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 【釋義】:了解一個人不需要把他的底細全部搞清楚,知道得太多反而會產生懷疑。 人與人相處,保持一點距離是好事。就像看花一樣,遠看很美,非要湊近了看,反而看到了花瓣上的蟲子和灰塵。 古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像清水一樣清淡自然。不用刨根問底,不用什么都知道。知道對方是個好人,知道對方靠得住,這就夠了。 很多人喜歡打聽別人的私事,問這問那。時間長了,聽到的事情多了,心里就開始胡思亂想。今天聽說他說了誰的壞話,明天聽說他做了什么事,慢慢就覺得這個人不可信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自己的難處。了解太多別人的事情,對自己沒什么好處,反而增加煩惱。就像古人說的'水至清則無魚',太較真了,朋友就沒了。 相處的智慧在于把握分寸。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不打聽。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不多嘴。這樣既不會得罪人,也不會讓自己煩惱。 古人講究'難得糊涂',有時候糊涂一點反而是智慧。不是真糊涂,而是明白什么該計較,什么不該計較。人際關系就像做菜放鹽,多了苦,少了淡,剛剛好才有味道。 ![]() 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 【釋義】:了解別人不用把話說透,話說太透就沒朋友了。 常言道,逢人但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與人交往,尤其是與不甚相熟之人交往,說話時一定要有所保留。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尊重他人。 這句話說的是做人的分寸??赐敢粋€人很容易,但把看到的全說出來就是傻子。朋友有缺點,你心里明白就行,不必當面指出。同事做錯事,你看在眼里,也不必到處宣揚。 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把別人看得太清楚,還要說得太明白,就沒人愿意跟你做朋友了。每個人都有面子,都有自尊心。你把人家的短處全部揭出來,人家怎么還能跟你相處? 聰明的人懂得裝糊涂。看見了,裝作沒看見。聽到了,裝作沒聽到。這不是虛偽,而是給別人留面子,也給自己留后路。話說得太死,路就走得太窄。給別人留點余地,其實也是給自己留點余地。 做人如喝茶,淡一點才有回味。說話如調味,淡一點才不膩人。把握好這個分寸,朋友才會越來越多,關系才會越來越好。 ![]() 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釋義】:批評別人不要太苛刻,過分嚴厲就會失去大家的支持。 人都有自尊心,也都有自己的難處。你對別人要求過高,別人就會覺得壓力大。時間長了,誰還愿意跟你來往?就像種花一樣,水澆多了花會死,肥料施多了也會燒壞。對人的要求也是如此,適度才能長久。 古語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吹絼e人犯錯,指出來就行了,不必非要追根究底。部下工作有瑕疵,提醒一下即可,不必嚴厲責罵。家人做事不如意,溫和建議就夠,不必反復嘮叨。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寬容。對別人的小錯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別人的能力給予理解。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這樣的人身邊總是朋友眾多??量痰娜丝此朴性瓌t,實際上是把自己孤立了。 人心都是相通的。你對別人寬容,別人也會對你寬容。你處處苛求,別人自然敬而遠之。留點余地給別人,也就是留條后路給自己。 ![]() 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 【釋義】:尊敬別人不需要過分卑微,太過卑微就沒有骨氣了。 尊敬和卑微是兩回事。尊敬是發(fā)自內心的,卑微是害怕和討好。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有禮貌,但不能失去自己的尊嚴。就像竹子一樣,可以彎腰,但不能折斷。 古人說'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意思是一個人必須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別人怎么會看得起你呢? 禮貌和卑微的區(qū)別在哪里?禮貌是相互的,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卑微是單方面的,不管別人怎么對你,你都低頭。禮貌讓人舒服,卑微讓人輕視。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什么叫恰到好處。對長輩有禮貌,對平輩有友善,對晚輩有寬容。但無論對誰,都不會丟掉自己的尊嚴。該說不的時候說不,該堅持的時候堅持。 有骨氣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沒骨氣的人即使得到一時的好處,最終也會被人看不起。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尊重別人呢? ![]() 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釋義】:給別人讓步不需要完全退讓,退讓得太徹底就沒路可走了。 做人要懂得進退,但退也要退得有技巧。就像下棋一樣,有時候退一步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但如果一直退,最后就被逼到了死角。 古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叫'讓三分心平氣和'。意思是適當?shù)耐俗屇芑饷?,但不是無限制的退讓。 有些人以為謙讓是美德,什么都讓給別人。工作上的功勞讓給同事,家里的好處讓給親戚,朋友之間的利益讓給朋友。開始大家還夸他懂事,時間長了就把這當成了理所當然。 古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太善良的人容易被人利用,太退讓的人容易被人看輕。不是說不能善良,而是要善良得有智慧,要善良得有原則。 聰明的人懂得適可而止。讓三分給別人面子,留七分給自己余地。這樣既能維持關系,又能保護自己。既不會因為太強勢而樹敵,也不會因為太軟弱而被欺。 END 圖 | 拾月制作,轉載請著名出處 文 | 拾月整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人五術:窺人心于無聲處,察品性于微末間,請務必背下來,受益終生! 初來人間不知苦,潦草半生一身無。轉身回望來時路,才知生時為何哭。 北宋名相晏殊《解厄學》:全文精華40字,暗藏“化厄天機”,悟透受益終生! ??拾月盼您,點擊關注?? 您的點贊,愛心,轉發(fā),關注,評論,都是對我的莫大支持!歡迎共同交流! |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