是總理自己的心聲表露。 這里,想辭職不干了——這就是感想式的。而周總理給出的答復——則是策略的——即執(zhí)行策略。 當一個事情中,有了策略之后,就豁然開朗了,就水撥云霧見青天了——有點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忍耐總是困難的,但執(zhí)行策略——當有策略意識之后,就會容易的多——也即能夠做到忍耐。
能夠掌握政策,就能夠改造世界。而了解情況——則是制訂政策的前提必要條件——這樣政策,才能形成矢和的——而不是政策和對方沒有交集、以至于對對方無效和不起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