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名品《趙魏公十二札真跡》系其致親友費拱辰、吳瓘等人信札合冊,為中年至晚年所書。
此冊,有清末書畫家張度隸書題簽《趙魏公十二札真跡》。清末金石書畫家李翰文所藏。李翰文號西園主人,齋號“大蘇小米之齋”,李翰文在跋文中寫道“……字字可愛。雖系手札,而于不經(jīng)意之中倍覺機神流動,姿態(tài)橫生。是真墨寶。惜索價太昂,為孔方兄所窘?!焙笈c友人“各得六札,故十二札僅存其六?;蛑^物聚所好,求則得之。抑知此等筆墨,豈求所能得耶?信有良緣,未可幸而致也?!贝藘约扔行锌?,也有行書,還有行草,面貌各異,精彩絕倫。

























趙孟頫一生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書法佳作,其中《趙魏公十二札真跡》堪稱其眾多名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這部作品實際上是趙孟頫寫給親友費拱辰、吳瓘等多人的信札合冊。在古代,書信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文人展示自身文學素養(yǎng)與書法功底的重要載體。趙孟頫在與親友的交流中,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時事的看法等都融入到了這一封封書信之中。
從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來看,《趙魏公十二札真跡》是趙孟頫從中年至晚年不同階段所書寫的。中年時期的趙孟頫,書法風格已然成熟,筆法穩(wěn)健而靈動,既有對傳統(tǒng)書法的繼承,又有個人風格的初步展現(xiàn)。在這一階段的信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用筆剛勁有力,筆畫之間的呼應關(guān)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體現(xiàn)出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對書法技巧的熟練掌握。例如,在一些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能夠明顯感受到他精準的控制力,每一筆都仿佛經(jīng)過精心雕琢。
隨著時間的推移,步入晚年的趙孟頫,書法風格更加圓熟、醇厚。他的筆觸愈發(fā)溫潤,線條中蘊含著一種內(nèi)斂的力量,如同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智者,將人生的智慧與書法的韻味完美融合。在晚年的信札里,我們能看到他的書法更多了一份從容與豁達,筆畫之間的韻律更加和諧,猶如一首悠揚的樂曲,讓人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
從歷史文化價值的角度來看,《趙魏公十二札真跡》不僅僅是書法藝術(shù)的瑰寶,更是研究元代社會文化、人際關(guān)系以及趙孟頫個人生活的重要資料。通過這些信札,我們可以窺探到元代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當時的社會風尚以及趙孟頫的生活瑣事。學者們在研究元代文化時,常常會借助這部作品來深入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tài)。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元代歷史文化深處的大門。
在書法藝術(shù)的傳承方面,《趙魏公十二札真跡》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世的書法家們通過對這部作品的臨摹和研究,汲取其中的精華,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書法風格。許多書法愛好者更是將其視為學習書法的經(jīng)典范本,從中領悟趙孟頫書法的精妙之處,感受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總之,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的《趙魏公十二札真跡》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以及重要的傳承價值,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趙孟頫個人書法藝術(shù)的集中體現(xiàn),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