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條熱搜,著實把我驚到了,又很心疼:陳紫函停工3年做了12次試管。在綜藝《天聲一對》中,陳紫函說,2016年和戴向宇結婚后,頭三年她都沒有拍戲,起碼做了12次試管,但都以失敗告終。3年12次試管是什么概念?一個常規(guī)的試管嬰兒周期包括促排卵到胚胎移植,通常需要2—3個月,這意味著,陳紫函平均每3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周期與周期之間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基本是連軸轉。除了身體上的傷害外,她還要承受一次一次失敗的打擊,失敗后就和戴向宇在馬路中間抱頭痛哭。雖然她說起這些的時候盡量輕描淡寫,但同為女性的我們,都完全能夠體會那種痛苦和崩潰。和陳紫函一樣沒生孩子的陳喬恩,接著說了一番相反的觀點,她說:女人過了40歲之后,生孩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我年輕個10歲,可能我會選擇,但現(xiàn)在我覺得,時機給你什么,那就是什么,順其自然。陳紫函50歲,陳喬恩46歲,從生理機能上,都已經(jīng)過了最佳生育階段,但她們對生育這件事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看似只是她們倆的個人選擇,卻反映出了女性的共同困境,生不生孩子,對女性來說,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 1. 這個節(jié)目片段上熱搜后,很多人都為陳紫函打抱不平,因為在和戴向宇的婚姻中,她有點卑微。陳紫函成名很早,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時,和蔣勤勤、金巧巧并稱為“北電三朵花”,還沒畢業(yè)就戲約不斷。2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她塑造了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殷離、《神雕俠侶》中的郭芙、《白蛇傳》中的小青等經(jīng)典角色,是一代人的“童年女神”。戴向宇比她小9歲,名氣遠遠不如她,可就因為這9歲的年齡差,讓陳紫函覺得,自己是姐姐,應該無限包容這個“弟弟”。吵架的時候,戴向宇轉身就走,陳紫函飛奔過去撲在他身上,拉著他不讓他走。由于戴向宇的成名作是《小娘惹》,在新加坡非常紅,因此,一去新加坡,他就覺得自己是“一哥”。經(jīng)常是他抱著胳膊走在前面,經(jīng)紀人背著包走在他旁邊,而陳紫函像個馬仔一樣跟在他后面,他頭都不會回一下。有段時間,兩人聚少離多,戴向宇經(jīng)濟上遇到困難,家里又有人生病,在沒有和陳紫函溝通的情況下,他單方面宣布要離婚。陳紫函雖然很委屈,但還是極力挽回,讓戴向宇去一趟她的劇組,和他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再“試一試”,最后才沒有真的走到離婚那一步。聽她說完這些后,節(jié)目里的其他妻子們都很意外兩人的相處模式。其實2023年的綜藝《家務優(yōu)等生》,就可以窺探一二。戴向宇是個“家務黑洞”,他一個人在家時,房子亂得沒眼看:行李箱敞開放在地上、襪子鞋墊和衣服混在一塊、床邊各種充電線繞成一團、廚房里碗盤都沒洗。陳紫函出差回家前,囑咐他把家里收拾一下,他嘴上答應,實際上做得…做飯更是:臺面上擺滿了鍋碗瓢盆,水池已經(jīng)堵住,垃圾桶滿得溢了出來,鍋鏟也不知所蹤……陳紫函看不下去,在一旁幫他收拾,問他鍋鏟在哪,他黑著臉讓陳紫函趕緊出去,感覺到他生氣了,陳紫函只好一言不發(fā)離開廚房。維嘉問陳紫函:經(jīng)營這么久的姐弟戀,對你來說是辛苦的嗎?她的回答是:這要不是姐姐,要是妹妹不早炸了嗎?姐姐就會更多地去包容,我一直在理解和接受一些東西。戴向宇帥氣、專一,體貼紫函的部分也有很多。只要他們倆覺得幸福就可以,旁人不好過多評價。2. 有的是因為忙著搞事業(yè),有的是因為沒遇到合適的人,還有的是因為曾受過情傷。陳紫函屬于最后一種,2006年,她和“京城四少”之一的汪雨談戀愛,不慎弄丟手機,被人惡意傳播和汪雨的親密合影,謠言滿天飛,她的事業(yè)也大受影響。2011年,陳紫函和一名圈外人士交往,已經(jīng)談婚論嫁,那人卻劈腿了她的閨蜜。 在感情上接二連三受打擊,陳紫函心灰意冷,直到戴向宇出現(xiàn),她才覺得自己遇到了那個對的人,在41歲時走進婚姻殿堂。 大多數(shù)高齡女星還是會選擇“拼一拼”,比如林依晨42歲生下二胎兒子;林志玲47歲生下兒子;伊能靜46歲生下女兒;蔡少芬46歲生下三胎兒子……當下的社會觀念其實還是比較傳統(tǒng),她們要面對的,不僅有來自自己、家庭的壓力,還有公眾“花式催生”的壓力。和陳紫函一樣,陳喬恩也比丈夫艾倫大9歲,結婚三年沒生孩子,各種“催生”的聲音已經(jīng)快把他們淹沒了,但陳喬恩態(tài)度一直比較堅決。去年10月的一場直播中,有些網(wǎng)友說得特別難聽,說陳喬恩“就是個老母雞生不出蛋”,還有人擔心,沒有孩子會導致她的婚姻不長久、老了沒人照顧之類的。她說:我生孩子這件事對社會影響很大嗎?你們要生你們自己去生啊,你生十個,婚姻就會比較長久嗎?至于擔心我老了沒人照顧,你要不要照顧好你自己啊?你管我有沒有人照顧,我應該活得比你好吧。一頓穩(wěn)定輸出,懟得對面網(wǎng)友無話可說,支持她的人乳腺通暢。前幾天,她也發(fā)了一條最新微博,強調(diào)自己的態(tài)度:工作和小孩待在一起,我選工作,工作和狗待在一起,我選帶著狗去工作。我選擇我喜歡的工作,花我想花的錢,我愛干嘛就干嘛,這就是我的快樂。選擇無關對錯,更沒有高下之分,陳紫函想生孩子,陳喬恩不想生,只是她們的選擇不同,并不意味著陳喬恩清醒獨立而陳紫函是個戀愛腦。陳紫函說,家中長輩沒有給她壓力,之所以那么執(zhí)著于生孩子,是因為她真的很喜歡小孩。而陳喬恩多次明確地表示,自己沒那么喜歡小孩,也不夠有耐心和孩子相處,所以她不會為了生孩子做太多人為的努力,順其自然就好。3. 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生育困境對每個女性都是普遍存在的。生理時鐘對男女并不公平。卵巢是為數(shù)不多需要提前退休的器官,女性過了35歲,懷孕的難度會大大增加,還會被列入“高齡產(chǎn)婦”的范疇,50歲左右絕經(jīng)之后,就幾乎不可能再生育。而男性的生育周期則要長得多得多,只要條件允許,即使80多歲也還能找個年輕女孩生。如果夫妻雙方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懷孕,需要去做試管嬰兒,大部分治療和檢查的工作是由女性獨自承擔的。每一次試管嬰兒的周期都在2個月以上,幾乎沒有人能做一次就成功,4—5次能成功都算幸運的,這期間,女性得不斷跑醫(yī)院,打針、促排、取卵、移植,承受身心的巨大壓力。而年齡超過40歲的女性,承受的壓力更是成倍增加,因為年齡越大,平均成功率越低。正因為輔助生殖、懷孕生子都由女性來承擔,女性應該擁有對自己身體的絕對控制權,生不生、什么時候生,都應該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應該是為了拴住丈夫的心、滿足長輩的期待、堵住周圍人的嘴去生孩子,這樣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也對孩子不負責。被全網(wǎng)嘲“戀愛腦”的董璇,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是很清醒的。和張維伊交往時,她就說好“不生二胎”,但后來張維伊父親去世,他改變了主意,說還是想生個孩子。董璇對張維伊說,如果生孩子,她至少幾年不能工作,那這時候張維伊賺的錢得全給她,還要替她養(yǎng)女兒和父母。在被問到家庭成員在心中的排序時,董璇回答,她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為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去照顧父母、女兒,最后才是伴侶。寫下聚焦于不孕癥人群一書《種下一粒光》的作者唐榮欣,說過這樣一段話: “從青春期開始,女性到絕經(jīng)之前,每個月的例假都是在等待一個卵,在為生育做準備,每一次月經(jīng),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一次受孕的失敗,這是一種本能。但不生孩子,也不能說就是人生無法彌補的遺憾?!?/span>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生孩子有生孩子的快樂,不生孩子有不生孩子的快樂,最重要的是允許每一種選擇存在。生育從來不是女性唯一的價值,她們的世界在遠處,在天邊,在寬廣無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