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陽虛 —— 便稀溏,伴畏寒怕冷 辨證:陽氣虧虛,脾腎陽虛無力溫煦腸道,水濕運化失常,導(dǎo)致大便失于固攝 表現(xiàn):大便常年稀溏不成形,甚至像溏泥一樣黏在馬桶邊緣,沖凈困難;排便時無明顯墜脹感,偶爾還會夾雜未消化的食物(比如吃了青菜拉青菜);平時特別怕冷,手腳冰涼,哪怕夏天也不敢碰涼飲;精神差、沒力氣,吃點涼的就腹脹、拉肚子,小便清長量多 參考:附子理中湯加減,溫陽健脾、固腸止瀉,幫腸道 “暖起來”,改善水濕運化 二、陰虛 —— 便干結(jié),伴五心煩熱 辨證:陰液虧虛,腸道失去濡養(yǎng),津液不足無法潤滑糞便,導(dǎo)致大便干結(jié)難排 表現(xiàn):大便干硬如球狀,排便費力,甚至好幾天才排一次;排便后可能覺得肛門干澀、有灼熱感;平時總覺得手腳心發(fā)熱、胸口發(fā)燥(五心煩熱),晚上睡不好、愛出汗(盜汗);口干咽燥,喝水也難解渴,舌紅少苔,舌頭表面偏干,偶爾伴有腰膝酸軟 參考:六味地黃湯加減,滋陰潤燥、潤腸通便,補充腸道津液,讓大便順暢排出 三、濕熱 —— 便黏滯,伴口苦黏膩 辨證:濕熱之邪蘊結(jié)腸道,阻礙氣機運行,導(dǎo)致糞便黏滯不暢,夾雜濕邪 表現(xiàn):大便黏膩不爽,排便時總覺得 “拉不干凈”,擦屁股要反復(fù)擦好幾次;大便顏色偏黃,表面可能有黏液,馬桶沖凈后仍有殘痕;平時口苦、嘴里發(fā)黏,沒胃口、腹脹;小便黃赤短少,部分人伴有肛門灼熱感,舌紅苔黃膩 參考:連樸飲加減,清熱利濕、理氣導(dǎo)滯,清除腸道濕熱,讓排便恢復(fù)順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
來自: 踏雪凌波 > 《醫(yī)學(xué)與防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