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按摩二十九法● 按摩在我國已流傳了2000多年,有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舒筋活絡、消炎散瘀止痛的作用。常用的保健按摩方法如下: 1、浴頭 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后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 到前額,這算1次。 共擦 10次,接著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發(fā)根十次。能調(diào)和百脈,使氣血不衰,面 色紅潤,減少皺紋。 2、扣攢竹 用拇指彎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于眉頭陷中),每穴15~20次, 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有消除額痛、眼脹、恢復視力疲勞等作用。 3、旋眼睛 端坐,兩眼向左旋轉5次,然后向前注視片刻,再向右旋轉5次,前視片刻。對保 護視力極有好處。 4、點睛明 以兩食指分別點按雙側睛明穴(眼內(nèi)角內(nèi)上方 0.1寸)15~30秒,以微感不適為 度,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5、揉眼皮 以兩手拇指輕按開雙側眼皮上,然后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 20次。有消除眼痛 和明目的作用。 6、按太陽 用兩手食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旋轉,順逆時針各揉按 10~15次。有止痛醒 腦的作用。 7、叩牙齒 口輕閉,上下牙齒相互輕叩20~30次。有防止牙齒松動脫落,促進消化功能的作 用。 8、磨鼻背 用拇指背用力磨擦雙側鼻背至局部發(fā)熱。有助于通氣,預防感冒。 9、干洗面 兩手互相指并攏,由額向下洗臉20~30次。有醒腦、降壓的作用。 10、假梳頭 兩手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到枕后,從頭頂?shù)斤D側進行梳頭,以頭部有熱感為度。有 醒目、止痛、降血壓的作用。 11、鳴天鼓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三指輕擊后枕部 10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輕 按后枕部不動,再突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 10次,最后兩食指插入耳孔內(nèi)轉動 3次,再突 然放開。這樣算做 1次,共做3~5次。有醒腦、增強記憶、強化聽力、預防耳病的作用。 12、揉胸脯 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 10次。有加速血流,減少胸 肌疲勞的作用。 13、抓肩肌 1 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則捏起右肩肌,交叉進行,各 10 次,有松肩去疲勞作用。 14、點膻中 以拇指肚稍用力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即膻中穴),約30秘后突然放開,如此重復 5次。有豁胸、順氣、鎮(zhèn)痛、止喘作用。 15、蘇華蓋 端坐,心神寧靜,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重復10次。有吐故納新,健肺順 氣,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16、豁胸廊 兩手微張五指,分別放于胸前兩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間隙從內(nèi)向外滑動,重復 10~15次。有開胸順氣、止痕止喘作用。 17、舒大腸 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張開,指端向下,從心口窩,沿臍兩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 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腸走行方向擦揉 10次。有疏通大腸、增進消化、預防便秘的作 用。 18、分陰陽 以肚臍為中心,兩手虎口相對,平置于臍眼左右,兩手向內(nèi)向外揉撫,共 10次。 有順氣、消脹、增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19、揉環(huán)跳 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側環(huán)跳穴(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 1/3處), 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側環(huán)跳穴,交叉進行,各 10次。有通經(jīng)活絡,壯筋強足作用。 20、搓腰眼 兩手緊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時進行,共30次。有壯 腰強腎、防治腰痛的作用。 21、甩雙手 兩臂自然下垂,向前向后甩動30~50次。有放松肩、臂、腕、指關節(jié),通暢氣血, 增強手臂功能的作用。 22、捶兩肩 左右手握空拳,在對側上肢從肩到手腕撲打共20~30次。有通經(jīng)活絡、靈活關節(jié)、 防止關節(jié)炎及手臂酸痛的作用。 23、頂十指 兩手掌心相對,左右手指用力相頂共 10次。有活動指關節(jié),促進手部功能的作用。 24、捏虎口 以右手拇、食指捏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食指捏右手虎口,各10次。有增進手 部功能,治療頭面部疾患的作用。 25、旋膝蓋 兩手掌心緊按雙膝,先向外旋轉 10次,再向內(nèi)旋轉10次。有驅(qū)逐風靈活筋骨、增 強膝部功能以及防止關節(jié)炎的作用。 26、擦大腿 兩手抱緊一側大腿根部,用力下按到膝蓋,然后擦回大腿根部,來回共20次。有 促使關節(jié)靈活,增強腿肌,防止腿病等作用。 27、揉腓腸 以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30次,有疏通氣血,加強肌力的作用。 28、掐跟腱 以拇、食指掐跟腱,每側掐20次。有改善足部功能、消除下肢疲勞,增強腳力的 作用。 29、搓腳心 兩手搓熱后,用手搓兩腳心,左右各搓80次。有導虛火、舒肝明目的作用。 ●常捶背能健身● 平時我們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感到疲勞,這時不妨捶捶背,其實,捶背還可以作為一 種常規(guī)的保健方法,如能長期堅持,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防治某些疾病。祖國醫(yī)學認為, 背部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并有許多穴位,捶背能使背部氣竅暢通,促進氣血運行,達到 調(diào)和五臟六腑功能、疏通經(jīng)絡、平衡陰陽的目的。從現(xiàn)代西醫(yī)學的角度看,捶背可以刺激背 部皮膚和皮下組織 ,促進背部的血液循環(huán),通過神經(jīng)傳導而增強內(nèi)分泌及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由此便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疲勞時捶背可舒緩肌肉緊張,松弛神經(jīng),可解乏消疲,醒腦 提神。此外,腰肌勞損、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及感冒風寒等病的患者,捶背會取得一定 的輔助治療效果。 捶背簡單易行,但在捶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應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 拳上。二是捶打速度要快慢適中,動作協(xié)調(diào),剛柔相濟,捶擊的力度以能使身震而不感到痛 為宜。三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手法,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患有氣虛的疾病,可用 輕而緩的手法,此法能使肌肉、神經(jīng)產(chǎn)生抑制。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可用強而快的手法, 此法能使肌肉緊張、神經(jīng)興奮。 ●晚上捶背睡個好覺● 經(jīng)常捶背有益健康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背部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而且人體五臟六腑皆系于背, 心、肝、肺、脾、腎、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 適當捶打背部,可以振奮陽氣,疏通經(jīng)絡,促進氣血運行,調(diào)和五臟六腑,起到消 除疲勞、寧心安神的作用。 另外,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膚和皮下組織,再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經(jīng)絡傳導,促進局部 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內(nèi)分泌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達到祛 病強身的目的。 因此,捶背是一種很有益的保健方法,特別是對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捶背可以防治 多種慢性疾病,有益健康。 捶背還能治失眠 捶背簡單易行,還不受時間的約束。白天利用工作間隙捶背,可以使人保持頭腦清 醒和精神振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晚上臨睡前捶背能助人寧心安神、催人入睡,是醫(yī)治 失眠的良方之一。老年夫婦互相捶背,能使雙方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最佳狀態(tài),機體免疫水平提高, 有助于延年益壽。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方法,均沿脊柱兩側進行。前者用虛掌拍打,后者用虛 拳叩擊,手法均宜輕不宜重,力求動作協(xié)調(diào)、節(jié)奏均勻,著力富有彈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 下向上輕拍輕叩,可以自身捶打,站著和坐著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臥。 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鐘60—100下為宜,以不痛為度。每日 1—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30分鐘 為 限。 捶背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應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拳上。 二是捶打速度要快慢適中,剛柔相濟,捶擊的力度以能使身體震動而不感到疼痛為 宜。 三是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可用輕而緩的手法,此法能抑制肌肉和神經(jīng)緊張。如 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可用強而快的手法,此法能使肌肉緊張、神經(jīng)興奮。 四是對于患有嚴重心臟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椎病變以及晚期腫瘤的患者,則不要 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捶背需要每天堅持 捶背必須每天堅持才能見效。長期堅持捶背有幾個方面的好處 一是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態(tài)。通過捶背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背部組織的新陳代謝, 減少皮膚細胞的角質(zhì)化,有利于皮膚的清潔與健康。 二是舒筋活血,健身防病。老年人常會出現(xiàn)腰酸背疼和肌肉緊張,此時如接受輕柔 的捶背,不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勞,還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勞損的發(fā)生。 三是寧心安神,振奮精神,當人過度疲勞時,就會出現(xiàn)心煩意亂、坐臥不寧,通過 捶背帶來的良性刺激會使其逐漸安定下來,感到精神倍增。 四是對于長期臥床的老人來說,每天捶背不但可以振動呼吸器官幫助排出痰液,而 且還可以幫助排出肺泡中的廢氣,從而起到防治墜積性肺炎的作用。對于有胃腸功能紊亂、 神經(jīng)衰弱及感冒風寒等病的老人,捶背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捶背是舉手之勞,只要老人持之以恒,一定會達到健身的效果。 ●按摩太沖穴可治感冒● 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可通過按摩腳上的太沖穴減輕感冒帶來 的不適,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體方法是:先用溫水浸泡雙腳 10—15分鐘,而后用大拇 指由涌泉穴向腳后根內(nèi)踝下方推按,連續(xù)推按5分鐘,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沖穴(大腳 趾與二腳趾縫上 1.5分處)由下向上推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 5分鐘。按摩后,即刻會 感到咽痛減輕,其他癥狀也會隨之減輕;甚至痊愈。 ●家庭按摩治醉酒● 如果丈夫偶然醉酒,妻子可采用以下按摩手法以疏肝理氣、調(diào)理脾胃。 1.按摩環(huán)境。室內(nèi)氣溫不宜太冷,雙手必須搓熱后才可進行按摩。 2.正反揉臍。用手掌放在肚臍部,先順時針揉 36次,再逆時針揉36次。因肚臍及 周圍有神闕、腎俞等穴位,刺激這些穴 位,醉酒的不適癥會相應緩解。 3.上下擦腹。用手指上起劍突(即胸骨下端突起處),下至恥骨聯(lián)合(即陰毛附著 處)反復揉擦以有溫暖感為止,可以來回20次。此處有丹田、神闕等諸多要穴,按摩此處 主要是調(diào)節(jié)胃功能,調(diào)暢升降出入,以達到健胃、疏肝解郁之功效。 4.伴發(fā)癥狀的處理。如果伴有頭痛、頭昏,可按摩百會穴 (頭頂)及其周圍;若 伴有肝部不適,可按摩期門穴(位于乳頭的正下方,肋骨與腹部的界線處)。 ●按摩緩解精神緊張● 精神緊張是本世紀末的一種十分流行的“文明病”,常會導致體內(nèi)一些激素的分泌失去 平衡、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新陳代謝紊亂等而引發(fā)多種病癥。為了消除精神緊張造成的諸 多不良影響,近年中外保健專家探索了不少防治辦法,其中自我按摩就是不可小視的妙方之 一 。 1.坐在墊子上,先用你的大拇指在雙腳板上做圓周運動,按摩整個腳底板,然后輕 輕拍打小腿和大腿肌肉,要不了 10分鐘,你一定會重新變得精神十足。 2.如果你有時間在浴缸中泡洗個澡,對放松神經(jīng)非常有益。 沒有浴缸,淋浴也可 收到同樣效果,只是在淋浴時應輕輕按摩胸部和背部。 3.對于那些每天在電子計算機前度過許多時間或長時間用眼的人,下面這個辦法十 分靈驗:將兩個手掌做成勺狀,扣壓在睜開的雙眼上,每次5分鐘,通過半明半暗的光線環(huán) 境和手掌溫度,能夠使眼球真正放松。 4.按摩面部并用手指按壓眼角和太陽穴,每次堅持做3分鐘,可消除精神緊張性頭 暈、頭痛、眼部酸困不適。 ●消除大腦疲勞的自我按摩● 在長時間的連續(xù)工作,或突然受精神刺激,或長期焦虛,或饑餓和飽食后用腦等都可引 起大腦疲勞,常表現(xiàn)為頭昏、腦脹、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發(fā)現(xiàn)這些情況首先要 擺脫造成腦疲勞的原因,然后做自我保健按摩。其方法如下: 取合適的體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或在手法感受上。 1.點穴:用指或食指的背側指節(jié)點揉以下穴位各半分鐘至 1分鐘。 神庭:頭正中線,入前發(fā)際上半寸處。 上星:頭部正中線神庭穴上半寸處。 百會:在頭頂中央,兩耳尖向上連線與頭前后正中線交叉點。 太陽:位于眉梢與外眼角向外約 1寸的凹陷處。 風池:在頸部兩側,乳突之后下方凹陷處。 合谷:拇、食兩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 神門:仰掌,腕橫紋尺側稍上方凹陷處。 2.自我按摩: (1)將雙手掌相對搓熱,然后由前額處經(jīng)鼻兩側向下至臉頰部,再向上至前額處, 做上下方向的搓臉動作36次。 (2)用雙手揉搓耳部36次 (3)用雙手指自前向后做梳理頭發(fā)的動作36次。 (4)雙手五指自然分開,從前向后,先以各指端快速輕擊頭皮,逐漸加重。最后 改用手指拍擊頭皮36次。 (5)用雙掌捂住雙耳,手指放在枕骨上,食指壓在中指上,食指快速下滑,彈擊 耳后枕骨處 36次。此為'鳴天鼓'. (6)用雙手指交叉抱住頭部,做頸部后伸動作36次。 (7)用雙手掌輕輕撫摸頭部,將頭發(fā)從前向后理順,呼吸稍稍加深并減慢,數(shù)次 后恢復平靜呼吸。類似練功者收功的情形,故叫撫頭收功。 上述手法不僅能吸引注意力,而且可改善頭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使面色紅潤、頭腦清 醒、記憶力加強。 ●除皺的按摩手法● 按摩可以改善及增加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使皮膚重新繃緊,延緩皺紋的生成。下面介 紹一套消除皺紋的面部保健操: 1.準備工作:把潤膚膏或乳劑均勻地抹在臉和脖子上。用手請請揉一分鐘,直至產(chǎn) 生微熱感。 2.消除額上皺紋: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輕按兩分鐘,直到 你可以感覺到脈搏。然后輕輕地上下按摩,向上不要超過發(fā)際。這樣可以消除額上皺紋。 3.減輕面頰松弛:兩手的無名指從嘴角向上在面頰上柔和地滑動,直到顴骨。然后 手指在顴骨和上頜之間移動。這時兩個中指向頜關節(jié)移動,直至耳垂。 4.增強嘴唇彈性:兩手小拇指放在嘴角上,無名指放在顴骨下,食指或中指伸向耳 朵。用手施壓兩分鐘。這個動作可以活動你的嘴部肌肉,使肌肉具有彈性。 5.消除雙下巴:把雙手無名指放在離下唇一厘米的下巴尖上,中指伸至嘴角,食指 向上滑動,直到面頰。所有手輕輕施壓兩分鐘。這時請不要擠壓嘴唇。 6.延緩眼睛皺紋:雙手掩面以專圈的動作在眼睛上下非常輕地按摩,總是從內(nèi)向外、 持續(xù)兩分鐘。另一種方法是,用指尖上下來回輕輕撫摸,可以緩和眼睛皺紋和疲勞。 7.抬眼皮:把雙手無名指放在眉毛離鼻子最近的部位,同時把中指放在眉毛的最高 點,輕輕地下壓以刺激這個點。接著用中指指尖摩擦鼻尖。這個動作可以防止鼻根部和鼻子 上出現(xiàn)皺紋。 8.鼻子:把右手無名指放在兩眉中間的鼻根處,中指放在額中部,食指放在無名指 旁,用這些指尖輕輕壓 10次,然后用轉圈動作輕輕按摩眉心部位,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 共兩分鐘。這個動作可以太膏和舒展眉毛,減少鼻根部和額上皺紋。 ●頭要多梳,面要常摩● 頭要多梳,面要常摩。 發(fā)為血之余,一日一次梳。 發(fā)梳干過,不白不脫。 一日多梳幾次頭,到老頭發(fā)黑油油。 多搔頭,多梳發(fā),到老耳聰眼不花。 人的頭部穴位很多,是督任兩脈的大本營。經(jīng)常按摩頭皮,叩擊頭部和梳理頭發(fā), 能疏通血脈,祛除風濕,使頭部血液供應充分,督任兩脈氣血暢通,具有醒神、健腦、增強 記憶的作用,又是健發(fā)的有效方法,保持頭發(fā)養(yǎng)分供給充分,不白不掉。我國古人很重視梳 發(fā),將梳發(fā)作為養(yǎng)生的一種重要功法?!娥B(yǎng)生延命錄》說:“發(fā)血之窮(余)……千過梳發(fā), 發(fā)不白?!痹S多養(yǎng)生家還專門研究總結出成套的“梳發(fā)功”。 梳發(f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用手指梳,一是用梳子梳。指梳的方法:先將手指微 屈,掌心向頭,十指緊貼頭皮,由前后邊梳邊摩揉。發(fā)多而厚的人,可用手指插入發(fā)中,用 于手指肚劃圈按摩,逐步向后推移,發(fā)少的人可用手指一梳到底,不要太快,次數(shù)以多為好, 古人要求千過梳發(fā),當然不一定要梳一千次,而是多的意思,但還是有一個大概數(shù)字,一般 要求每日晨起或睡前梳發(fā)八十一次。梳頭的同時,最好邊梳邊握緊一小束頭發(fā)向上拉扯,再 抖一抖,可防止和減少脫發(fā)。按摩頭皮的另一種手法是微屈五指,稍分開,成梅花狀,用一 手或兩手同時從頭部前方往后叩擊,叩擊應輕快則有節(jié)奏。這種手法比摩法刺激性大,效果 也更強,適合成人。小孩頭皮和顱內(nèi)組織太嬌嫩,不宜為此。 用梳子梳頭要緊貼頭皮,輕重適宜,從前額一直梳到后腦勺下,最好早晚各梳一次, 后復梳幾分鐘,梳到頭皮有熱、脹、麻的感覺。用梳子梳頭要注意選擇梳齒短而稀疏的梳子, 不宜用梳齒過密、過尖銳的梳子,才不致?lián)p傷頭皮。 ●促進微循環(huán)的按摩手法● 你會相信嗎?只需四個程序,你的肌膚將從根本上締造出紅潤光澤。媛媛為你記錄了她 的美膚全部過程,幫你營造紅潤的好膚色。 激活肌膚的微循環(huán)能力是改善膚色至關重要的一步。 你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激活細胞微循環(huán)。 第 1步:頭部按摩用手指從額頭中部向兩旁做螺旋式按摩。 第2步:臉頰按摩由上至下,以螺旋式方法按摩臉頰。 第 3步:下頜按摩以同樣方式,輕輕按摩下頜部位。 ●經(jīng)常摩腳心,健腦通神明● 經(jīng)常摩腳心,健腦通神明。 早晚摸腳,降低肝火。 腳趾多動,疾病少碰。 常搓腳心,補腎滋陰。 涌搞泉通全身,常摩助長生。 按摩腳心,能增強人體血脈運行、調(diào)理臟腑、舒通經(jīng)絡、增強新陳代謝、強身健體、 祛病延年。我國醫(yī)學界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認識到腳掌上有無數(shù)的神經(jīng)與全身經(jīng)絡相 通,與上腦緊緊相連,很多重要的經(jīng)絡穴位分布在腳上,如腳心的涌泉穴,它是足少的陰腎 經(jīng)的起點,經(jīng)常按摩這個穴位,能活躍腎經(jīng)內(nèi)氣,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具有補腎、 舒肝明目、頤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對治療腎虛體虧、虛火上炎之頭痛、頭、耳鳴、眩暈、心 悸、高血壓、健忘、神經(jīng)衰弱、精神性陽萎、失眠、慢性支氣管炎、周期性偏頭痛、頑固性 膝踝關節(jié)麻木痙孿、足冷、經(jīng)痛及腎功能紊亂等病有療效,還能防止老年人腿腳麻木、腰酸 腿軟、行動無力、腳心發(fā)涼等現(xiàn)象。因此我國各代醫(yī)學家、養(yǎng)生家非常重視“搓腳心”的養(yǎng) 生方法。蘇東坡在《養(yǎng)生訣》中還記載了這個方法。宋、陳直在《壽親養(yǎng)老新書》中更作了 詳細介紹:“其穴(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濕氣皆從此人。日夕之間,常以兩足赤肉更次用 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數(shù)目多時,覺足心熱,即將腳指略略轉動,倦則少歇?;蛄钊瞬林? 得,終不若自擦為佳。”陳書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數(shù)千,所以晚年步履輕便。” 在按摩腳心的同時要注意活動腳趾,腳趾上也有很多的通及全身的穴位,大拇指是 肝、脾兩經(jīng)的通路,多活動大拇指可舒肝健胃、增進食欲,對肝脾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腳 趾屬膽經(jīng),能治小兒遺尿癥,矯正婦女子宮體位,所以有人主張要適當?shù)爻嗄_路,讓腳趾上 的各個部分多和地面接觸,發(fā)生摩擦,雖顯得不夠文明,對身體卻大有好處。 搓腳心的手法,較正規(guī)的方法是:每晚用熱水洗腳后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 另一條腿上,膝心歪向內(nèi)側,先用右手按摩找腳心,再用左手按摩右腳心,轉圈按摩,直到 局部發(fā)紅發(fā)熱為止,按摩時動作要緩和連貫,輕重要合適,剛開始時速度慢一點,等適應后 逐步加快和加長時間。也可以將要手搓熱,然后搓兩腳心,橫搓豎搓均可以,搓 80至 108 下,也可更多一些。哪怕在洗腳或睡覺時兩腳腳與腳心交叉搓摩,也有一定的作用。當然以 第一種最正規(guī)的方法收效最好。但無論用哪種搓法,要注意兩腳按摩的次數(shù)和程度要均衡。 ●按摩治胃痛● 具體按摩方法為: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手指稍彎并使指尖叩在同一平面,輕貼于腹 部上下顫動如鳥啄之勢。頻率以每秒三至四次為宜,用力應均勻柔和,從上腹劍突下緩緩移 至臍部來回往復移動,左右手可輪換交替進行。如此顫動 10分鐘便可聽到腸鳴音,產(chǎn)生氣 下行排出,即可達到增強血液淋巴循環(huán)、疏通氣血,郁滯、促進胃腸蠕動,消除胃脹胃痛之 良效。 ●教您兩招護腸保胃● 教您兩招保養(yǎng)腸胃的小功夫。 1、腹部按摩法:用一只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只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 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100下,再倒回到肚臍, 再按摩80-100下??呻p手交換,逆時針方向以同樣的方式再按摩一遍。 腹部按摩能改善腸胃功能,讓腸胃受到負載壓力,如果長期堅持,腸胃排泄也能有 所改善。建議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時,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脹肚。 2、腹式呼吸法:我們平時的呼吸方法都屬于胸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法并不能大量 地吸入新鮮的空氣。腹式呼吸法在吸氣時要盡量深吸氣,用力讓腹部、肺部充滿氣,但不能 停止,還要盡力吸氣,當腹部無法再吸入空氣時屏息3-5秒左右的時間,再將腹部和肺部 的氣緩緩吐出,吐氣過程不能少于8秒鐘。 腹式呼吸法擴大了血液含氧量,讓肌體變被動為主動地排除人體廢物,同時腹肌的 收縮和放松也是一種良好的按摩,促進了胃腹運動,改變了消化機能。建議在晚上睡覺前平 躺在床上進行。 ●推背法可治胃腸痙攣● 令患者俯臥床上,頭偏向一側,上肢貼身伸開,全身放松。操作者立于床頭,面向患者 頭部,兩腿拉開小弓宇步,兩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正于患者背上部,手掌與背貼緊,然后將 腰腿部的力量運至前臂和掌上,力量適中,向前暴發(fā)性推出,使背部皮膚肌肉在一瞬間隨手 7 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順推至腰部。推3—4遍后,再令患者頭側向另一側,仍按上法推 3 —4遍。然后,操作者右手半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仍要適中,自上而下捶 3—5遍,一 般 疼痛即止。 胃腸痙攣癥多為寒凝氣滯,通過推背可疏通俞穴經(jīng)氣而振奮臟腑陽氣,達到疏通經(jīng) 絡、流暢氣血、調(diào)和臟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摩擦心窩止惡心● 有人乘車時因惡心、緊張而感到不舒服時,酒喝多想吐時,人們通常是撫摩他的后背。 其實,這種作法并無效果,只是給予精神安慰罷了。止惡心的經(jīng)穴并不在后背,而是在心窩 到腹部的位置。因此,感到不舒服時,主要用手指用力地上下摩擦心窩,二至三分鐘后,惡 心一定制止。如果已嘔吐,也可由摩擦心窩消除胃痛等不適感。 ●讓你的腸子做做操● 若是你是個常常便秘的人,可是苦求良方卻都無效的話,那你可以試試腸的運動。因為 你會便秘可能是不常運動的一族,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了解運動就能使腸蠕動的道理,那你的 便秘、健康也就不用擔心了。 一、將兩腳放松與肩同寬,感覺稍微向外站立著。然后深呼吸后慢慢吐氣,需要把 力量放卓,盡量放輕松。 二、將兩手交叉手掌向外,邊吸氣邊慢慢把手往頭上伸。然后放松再邊吐氣手往下 放。做五次。 三、因為大腿的肌肉連接著腰骨,如果經(jīng)常動的話對刺激腸有幫助。首先必須上仰, 放輕松。 四、把一只腿彎曲后用兩手抱住膝蓋,邊吸氣并用力地往胸膛拉。再慢慢地吐氣歸 位。 五、另一腳也相同,大腿壓迫下腹有助腸內(nèi)的空氣放出。睡前左右各三次,不要過 于勉強。 六、早上在棉被中即可做的輕微腹部運動,為了不讓頸部不舒服請拿掉枕頭,首先 也從放松全身開始。 七、用同樣的姿勢在彎曲膝蓋的情況下,將腳抬高十~十五公分,慢慢地數(shù)到十, 再還原,邊休息邊做三次。 八、可能比較辛苦,但如有力氣的話,請試著做看看在地板上兩腳伸直坐著,把兩 手往后撐,上半身有點傾斜。 九、努力讓頭與指尖呈一直線,把背伸直,抬腰部保持10-15秒,然后一邊吐氣一 邊回復原來的姿勢,共做5次。 十、在坐公車抓住吊環(huán)時,等待紅綠燈時,坐在辦公室時,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 行的刺激腹部運動。 十一、用意在于促使大腿的肌肉運動,如果爬樓梯過于困難的話,在家里抬高大腿 走動也可以。 ●如何掌握腹部按摩減肥法● 消除“大腹肚”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按摩減肥法,它適用于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又可作為消除腹部脂肪,強健身體的一種方法。有簡單易學、感 覺舒服、見效快等優(yōu)點。 腹部按摩減肥手法可用二指疊按法:即兩拇指重疊,按的輕重以手下有脈搏跳動和 病人不感覺痛為宜;波浪式推壓法:兩手手指并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 手掌指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掌用力向后壓,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 水中的浪花。 8 腹部按摩減肥可選關元穴(臍下3寸)、天樞穴(臍旁開2寸,通常在左右臍斜上 1 寸,有動脈應指不休者是穴,右側一穴不予重視)。中脘穴(臍上4寸)。 進行腹部按摩時,要讓病人仰臥于床上,解開衣扣和褲帶,腹部只穿一件薄衣服。 按摩者面對病人坐于左側床邊上。首先用波浪式的推壓法從上腹移到小腹3—4遍,然后依 次二指疊按法施于中脘、左天樞、關元三穴,每穴按2—3分鐘,每按一穴后施波浪推壓法 2 —3 分鐘左右,日一次。但飯后或特別饑餓時不宜進行按摩。如有慢性病者在按摩一個月 后 ,休息幾天再行為好。每天堅持按摩,配合飲食調(diào)整,堅持持久,則有減肥效果。 以上這一方法,也可經(jīng)過患者本人改編,大致遵照原意,進行自我按摩。選擇早晚 各一次、每次 20—30分鐘,亦可達到腹部減肥的目的。貴在持之以恒。 ●食膳摩腹保健法● 摩腹,被古代養(yǎng)生家稱謂摩生門、摩臍腹,它是飲食調(diào)理保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秹凼? 保元》說:“食后常以手摩腹數(shù)百遍,仰面呵氣數(shù)百口,趑趄緩行數(shù)百步,謂之消化”;養(yǎng)生 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說:“平日點心飯訖,即自以熱手摩腹,出門庭行五六十步, 消息之”,“中食后,還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行訖,還床偃臥,四 展手足勿睡,傾之氣定。”皆頗為重視飯后摩腹。 其具體方法:端坐或平臥(也可邊散步邊摩腹),先以右手掌心貼附臍部,左手掌壓于 右手背,順時針方向按摩,由臍部逐漸擴大到全腹,而后逐漸縮小按摩范圍,直至臍部,依 法做三次。 后交換左右手位置,以左掌心做逆時針方向按摩,三次后停止。 摩腹保健法,簡而易行,長期堅持練功,就會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增進健康、 延年益壽的目的。 ●通過按摩可收緊小腹● 通過按摩內(nèi)臟,打敗難纏的便秘 多余的水分在腹部不斷積聚,引發(fā)脹滿,形成便秘,這也是減肥的大敵。按摩內(nèi)臟、改 善便秘以收緊小腹。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刺激穴位的同時向前挺出腹部, 并緩慢吸氣,然后呼氣,同時上身緩慢向前傾。反復做5次。 兩腿并攏坐于椅上。雙手食指、中指的指腹刺激穴位,同時左腿盡量向上抬,然后收回, 換右腿完成1次。反復做5次。 ●按壓天樞穴治療腹瀉● 讓患者先排去大便,仰臥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發(fā)上,解開腰帶,露出肚臍部,全 身盡量放松,醫(yī)者取肚臍旁6厘米處的天樞穴,分別用拇指指腹壓在兩側穴位上,力度由輕 漸重,緩緩下壓(指力已患者能耐受為度),持續(xù)4—6分鐘,將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離開 皮膚),再在原處按揉片刻。整個治療過程僅需數(shù)分鐘,腹中即感舒適,腹痛、腹瀉停止。 絕大多數(shù)能一次治療見效。 ●揉腹治溏便有奇效● 具體方法是:1.手平展按在肚臍或小腹部,推動腹內(nèi)大小腸運動,左轉 100次,右轉 100次,也可左右手交替用;2.手輕松握拳,將拳按在肚臍或小腹處,左右旋轉各 100次, 100次后交替輪換。每次按摩應持續(xù)20分鐘左右。 ●按摩胸腹有助消化● 1.用雙手拇指貼于胸前,其余四指貼于兩腋下,相對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 松一下,同時由內(nèi)向外移動,重復3 遍。 2.用雙手拇指從膻中穴向兩側乳中穴分推,并沿肋間繼續(xù)向外平推至胸側,然后向 下移一個肋間隙,再從胸中線開始至肋間向外分推至胸側,循序而下。 3.從腹中線向兩側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復3遍。 9 4.用雙手拿捏腹部。從一側腹部向?qū)冗M行,上下腹各拿捏 1遍。拿捏時,用雙手 拿起一塊腹部肌肉(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輕輕提起稍停片刻,松開前移,再拿捏起一 塊肌肉,放松再做,重復3遍。 5.用手掌按摩腹部,先從腹中央開始,順時針環(huán)轉摩腹,并由內(nèi)逐漸向外環(huán)轉,做 30—50次。再以逆時針方向由外向內(nèi)環(huán)轉30—50次。 實踐證明,以上按摩方法對腹脹、腹痛、胸悶不暢及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疾患具有良 好的治療作用。 ●揉腹按摩療百疾● 揉腹按摩養(yǎng)生之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既適宜于兒童被動治療,又適合 于中老年人自我保健。揉腹按摩可選擇在晚上入睡前及早上起床前各進行一次,如有午睡習 慣的也可在午睡起床前再進行一次。揉腹的方法簡便易行:兩手指合并自胸肋下上下來回按 摩20次,然后交替用左右兩手掌交合,即左手掌疊于右手掌上和右手掌疊于左手掌上,分 別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繞臍周揉腹按摩各 50次,按摩時輕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 或不適即可。 如是臨睡上床前和起床后,還可先壓腿,內(nèi)外旋以活動踝、髖關節(jié),再用兩手半握 拳,用兩虎口分別以順、逆時針揉、按摩兩腎腧穴,再活動腰部。然后再行腹部按、揉、摩。 中醫(yī)認為,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腹為陰,背為陽。胃居上為陰中之陽,脾居下為 陽中之陰,肝氣升,肺氣降,腸為腹中之空腔,為輔助吸收和排泄之功用。揉腹按摩,可通 和上下、協(xié)理陰陽之氣機,又能驅(qū)外感之諸邪,清內(nèi)生之諸積。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揉腹按摩可使腸胃及腹壁肌肉強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腸蠕 動功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實踐表明,揉腹按摩對消化、內(nèi)分泌、心腦神經(jīng)、呼吸諸系統(tǒng) 疾病,特別是對膽 囊炎、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糖尿病、腎炎、高血壓、肺心病、冠心病均有顯著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揉腹按 摩前,必須排空小便,并且不宜在過饑和過飽的時候進行。如有 胃腸 穿孔和腹部急性炎癥或是惡性腫瘤時,不宜作此揉腹按摩。 ●按摩——治慢性肝炎的新途徑● 人患肝炎后,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如全身乏力、不思飲食、腹脹、失眠、肌肉關 節(jié)疼痛等,長久不能消除。用藥治療,又會增加肝臟負擔。肝炎病人由于缺少鍛煉,又吃高 糖、高蛋白飲食,很容易使脂肪堆積,體重增加,甚至可能發(fā)展成脂肪肝。這也將加重肝炎 癥狀的發(fā)展。怎樣才能既消除慢性肝炎病人的臨床癥狀、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又不增加肝臟 負擔,不消耗病人體力呢?選用推拿按摩手法,不失為治療慢性肝炎的一條新途徑。 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肌肉耐力,促進消化道 蠕動以增加食欲,提高免疫能力。事實上,一次全身的按摩,等于為病人做一次不消耗體力 的被動運動。變靜為動,以動代靜,有利于肝炎病人康復。 按摩方法:失眠患者選用太陽、頭維、上星、百會等穴位,施以點、按、揉等手法,按 摩 15—30分鐘;腹脹患者取膻中、中脘、天樞穴,按順時針方向,以中等程度的手法,按 摩20分鐘,再取腎俞、大腸俞、足三里等穴位,用點、按、重揉手法,按摩 10—15 分鐘; 肝區(qū)不適及疼痛者,取肝俞、膽俞、章門及中脘等穴位,用輕揉慢按手法按摩。全身癥狀較 多的患者,可用綜合手法進行40—60分鐘的全身推拿按摩。一般每日或隔日按摩一次,經(jīng) 過一個療程(15 次)的治療,患者的癥狀就會明顯改善;3—4個療程之后,癥狀大多消失, 肝功能可恢復或接近正常。 ●按摩頭皮治白發(fā)● 治療白頭發(fā),除了用藥物以外,還可利用一種簡便易行的 “按摩頭皮”法來治療。 10 按摩頭皮隨時都可進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你可以采取每日睡覺前和次日起床后, 用雙手十指揉搓頭皮,從前額經(jīng)頭頂?shù)胶竽X每次 2—4分鐘,每分鐘來回揉搓 30—40次,以 后逐步延長到每次5—10分鐘,只要持之以恒,待二三年以后,完全滿頭黑發(fā)。 “按摩頭皮”法,既可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huán),又可加速頭皮的新陳代謝,同時對老年人 的保健也是大有裨益的。 ●按摩治療痤瘡● 痤瘡俗稱“青春痘”,多發(fā)生于油脂性皮膚者。正常人皮脂通過皮腺孔排出體外,一旦 孔道被堵,就阻礙了皮脂排泄,病菌趁機而入,便發(fā)生局部炎癥?!案嗔汉裎叮闵箴邸?, 中醫(yī)認為本病與膳食結構有關。如嗜食甘肥、香燥灸之品,腸胃濕熱,蘊久成毒,熱毒上攻, 溢于肌表,發(fā)而為病。青年人內(nèi)分泌功能亢盛,尤其是雌激素分泌亢進,或因情緒受刺激而 產(chǎn)生過多的雄激素等,與痤瘡也有一定關系。該病對顏面美容影響甚大。 按摩方法 (1)因腸胃機能失調(diào)而引起的痤瘡 1.用手掌或毛刷沿足部足陽明胃經(jīng),由上而下沿經(jīng)絡推擦 10遍,并在足三里穴按 揉半分鐘,以脹為度。 2.用手指從腕至指端,沿手大腸經(jīng),手三焦經(jīng)、手小腸經(jīng)作按揉摩擦5至10遍。 用 毛刷垂直地刷腔外側5遍。 3.在足太陽膀膀經(jīng)經(jīng)線作自上而下的擦法。按揉該經(jīng)上的肺俞、胃俞、小腸俞、三 焦俞。 (2)青春期痤瘡 在足少陰腎經(jīng)的足部作由下而上輕快的擦法。 預防和調(diào)理 (1)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激心理。 (2)少食或忌食肥膩,甘甜、油炸、燴灸的食品,對動物類脂肪更需節(jié)制。 (3)內(nèi)服清熱解素,清利胃腸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片。 (4)洗臉選用脫脂藥皂,洗畢可在患處涂消火藥膏。 ●摩擦尾骨可治痔瘡● 中老年人患痔瘡,多因靜脈壁彈性減弱,加之胃腸蠕動減慢,大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較 長,或因飲食不節(jié),燥熱內(nèi)生,致使血行不暢,血熱郁結,積滯而成。防治方法是:每晚上 床入睡前或早晨起床時,盤腿坐于床上,或者大便后,并攏食指和中指,一上一下按摩尾骨 及周圍50—100次,按摩時用力適度,以指下皮膚有灼熱感為宜。輕者早、晚在床上按摩2 次,重者須增加按摩次數(shù),連續(xù)按摩 5—7天即可。若加揉百會、會陰、長強、委中、承山 穴等,療效更佳。 ●自我按摩治瘙癢● 瘙癢癥是常見病,病因較復雜,痛苦難忍?,F(xiàn)介紹一種按摩方法,患者朋友不妨一試。 治療方法:1.兩手拇指同時按揉同側三陰交穴,順、逆時針方向各20次。2.兩拇指同 時按揉同側足三里穴,順、逆時針方向各20次。3.兩拇指同時按揉對側血海穴,順、逆時 針方向各20次。4.拇指按揉對側曲池穴,順、逆時針方向各20次。5.兩食指尖同時掐揉同 側 耳朵肺穴,順、逆時針方向各20次。每天睡前和晨起時各做一次。 ●“揉走”落枕的偏方● 落枕,又稱失枕。 造成落枕的原因有二: 一是睡眠時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部肌肉痙攣疲勞;如果睡得太熟,轉身時,身子 轉動了但頸項并未隨之轉動,使頸項處于一個不良的位置,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 11 二是患者因在夜間睡眠時門窗打開被風吹襲而受涼,并產(chǎn)生疼痛。 大多數(shù)落枕疼痛一般持續(xù)2-3天,不作治療亦可自己康復,但如果希望盡快減輕痛 苦,及早恢復,可作以下處理。 一、冷敷: 一般落枕都屬于急性損傷,多見局部疼痛、僵硬。這樣,在48小時內(nèi)只能用冷敷。 可用毛巾包裹細小冰粒敷患處,每次 15-20分鐘,每天兩次,嚴重者可每小時敷一次。 二、熱敷: 待到炎癥疼痛減輕時,再考慮熱敷。可用熱毛巾濕敷,亦可用紅外線取暖器照射, 還可用鹽水瓶灌熱水干敷。 三、按摩: 經(jīng)上述方法后,頸肩仍覺疼痛者,可用分筋法按摩,由家人代勞?;颊呷∽?,暴 露頸肩部,醫(yī)者站在患者后方,在患肩處涂少許紅花油或舒筋油,將左手扶住患者頭頂位置, 用右手拇指放在患肩痛處輕揉按摩,并向肩外輕輕推捋以分離痙攣痛點。每日推3-6次,一 般在分筋按摩后,頸肩疼痛都可緩解。 ●按摩“三脖”健身防病● 人體的腕、踝、頸(俗稱手脖、腳脖、脖子)三個部位稱為三脖。 中醫(yī)經(jīng)絡學記載,腕踝頸部分別通行著手三陰經(jīng)、手三陽 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足三陌經(jīng), 合稱十二經(jīng)絡,并有與人體諸陽經(jīng)相聯(lián)系的督脈;與諸陰經(jīng)相聯(lián)系的任脈循行于頸部,起于 躁止于頸的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溝通著人體上下,三脖部位囊括了人體二十條 經(jīng)絡中的十八條,而且三脖處穴位眾多。中醫(yī)認為,經(jīng)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系臟腑肢節(jié)、 溝通上下內(nèi)外、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各部位的通路,通過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進行經(jīng)絡腧穴按摩,疏通經(jīng)絡,活運氣血,調(diào)理陰陽,可達到無病健身,有病治療之目的。 三脖按摩區(qū)分別位于腕橫紋上、內(nèi)外踝上、第七頸椎上四橫指寬的環(huán)形帶。在三脖按摩 區(qū)運用傳統(tǒng)的推、拿、搓、揉等手法, 由表及里,先輕后重進行自我按摩,日間隨時可做, 持之以恒,每 區(qū)每次按摩5—10分鐘,大多一個月即見成效。一般健身強體三脖都要按摩, 治療疾病則各有側重:凡心、肺、大腸、小腸之病應重點按摩手脖,胃、膽、膀胱、脾、腎、 肝之病以按摩腳脖為主, 頭、胸、腹;四肢之病則重點按摩脖子。 此法簡便易行,效果理想,能夠有效地調(diào)節(jié)和改善人體的亞健康狀態(tài)。 ●足底按摩巧治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 上肢無力、手指發(fā)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 最近腳底研究專家發(fā)現(xiàn)。腳底集合了身體的全部器官司的反射區(qū)。通過治療足底反射區(qū) 即可產(chǎn)生令人驚奇的療效。 頸椎在足部的反射區(qū)是:雙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最 突出點中部),頸部肌肉反射區(qū)是:雙足底肢趾后方的2cm寬區(qū)域。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第二指或第三指的關節(jié),以數(shù)毫米幅度移動。 力度最初較輕,漸漸增強,以稍有痛感為宜,按摩時間可自選抽空進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 一次,每次 10-30分鐘,堅持兩周以后對一般頸椎病患者即可出現(xiàn)神奇效果。 ●雙腿無力的足部按摩● 發(fā)生車禍或受到外力的撞傷,因骨折、或脫臼引起肌腱受傷、神經(jīng)的損害,做康復后仍 感到雙腳使不上力時,而且常常感覺到酸痛,可能是肌腱的萎縮,或氣血循環(huán)還未通暢所引 起癥狀,用腳底按摩自療保健法來打通血脈經(jīng)絡是快又有效的方法。 雙腿無力自療保健法要按反射區(qū):——膝關節(jié)、外尾骨、髖關節(jié)、內(nèi)尾骨、股關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 12 1.膝關節(jié):在雙腳外側踝關下方有一半圓形骨頭下方為膝關節(jié)反射區(qū)。按摩時順著 半圓形骨緣下方從腳后跟扣按到前面或者由前面扣到腳后跟。 2.外尾骨:在雙腳外側,腳后根l形骨緣上方。按摩方向是順 l 形腳跟外側推到腳 后 筋的方向。 3.髖關節(jié):在雙腳外側踝關節(jié)凸出半圓形下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半圓形浮起的筋。 按摩方向是從腳外側踝關節(jié)上方推向后腳筋的地方。 4.內(nèi)尾骨:在雙腳內(nèi)側,腳后根l形骨緣上方。按摩方向是順 l 形腳跟內(nèi)側推到腳 后 腳筋的方向。 5.股關節(jié):在雙腳內(nèi)側踝關節(jié)凸出半圓形下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半圓形浮起的筋。 按摩方向是從腳內(nèi)側踝關節(jié)上方推向后腳筋的地方。 ●風濕腰痛的自我按摩法● 風濕腰痛是由于腰部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導致血脈痹阻,運動不暢,從而引起腰部酸 脹疼痛、麻木不仁等臨床癥狀。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疲勞、受寒和潮濕有關,如久居濕地,勞累后沖風冒雨, 不及時更換濕衣,夏秋季節(jié)睡覺不蓋被子受風寒等。久而久之,可使受累的組織變性,造成 纏綿難愈的慢性腰痛。風濕腰痛好發(fā)于肌肉、筋脈、韌帶、脂肪和皮下組織。 顧名思義,風濕腰痛最主要的癥狀是腰痛,腰部發(fā)沉,象有重物下墜,勞累后或陰雨天 加重,晴天或氣候溫暖時好轉;腰部前俯后仰活動受限制,不能長時間坐立;易疲勞乏力, 全身酸懶沉重,患部怕冷。 風濕腰痛的推拿治療主要選取患部阿是穴(痛點)、腎俞、腰陽關、大腸俞。讓患者俯 臥位,醫(yī)者先用掌根于患部及周圍進行中等力度的按揉,待肌肉略放松后結合腰后伸被動運 動,重復數(shù)次,再按揉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及阿是穴,手法要沉著有力,之后拍打患部三、 五下,拍打時手掌微曲,掌心要虛,推拿后應使患者感到腰部微微發(fā)熱。 本病一般病程長,纏綿難愈,所以推拿治療亦需持之以恒,堅持治療2?3月或更久為 好。同時應注意祛除病因,不能久居寒冷潮濕的環(huán)境;汗出時要及時擦干,特別是游泳和洗 澡后,患部要擦干;腰部保暖。平時可利用零散時間搓熱手掌,摩擦腰部,是一種行之有效 的保健方法。 ●自我按摩防腰痛● 方法之一是按摩,取坐位或仰臥位,先將兩手搓熱,然后分別放在兩側腰部,交替上下 搓腰 100—200次,早、中、晚各作一 次。另一種方法是揉腰眼,取坐位或站位,使腰部肌 肉放松,兩 手叉腰,用兩手拇指按壓兩側腰眼(即腎腧穴),按揉3—5分鐘, 由輕到重, 再 由重到輕,到感覺腰部酸脹發(fā)熱為好,每天作 3—4 次。 ●按摩治療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慢性下腰痛中常見的一種疼痛,以長期反復發(fā)作的腰部疼痛為主要癥狀,但 檢查時多無明確的器質(zhì)性病變。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組簡便易學的家庭按摩手法。 1、按揉腰背: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以一手掌根部沿患者脊柱兩側骶棘肌,由上 而下作環(huán)繞劃圈運動,力量由輕到重,在腰部兩側可反復操作,以患者局部有舒適感為宜, 時間5—10分鐘。 2、指揉痛點:患者取俯臥位,在腰部找定痛點后,操作者以雙手拇指指腹放在痛 點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扶在腰部,起固定作用,拇指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分鐘,手 法宜輕柔、穩(wěn)健、有滲透力。 3、撥絡法: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以雙手拇指疊放后置于脊柱一側的肌肉隆起部 位(下圖),用力下按后,沿著與肌肉走行垂直方向作橫向撥動,自上而下,依次操作,完 成一側肌肉的撥動后,再作脊柱另一側的撥動。 13 4、擦腰法:患者取俯臥位,令患者暴露腰部(下圖),先將雙掌搓熱,緊貼腰部皮 膚,橫向反復摩擦,擦到局部微熱即可。 5、點腰眼穴: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以雙手拇指指腹放于腰眼上(下圖),逐漸用 力下按,當下壓至最大限度時,維持30秒鐘,然后緩慢減力,恢復原狀,以腰部酸脹為度。 6、滾腰法:患者取仰臥位,令患者屈膝屈髓,操作者以一手扶其雙膝下方,另一 手托住其骶尾部,雙手同時用力,令患者逐漸加大屈曲程度。此法操作3—5遍。 ●慢性腰肌勞損● 本癥主要是由于過力、受寒或長期用不協(xié)調(diào)的姿勢工作,使腰骶部一側或兩側肌肉筋膜 等軟組織慢性損傷所致。本癥病程長,時輕時重,可經(jīng)常施用下列止痛法: 1.魚際深揉法:患者俯臥,術者居一側,用兩手大魚際交替深揉腰部肌群,約5分鐘, 使肌群放松,此法為止痛術準備性手段。 2.肘尖點按法:體位同上。術者用右肘尖自上而下點壓腰椎棘突旁開五分(約2厘米) 處 的所有部位,點壓由淺入深,緩緩下沉,用力深透,共約5分鐘。此法對緩解疼痛,改善 腰 部組織的不平衡狀態(tài),效果較好。 3.穴位搓摩法:體位同上。術者用兩手大魚際或掌根以每秒4次的頻率深而有力地交 替搓摩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4.5厘米處的腎俞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4.5厘米 處的大腸俞穴和八療穴,各 1分鐘左右,以溫熱為度。之后重點搓摩疼痛明顯的部位 1~2 分鐘。此法可溫通經(jīng)氣,散寒止痛。 4.肘尖撥揉法:體位同上。術者用兩側肘尖交替在腰部的痛點部位及放射區(qū)域,進行 大幅度深而有力的撥揉活動。肘尖撥揉要持續(xù)進行,不可時動時止,更不可滑動表皮以損傷 皮膚。此法對緩解勞損性腰痛具有手到痛止的良好療效。 5.重復上述擺臀活腰法和轉髖活腰法。 6.下肢屈伸法:患者仰臥,術者站在雙腳一側,兩手同時抓住患者左右髁部,再將髖 膝關節(jié)最大限度地彎曲,然后最大限度地拉開,如此反復十數(shù)次,患者緩緩坐起,術者站在 患者背后,改用叩擊松腰法,即術者將右手握成空拳狀,以每秒2次頻率持續(xù)叩擊腰部所有 部位,使其充分放松。 上述止痛各法,是一組連續(xù)性按摩方法,對緩解急性腰肌扭傷和慢性腰肌勞損引起的腰 痛療效尤為顯著。施術人員應經(jīng)常練習,細心掌握各法要領,在治療急性腰肌扭傷時,應注 意手法輕快,不可重力施治,以免加劇損傷;在治療慢性勞損時,應注意用力扎實深透,不 可輕浮施法,以免效果不佳。施治中,術者應手臂放松,心緒平和,耐心細心施用上述手法, 并應不斷積累施治經(jīng)驗,不斷提高療效。 ●補腎壯腰按摩法● 1.摩擦足心法:每天晚上臨睡前,用溫水連洗帶泡,邊洗邊用手摩擦雙腳,約 15分鐘 后擦干。然后先將左腳抬起,擱在右腿膝部,用左手握腳趾,盡力往外扳,用右手擦足底心, 擦至發(fā)熱為止,然后換腳。本法有滋腎陰降虛火之效。 2.按揉腰眼法:兩手握拳,手臂往后,用兩手拇指的指掌關節(jié)突出部位,自然按于腰眼 穴(在第四腰椎旁約2寸的凹陷中)。然后向內(nèi)逐漸用力做環(huán)形旋轉按摩,以有酸脹感為好, 持續(xù)按揉 10分鐘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3.刺激腰椎法:取直立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 雙手拇指緊按第二腰椎兩側、第三腰椎兩側,每次約5分鐘,每天數(shù)次。本法有促進性腺的 內(nèi)分泌功能,提高性反應能力。4.捶腰背:通過對背部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經(jīng)脈、調(diào)和臟 腑氣血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無力、陽痿等癥。方法:雙手握拳,用拳的虎口部敲 擊腰部脊柱的兩側。 ●腎虛陽痿自我按摩保健● ①仰臥位,以雙手食指同時按壓陰莖的左右根部,旋揉按摩200次。 14 ②以一手食指旋揉會陰穴200次。 ③以右手掌橫放于臍下的石門穴上,左手疊放在右手背上,向下推至毛際處,反復200 次。 ④用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捏住同側的睪丸,并同時揉搓200次。 ⑤用兩手握住兩睪丸,向下反復牽拉陰囊 200次。 ●腿足按摩七法延緩衰老● 加強腿足保健,對于延緩衰老有重要意義。這里介紹七種腿足保健法,供大家參考。 一、浴足:用熱水泡腳, 特別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 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wǎng),加快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nèi)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 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二、摩腳:洗腳后,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 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jié)后)或太溪穴(內(nèi)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 陷處)。對頭昏、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蹺起 2-3次,平或高于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huán) 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huán),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 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qū)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 時抬腳也有好處。 四、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 然后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五、扳足:取坐位,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和足踝關節(jié)各 20-30次,能鍛煉腳力,防止腿足軟弱無力。 六、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圓圈 轉動,先向左轉,后向右轉,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jié)疼痛。 七、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蹺起,然后向后甩動, 使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亦盡量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shù)十次。 此法可預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無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常做保健按摩有助老人長壽● 保健按摩是用自己的雙手在身體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揉搓、捏拿、拍打,以促進血液 循環(huán),改善消化功能,強壯筋骨,提高抗病能力。這種按摩簡單易學,使用方便,適合于家 庭保健,老年人如能每天做幾回,可達到預防感冒、防治腰腿痛、延年益壽的目的。 1.干洗臉:兩手掌心相搓,搓熱后像洗臉那樣反復摩擦臉部,先順時針,后逆時針, 直至臉部發(fā)熱。 2.梳抓頭:兩手五指分開放在頭兩側,像梳頭那樣從前向后,從外向內(nèi)梳抓頭皮。 3.揉擦眼眶: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內(nèi)向外,先上后下, 反復擦揉眼眶。 4.揉太陽穴: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反復按揉,先順時針,后逆時針。 5.揉擦鼻根:兩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兩側上下反復揉擦。 6.揉風池穴:兩手拇指放在枕后風池穴處,其余四指自然分開放在頭兩側,反復按 揉。 7.擦頸項:兩手掌心搓熱后,放在頸后部來回揉擦,直至頸項部皮膚發(fā)熱。 8.捏拿肩: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復捏拿肩部肌肉,兩 側交替進行。 9.揉捏臂:一手放在對側臂上,上下反復揉捏,先內(nèi)側,后外側,兩側交替進行。 15 10.按揉腹部:兩手重疊放在腹部,反復按揉,范圍從小到大,先順時針,后逆時 針。 11.捶打腰:兩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由上而下反復搓揉。然后,變掌為拳,反復 捶打腰部。 12.捏小腿: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兩手拇指向內(nèi),四肢向外,上下反復揉捏, 兩側交替進行。 13.揉捏足: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復揉捏足底,兩 側交替進行。 注意事項:按摩時可以做全套,也可以選幾個動作。一般以早晨起床后按摩 頭面部,晚上休息前按摩全身為好。按摩輕重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宜,頭面部應輕,四肢及腰 部稍重。按摩一般取坐位,按摩前先靜坐片刻,全身放松后進行。 ●敲打足三里腿腳不衰老● 常言道“未老腿先衰”。人上了年紀時,多走些路難免腿腳拖沓,下肢酸痛。我防治這 種現(xiàn)象的方法是:每晚洗腳時,用熱 水浸足,同時,用雙手握空拳,用掌側從大魚際穴位 輪流輕輕地敲打至小腿前外側,以兩側足三里穴位為主,持續(xù)十多分鐘即可。民間有:“針 刺足三里,好比吃上魚和雞”的說法。拳擊足三里,不僅能疏經(jīng)通絡,能調(diào)和氣血,還可以 和胃益脾,起保健強身作用。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按摩治療● 推拿治療手法:按、揉、捻、搖、擦等。 部位:上肢以雙側手指、掌指、腕關節(jié)為重點,下肢以雙側足趾、踝關節(jié)為重點。 操作要求: 上肢部: ①患者仰臥勢:兩手臂自然伸直置于身體兩旁。醫(yī)者可先在右側用接法掌背面向上 沿腕背、前臂至肘關節(jié)。往返3-5遍,然后患者翻掌再以揉法施治,并配合肋、腕、掌指關 節(jié)的被動運動; ②接上勢,在肘、腕部以按揉法 1-2分鐘并配合肘關節(jié)的伸屈和腕關節(jié)的搖動。然 后以捻法,捻每一手指關節(jié)與掌指關節(jié)并配合小關節(jié)的搖動,最后再搖肩關節(jié),搓上肢3? 5次。左右相同。 下肢部: ①患者俯臥勢:醫(yī)者先用揉法施于臀部再向下沿大腿后側、小腿后側,直至跟腱, 往返2-3次。 ②患者仰俯勢:醫(yī)者站于旁,用揉法施于大腿前部及內(nèi)外側,再沿膝關節(jié)向下到小 腿前外側、足背,直至趾關節(jié)。同時配合踝關節(jié)屈伸及內(nèi)、外翻的被動運動。 注意事項: 1、本病是全身性的疾患,患者需積極配合鍛煉,同時應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 信心。 2、注意保暖,減少反復發(fā)作的誘因。 3、需加強營養(yǎng),忌食寒咸性食物。 4、急性發(fā)作期宜臥床休息,緩減期可酌情采取短期休養(yǎng)。 ●腿抽筋的足部按摩法● 有的人腿特別容易抽筋者,這些大部份是缺少鈣質(zhì)所引起的,平日可多吃小魚干、魚干 油、鈣片等含有鈣質(zhì)食物。 腿部抽筋要按足部反射區(qū):副甲狀腺、膝?神經(jīng)、腓?神經(jīng)、泌尿系統(tǒng)。 1.副甲狀腺(反射區(qū)有交叉):位于雙腳底內(nèi)側約45度,腳大拇趾往下延伸與腳掌關節(jié) 相接處上方,用手觸摸有一顆粒的感覺。按摩時找到微凸的顆粒時定點按摩。 16 2.腓神經(jīng):在雙腳小腿內(nèi)側有一根大骨頭,按摩時由下往上按摩。 3.膝神經(jīng): 在雙腳小腿外側有一根大骨頭,按摩時由下往上按摩。 ●腳部按摩治療膽絞痛● 某廠李廠長來滬出差時腹痛難忍,筆者見他用右肘尖使命地頂著右上腹,在床上大聲呻 吟,究竟是胃、腎還是膽囊的毛病無法確認。 囑患者伸出右足,逐一地觸摸胃、腎反射區(qū)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剛一觸摸膽囊反射區(qū), 患者“哎喲”一聲大叫,腳拼命地往后縮,筆者再仔細地觸摸了膽囊反射區(qū),發(fā)現(xiàn)有一結節(jié), 根據(jù)這一結節(jié)的大小,筆者斷定患者膽囊內(nèi)有一個直徑大約是 1.8CM大小的結石(后經(jīng) B 超證實),隨即在患者的膽囊反射區(qū)(右腳底第三第四趾間)按摩了十分鐘,又在腹腔神經(jīng) 叢(雙足底第二三跖骨頭之間))和頸反射區(qū)(雙足底大拇趾根部一半圈)及下身淋巴腺反 射區(qū)(雙足內(nèi)側腳踝骨前)各按摩了五分鐘,患者腹痛緩解。 腳部按摩治療膽絞痛,選用膽囊反射區(qū)是因該反射區(qū)為病變器官之相應反射區(qū);選 用腹腔神經(jīng)叢反射區(qū)是緣于腹腔神經(jīng)是支配整個內(nèi)臟的神經(jīng);選用頸反射區(qū)是因為頸是整個 消休系統(tǒng)的“總開關”;膽絞痛發(fā)作時多伴有炎癥,故選用下身淋巴腺反射區(qū)用以消炎。選 用這組反射區(qū)既可緩解膽絞痛又可治療膽結石。 ●經(jīng)穴按摩讓你永葆青春● 通過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經(jīng)絡穴位按摩,可使各經(jīng)經(jīng)脈相通,增強機體免疫力,強健身體, 益壽延年。 一、十指梳搔頭皮法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之海,乃諸陽經(jīng)氣的匯聚處。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額 發(fā)際至枕后發(fā)際各60次。本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治腦血管病變等。 二、搓掌揉臉法 人們到了老年經(jīng)脈氣血不足,面色少華。每天早晚雙手搓掌至發(fā)熱,揉面部各60次, 激發(fā)面部氣血,使面部充盈紅潤,面肌富有彈性,有防老祛皺、精神煥發(fā)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為腎之竅”,腎開竅于耳,耳為六條陽經(jīng)經(jīng)脈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 耳部發(fā)熱有燒灼感為宜。本法有防治耳聾、耳鳴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膿性中耳 炎者禁用)。 四、扣齒彈舌法 齒屬腎,“腎主骨,腎氣虛,齒不健,八八則齒發(fā)去”。老年者??埤X則健齒,齒健則福。 每日早晚扣齒各60次,可健齒防牙病和牙齒脫落等。 “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每日早晚彈舌各60次,彈舌是對腦的良性按摩,有健腦 護腦之功。 五、頸項部按摩法 頸項部是人體經(jīng)脈通往頭部和肢體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頸椎病、 血管性頭痛、腦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陽經(jīng)脈交會之處,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頸椎病的 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為“手三陰手三陽之脈”的要道,是內(nèi)連臟腑外絡肢節(jié)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 按揉各60次,即從上內(nèi)側腋下(極泉穴)至腕部內(nèi)側(內(nèi)關穴);從外側腕部(外關穴)至 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經(jīng)脈、調(diào)和氣血之功能,對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 上肢病痛有良效。 17 八、脅肋部按摩法 脅肋部位為肝膽經(jīng)脈(期門、章門)所交會,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氣、清肝 利膽之效。對治療肝膽疾病和岔氣、肋間神經(jīng)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為任脈經(jīng)過之處,每日早晚雙手重疊放在臍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順時針方向按揉 60 次,然后再以同樣手法逆時針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統(tǒng)、生殖泌尿系統(tǒng)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腎俞穴、命門穴等), 使腰部發(fā)熱,則能強腎壯腰,對治療腎虛腰痛、風濕腰痛、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癥 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為人體“大樹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長強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療 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療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為“足三陰足三陽”之脈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陰交穴—懸中穴)向 上(足三里—陰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風市、環(huán)跳穴),如此反復 拍打60次,對活血理氣、舒筋通絡、調(diào)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溫水泡腳30分鐘(冬季水溫42~45℃), 兩足稍晾干后反復搓推足心(涌泉穴) 60 次,涌泉穴為腎經(jīng)之源,對溫腎補腎健腦、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有效。 ●腳部運動按摩有利長壽● 醫(yī)學典籍上記載:“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比说淖悴坑? 60多個穴位及反射區(qū),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所以,腳的運動和按摩對人的健康長壽有 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俗話說:“健康是走出來的?!蓖ㄟ^走路,使腳得以活動和受到鍛煉。但走的姿勢要 端正,行走時注意用腳的大拇指、腳后跟的內(nèi)側力著地,這既可以避免左右晃動,使軀體平 衡,又能對舒經(jīng)活絡、防治靜脈曲張、小腿抽筋有一定作用。 老年人容易駝背,如果行走的時候,抬頭、挺胸、收腹,兩臂前后自然擺動,盡量 把兩腿之間距離縮小這樣不僅使自己顯得更精神,而且還能起到足部按摩效果。在眾多體育 競賽項目中,就有不少赤足的運動,如:游泳、跳水、摔跤、柔道……這些運動能使腳部按 摩效果更佳。 運動醫(yī)學專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非洲土著人經(jīng)常赤足,足部肌肉及韌帶結構堅強有力, 足底皮膚粗糙耐磨,足弓發(fā)育良好且富有彈性。人們在走、跑、跳時,由于足部神經(jīng)末稍對 地面微小凹凸不平都能及時感知,及時反饋到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之及時調(diào)整身體各種器官, 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腳心按摩能夠美容● 足療的保健功效已被科學證實。如今,腳底按摩能夠美容這一新的論斷也得到了證實。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腳心美容與化妝美容、手術美容等方式相比,根本區(qū)別在于治本,是現(xiàn)在任 何一項單純的美容術都無法比擬的。 按摩腳心能夠美容,其原因在于:腳心集中了與身體所有器官相關的經(jīng)絡穴位,適 當?shù)卮碳つ_底,就能夠刺激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從而激發(fā)皮膚細胞的活力, 加速其新陳代謝,減少色素沉著,從而使得肌膚白皙柔嫩且富有彈性。 由此看來,愛美的女性更應該加入浴足行列,這不僅能讓飽受高跟鞋擠壓之苦的雙 足得到全面呵護,還能讓容顏越來越靚,何樂而不為? 一直以來,進浴足房享受足療按摩似乎只是男士們的特權,女性從不問津。 18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中、高檔正規(guī)浴足保健中心的開設,吸引了眾多時尚女性,她們 大多結伴而去,既可以“解放”每天受累的雙足,也可以消除疲勞,當然,最主要還是為了 美體健身。 置身于潔凈雅致、明窗凈幾、綠色植物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中,把一雙白如蓮藕似的嫩足放 進漂滿花瓣、溫度適中的藥水里,一邊享受足療師的按摩,一邊與朋友聊天或翻閱休閑雜志, 渾身緊繃的神經(jīng)剎那間得以放松,生活積聚的壓力得以釋放,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長期堅 持,不知不覺中肌膚遠離了晦澀無光,自然透出美麗光澤,人也因此變得自信起來。 越來越多的白領女性加入浴足行列,她們已消除了長久以來的偏見,喜歡上了足療。 看來,足療這種美容方式已進入都市女性的生活,成為一種時尚消費。 足療又稱足部反射推拿法,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尤其對于各種功能性疾病療效顯著, 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頭痛、失眠;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更年期綜合征、肥胖;消化系統(tǒng)的便秘、腹瀉以 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前列腺肥大、遺尿、關節(jié)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性功能不全等。 但是,足反射推拿療法并非人人適合,其禁忌有:各種傳染病、皮膚??;各種嚴重 出血患者;婦女妊娠期;急性心肌梗塞、心衰、腎衰等;特別病癥須經(jīng)醫(yī)師診斷后方可施行。 據(jù)了解,足療最適宜在入睡前 1~2小時之內(nèi)施行,效果最佳。 ●手臂酸麻的足部按摩法● 手臂酸痳在當今社會里為數(shù)不少,患者除了手臂酸痳以外,頸部都會比較僵硬,這是由 于很多的手臂酸麻都是由于頸椎病、頸肩綜合癥、肩周炎等引起的。原發(fā)病的治療再配合上 足部按摩法,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發(fā)生手臂酸痳要按反射區(qū):頸椎、頸項、斜方肌、肩胛骨、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 節(jié)、泌尿系統(tǒng),此外,還要對整只手以及頸肩部進行拍打、按摩。 手臂酸痳還要加強按摩部位: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 1.頸椎(反射區(qū)有交叉):位于雙腳底內(nèi)側,在腳大拇指骨頭約45度下方。按摩5~ 1 頸椎要由下往上按摩,按摩7~5頸椎時要從上往下按摩。 2.頸項(反射區(qū)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與腳掌相交處有條橫紋下方的肉球就是頸 項。按摩時方向要從外往內(nèi)扣按。 3.斜方?。?/span>在雙腳腳底腳趾頭二三四五趾往下,腳掌四個關節(jié)上方即是斜方肌反射 區(qū)。按摩時要扣住關節(jié)上方由外往內(nèi)按摩。 4.肩胛骨:在雙腳腳背四五腳趾往下延伸凹陷處,要到腳背前三分一處,往第四趾 方向扣,用手扣按有顆粒凸起的現(xiàn)象,為肩胛骨反射區(qū)。按摩時按住凸起的地方后定點扣揉。 5.肩關節(jié):在雙腳外側靠小趾下方,按摩時要由下往上扣后左右滑動。 6.肘關節(jié):在雙腳外側,肩關節(jié)下方有一小顆粒凸起的感覺,按摩時要按住后左右 滑動。 7.腕關節(jié):在雙腳外側約中央處有一半圓骨頭前端為腕關節(jié),按摩時要扣住后左右 滑動。 ●全足按摩程序● 全足按摩程序如下: (可采用“提示音”掌握30分鐘時間或自我靈活掌握時間。) 足底部分: 1、“自上向下移動按摩”基本反射區(qū),(在腎反射區(qū)位置多停幾秒鐘再往下移動)從腎→輸 尿管→膀胱共3~4分鐘四聲“提示音”后結束。(包括試行,請使用四分鐘便于計時。) 2、同時“點壓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腦、垂體、視覺中樞敏感點、額竇)1分鐘后,接 著“橫向來回移動按摩”5趾頭(額竇)1分鐘,共計2分鐘,二聲“提示音”后結束。 19 3、同時“橫向來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處(包括血壓調(diào)節(jié)點、小腦腦干、特效降壓點、 眼、耳、新失眠點、美容點)共2分鐘,四聲“提示音”后結束。 4、同時“橫向來回按摩”斜方肌,肺?!白韵孪蛏习茨Α敝夤芄灿?分鐘,二聲“提示音” 后結束。 5、“自下向上按摩”甲狀腺與食道共1分鐘,三聲“提示音”后結束。 6、“點壓按摩”左足心臟、脾臟,右足肝臟、膽囊共1分鐘(可用兩足一上一下點壓方式), 四聲“提示音”后結束。 7、“圍腎打圈按摩”腹腔神經(jīng)叢1分鐘,一聲“提示音”后結束。 8、同時“從上往下移動按摩”胃、胰、十二指腸共2分鐘,三聲“提示音”后結束。 9、“自上向下點壓按摩”小腸1分鐘,四聲“提示音”后結束。 10、采用“回形旋轉方式按摩”,右足從橫結腸外側往內(nèi)側移動成回形。橫結腸→肓腸→回 肓腸→升結腸→橫結腸。左足從橫結腸內(nèi)側往外側移動成回形。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直腸→肛門,共3分鐘,三聲“提示音”后結束。(注:呈“回形按摩”其目的是能使雙 足 同步便于記憶,雙足內(nèi)側無需用力滑過便可。熟悉大腸系統(tǒng)反射區(qū)后,應力求“準確方向” 按摩效果會更佳) 11、“移動點壓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帶、老失眠點共1分鐘,四聲“提示音”后結束。 12、雙足稍向內(nèi)側“點壓按摩”頸椎→甲狀旁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共1分鐘,一聲 “提示音”后結束。 13、雙足先后操作稍向內(nèi)側“點壓按摩”前列腺或子宮及尿道共1分鐘,二聲“提示音”后 結束。 14、雙足同時稍向外側 “點壓按摩”膝→肘→腕→肩共 1分鐘,三聲“提示音”后結束。 15、雙足同時稍向外側“點壓按摩”生殖腺(睪丸或卵巢)1分鐘,四聲“提示音”后結束。 16、雙足同時“點壓按摩”足后跟外側臀部及坐骨神經(jīng)和補充前列腺或子宮、生殖腺反射區(qū) 共 1分鐘,一聲“提示音”后結束。 ●耳聾耳鳴● 耳鳴是聽覺功能紊亂而產(chǎn)生的一種癥狀。耳聾是指聽覺功能減退或喪失,輕者為重聽, 重者為耳聾。 耳鳴常與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或經(jīng)常與藥物中毒、巨大聲音的震動引起鼓膜缺損有關。 老年性耳聾與動脈性硬化有關。中醫(yī)認為本癥由腎氣虛弱,元精失固引起的。 耳鳴耳聾雖然屬于自覺的病理癥狀,但是這些病者往往神經(jīng)衰弱嚴重,聽覺減退或 消失,對外界反映的靈敏度降低,給人以“麻木不仁”、“無動于衷”的感覺,也間接地影響 健康和美容。 手法 1.用拇、食、中指揉搓耳廓及耳后頸部十多次,再按揉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 穴,每穴 15-30秒。 2.用拇、食、中指捏住耳廓做牽引法十多次,然后用中指插入耳內(nèi)做快速的震顫法。 與此同時,病者自己用手捏往鼻子向外鼓氣,可反復做2-3次。 3.每日早晚捏提耳廓20一30次。 注意事項 1.可配合中藥治療。 2.避免嘈雜環(huán)境,防止巨大聲音刺激。 3.聽力嚴重減退者可使用助聽器。 ●提動耳角治喉痛● 20 根據(jù)祖國醫(yī)學人體經(jīng)絡線路,輕提兩耳尖,可以促進頜下腺、腮下腺、舌下腺腺體的分 泌并可使耳朵部分充血減輕喉部的壓力,使喉嚨由于燥轉為濕潤,從而緩解嗓子的疼痛。 具體方法為:用雙手提起兩耳朵的耳尖部分,有節(jié)奏地連續(xù)提動 100下,提完后, 喝口白開水或橘子水,一天連做三次,便會使嗓子的疼痛減輕以至消失。 ●咽喉炎的自我按摩療法● 1.分別用左手掌捂住神庭穴、上星穴,右手掌捂住百會穴、通天穴,先順時針按摩72 次,再兩手換位逆時針按摩72次。轉速應稍快有力。 2.兩拇指分別置于枕骨兩大筋外側凹陷處(風池穴),食指、中指置于兩大筋中溝 里,兩拇指與食中指分別捏住兩條大筋,從枕骨跟部推下去拉上來,一上一下為一次,共做 72次;再用兩拇指從外側往里擠,食、中指往外掰,一擠一掰為一次共做36次。推拉要柔 和,擠、掰要重。 3.用右手中指指腹按摩天突穴 72次,同時用左手拇指頂舌根部的廉泉穴按摩 72 次,再兩手換位做反向動作。 4.兩手輕握拳,拇指微曲,用拇指背側沿鼻翼溝向上推,經(jīng)鼻通穴、晴明穴直抵眉 骨,推上拉下為一次共做36次。動作不要過重。 5.用兩手拇指指腹按摩印堂穴、太陽穴,每穴正反各按摩36次。印堂穴宜重,太 陽穴宜輕。 6.用兩手中指指腹按摩中府穴、云門穴,每穴正反各按摩 72次。大人宜重,小孩 宜輕。 上法對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不論老者還是兒童均有較好療效,患者不妨一試。 ●按摩可治飛蚊癥● 按摩的方法是:仰臥在床上,閉著雙眼用拇指、食指分別放在眼眶上下,向內(nèi)外各旋轉 50 次,再換食指、中指成剪刀狀按摩雙眼角,內(nèi)外各旋轉 50次,最后用食指、中指并攏閉 著雙眼按摩眼球,內(nèi)外旋轉各 50次。按摩時輕重以能忍受為好。按摩完后稍停片刻,到寬 敞處極目遠望數(shù)分鐘。每日堅持兩次,晚上用毛巾熱敷一次,上述辦法既不用藥又簡單易行。 此外在按摩治療期間,忌在強光下看東西,忌看字特別小的書籍和刊物,要少看彩電,最好 不打麻將。 ●按摩法治療美尼爾氏癥● 中老年人患美尼爾氏癥是常見病。由于內(nèi)耳神經(jīng)失調(diào)導致頭部眩暈、耳鳴、天旋地轉, 嚴重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常不能活動,閉目臥床,嚴重地影響勞動,工作與生活。若堅持按摩 療法,可獲良好效果。 常按摩穴位有:太陽(在雙側攝部)眉腰(雙眉中部)。絲竹空(雙外眼角下0.5 寸)、贊竹(在雙眉外上角 0.5寸凹陷處)和 印堂穴(在雙眉相距中間)、百會(在頭頂中 央處)等穴位。 按摩方法:患者在臥床時平躺,用左手食指直接點壓上述穴位,每個穴位必須選準 后,以順時針按摩 20—30次,一般按摩療效確切,當日有效,堅持用此法治療3—5 日可治 愈。如果再犯此病,再進行按摩。 ●簡便有效的按摩進補● 用藥物和食品進補,已為大眾所知曉,而按摩進補,知者則不多,所謂按摩進補,就是 用手法刺激有關的經(jīng)絡穴位,從而達到扶正固本,祛病延年的目的。具體方法是: 1.兩手中指指腹著力,分別摩擦鼻的兩側,從鼻翼至鼻根,來回摩擦,直到鼻翼兩側發(fā) 熱。 2.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整個耳廓,用力搓擦,搓至發(fā)熱。 3.用舌尖反復卷摩牙齦內(nèi)外,直至滿口生津,并將津液咽下。 21 4.手掌微屈,手指自然并攏,輕輕拍擊胸部,雙手交替進行。 5.用單手或雙手重疊放在腹部,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先按摩上腹部,再按摩臍部、 小腹部,最后反復按摩整個腹部。 6.雙手掌小魚際分別放在腰部兩側,然后上下摩擦,擦至局部發(fā)熱為止。 7.用拇指著力,按揉兩側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腔骨外 開一橫指處)各 100 次,以有酸脹感為佳。 8.用手掌小魚際著力,摩擦腳掌心,兩腳交替進行,以發(fā)熱為度。中醫(yī)認為,人體 各部與機體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互相關聯(lián),互相影響,因此,按摩局部,不僅有益于局部, 而且也能通調(diào)全身內(nèi)外上下。只要持之以恒,便可達到理想的效果。 ●去除額紋按摩術● 面部按摩是恢復皮膚容貌最好的方法。要使額頭光潔如初,使面部恢復昔日的美麗,下 列按摩法可向您提供幫助。 1.兩手合成“祈禱狀”,將合掌后的大拇指頭并攏緊貼額頭中部,一手拇指按住不動, 另一手拇指稍微上下移動,兩手互換按摩前額中部的肌肉。按摩時不要太用力。同時手在皮 膚上不要滑動或少滑動,是運動皮下的肌肉,而盡量不要使皮膚受到拉扯。前額正中少許按 摩后,兩只手掌來回搓動,并移動摩擦著的雙掌,從前額中部通過眉的上部移向太陽穴,接 著橫過來到另一邊,用 1~2分鐘時間讓“祈禱狀”的手在前額往返各3~4次。 2.在前額兩側各按上一只手掌,手指向上,用一只手緊緊按住一側皮膚,另一只手做圓 周運動按摩肌肉。同樣不要讓手滑動。按摩要從額中向太陽穴方向緩緩移動,然后換手做同 樣按摩動作,每次 1~2分鐘,各做2~3次。 3.把你的雙手四指指肚按于前額中部呈拱形,按壓5秒鐘。然后指間緩慢擴開,間隔 1 厘米時按壓前額5秒鐘。再擴開指間直到兩手指移到太陽穴再按壓5秒鐘。最后,呈拱形的 手指橫放在眉毛上,按壓5秒種。再以同上間隔距離朝上的向發(fā)際處移動,每變動一次間隔 仍按壓5秒鐘。 以上做 1~2遍就可以了。如果你額上涂有按摩膏,那最好再用雙手四指由前額中 央向兩側太陽穴滑動15次,并橫過來由眉毛向發(fā)際推捺15次。 ●“容光煥發(fā)”按摩法● 按摩能使人“容光煥發(fā)”。因為按摩點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皮膚里的毛細血管擴張, 增進新陳代謝;此外還能調(diào)節(jié)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解除肌肉痙攣,消除疲勞。有些人由于經(jīng) 常做這種按摩,皮膚就顯得很光滑,皺紋也顯得少,不愛長粉刺,面色紅潤,肌肉也顯得彈 性較強。這種美容作用是一般化妝品起不到的。 下面向你介紹操作很簡便的“容光煥發(fā)”按摩操:第一節(jié):先用兩手搓臉,從下巴 頦搓到頭頂,再從頭頂搓到耳朵根,從脖子再轉回到下巴頦。這樣搓上十幾遍就行了。這在 保健按摩中叫 “干浴面”。第二節(jié):用兩手中指按住兩個內(nèi)眼角邊的小坑,就是眼角緊靠鼻 梁的地方,也就是眼明穴,按住以后揉兩分鐘。然后 再用中指按揉四白穴,就是離下眼眶 二指、臉蛋中間的地方,手指慢慢轉著揉兩分鐘。第三節(jié):擦眼皮和揪眼皮。先把拇指彎曲, 用其他四指握住拇指尖,然后用拇指的背面輕輕地擦兩眼上眼皮。擦十幾次后,用手捏住眼 皮,往外輕輕地揪三到五次。第四節(jié):掐合谷穴。合谷穴在拇指和食指中間,也就是在虎口 上,每次按掐須有酸脹的感覺。先用右手掐左手上的合谷穴,然后兩手調(diào)換,每次掐一分鐘。 第五節(jié):先使勁搓手心,搓熱了再放在臉上用力快搓二三十次,這叫擦搓顏面部。第六節(jié): 搓腎腧穴,就是兩手按著后腰眼靠近脊椎骨的地方,用力地反復搓動。 以上按摩法,每日兩次,時間自便。 ●內(nèi)關穴位通心經(jīng),止嘔安神有奇功● 內(nèi)關穴位通心經(jīng),止嘔安神有奇功。 22 暈車心跳,內(nèi)關有效。 內(nèi)關穴在腕關節(jié)正中直上兩寸處兩筋之間,屬于厥陰心包經(jīng)。按壓或針刺內(nèi)關穴,能寬 心理氣,寧神和胃??芍涡臒⑿募?、心絞痛、胸悶、胸脅痛、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低 血壓、失眠、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胃炎、胃潰瘍、嘔吐、呃逆、中暑、腹痛等多種疾病。如外 出暈車作嘔、心跳、心絞痛時,揉按內(nèi)關穴,很快便能好轉。 心絞痛發(fā)作時,如一時無法找到硝酸甘油片緩解疼痛時,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 根部,要將其掐痛,亦可一壓一放,堅持3-5分鐘,癥狀便可緩解。 ●中醫(yī)按摩神奇指法● 揉百會:揉百會的種類有拇指揉法,中指揉法。揉百會的功效為安神鎮(zhèn)驚、升陽舉陷。 操作時將拇指或食指放在百會穴上,加一定的壓力緩緩揉動,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手 法柔和,由輕到重,用力不宜過大。用于脫肛、久泄、氣血不足等。 扯大椎:扯大椎的種類有食中指提捏法。功效為清熱解毒、發(fā)汗解表。 醫(yī)者用屈 曲的食、中二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膚出現(xiàn)輕度紅紫為止的方法。動作干脆、有 力。用于感冒、發(fā)熱、流涕、咳嗽等。 掐十宣:掐十宣主要用拇指掐法。掐十宣的功效為清熱鎮(zhèn)靜、開竅醒神。醫(yī)者用拇 指指甲掐患兒十指指尖,指甲內(nèi)赤白肉際處,各掐5次。操作時以掐法為主,輕柔協(xié)調(diào)。用 于小兒發(fā)熱、驚風。 推腎水:推腎水的種類有拇指推法。功效為補腎益腦,溫養(yǎng)下元,清利濕熱。醫(yī)者 用拇指沿患兒指根推向指尖方向為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的方法。動作輕柔,速度均勻。 用于小兒發(fā)育遲緩、消化不良等。 補脾土:醫(yī)生循患兒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反復直推。補脾土的功效為健脾和胃, 補氣和血。用力要輕,速度要均勻,頻率每分鐘 100-300次。補脾土常用于小兒消化不良、 厭食、貧血、久泄等。 提捻法:又稱捏積療法。提捻法的種類有兩指提捻法,三指提捻法。患兒俯臥,醫(yī) 者雙手抵于小兒骶骨尾椎,雙拇指在下,兩食指在上,將皮膚提起后,用兩拇指沿督脈(后 正中線)作滑動性的拿捻,連續(xù)操作五六次,以局部出現(xiàn)潮紅為宜的方法。雙手配合靈活有 力,有規(guī)律。提捻法的功效為調(diào)理脾胃,消積導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瀉、便干、 發(fā)育遲緩、毛發(fā)稀疏、盜汗自汗等。 推上三關:推上三關的種類有拇指推法,食指推法,中指推法。醫(yī)者以拇指橈側面 或食、中指腹自患兒腕關節(jié)橈側推向肘的方法。推上三關功效為補氣行血,溫陽散寒。以推 法為主,協(xié)調(diào)柔和,操作 100-300次。用于小兒氣血虛弱、消瘦肢冷、腹瀉日久不愈、關節(jié) 疼痛。 按揉中脘:按揉中脘的種類有指端按揉法,掌根按揉法。醫(yī)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 脘穴的方法。按揉結合,和緩有節(jié)律,力量適中,操作 100-200次。按揉中脘的功效為消食 利氣、健脾和胃。按揉中脘的適應范圍在臍上四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上)。用于小兒食積、 腹脹、厭食、嘔吐等。 ●捏指療法● 最近日本正在流行一種捏指療法,這是根據(jù)中醫(yī)的經(jīng)絡理論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脊髓神經(jīng)理論 而開發(fā)出來的。這是刺激來自指尖的經(jīng)絡的療法,因為身體末端的經(jīng)絡,同身體中其他經(jīng)絡 相比,其治療效果更大。另一方面,過去的神經(jīng)反射療法,一般是直接刺激稱為脊髓神經(jīng)主 干的脊髓。但是,最近醫(yī)學家們發(fā)現(xiàn), 刺激神經(jīng)末端的方法更有效果。捏指療法可以治療 下列10種疾病。 肝?。?/span>撳捏右手拇指兩個關節(jié);耳鳴:撳捏雙手無名指的三個關節(jié);膝痛:撳捏左手小 指三個關節(jié)的外側;糖尿病:撳捏右手拇指的兩個關節(jié);高血壓:撳捏右手小指根部;心臟 23 病:撳捏右手小指三個關節(jié)的內(nèi)側;皮炎:撳捏雙手食指根部;月經(jīng)痛:撳捏雙手食指的三 個關節(jié);眼睛疲勞:撳捏右手中指的三個關節(jié);增強體力:撳捏右手中指的三個關節(jié)。 每次操作3分鐘每天一兩次。如發(fā)熱或手指受傷時應暫停操作。 ●叩擊類手法● 擊法 定義: 用拳背、掌根、魚際、指端或棒為著力部位,叩擊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 一種手法。 操作要點: 1、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懸屈,叩擊時用力平穩(wěn)著實而有節(jié)律。 2、叩擊的部位要準確一致,不可偏歪與移動,叩擊的力量與次數(shù)應根據(jù)治療的需 要而定,一般是由輕漸重。 主要用途: 宣通氣血,通絡止痛,緩解痙攣,興奮元陽。 按語: 本法是氣功推拿流派、自我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適用于全身各部位。本 法的刺激力較強,但側擊法刺激較溫和,棒擊法的刺激后可強可弱,點擊法的刺激力最強。 拍法 定義: 用虛掌或拍子,拍打體表一定部位的一種手法。 操作要點: 1、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掌指關節(jié)微屈成虛掌,五指并攏。 2、拍打要平穩(wěn)而有節(jié)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準確一致。 主要用途: 疏經(jīng)活絡,調(diào)和氣血,緩解痙攣,消除疲乏。 按語: 本法是捏筋拍打推拿派的主要用法,也是氣功推拿流派、內(nèi)功推拿流派和 傷科推拿流派的常用手法。除胸腹部外,適用于全身各個部位,尤其以頸肩部、背部、腰骶 部及大腿部、臀部運用最多。此外,本法是自我保健推拿及運動前、后準備、放松的常用手 法之一。 ●按摩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臨床以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齊、心 力衰竭、心臟擴大等病狀為主,本病屬中醫(yī)胸痛、胸痹范疇,多為心陽不足,心脈淤滯所為, 按摩療法對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療效,介紹如下: 壓內(nèi)關:以一手拇指指腹緊按另一前臂內(nèi)側的內(nèi)關穴位(手腕橫紋上二指處,兩筋之間), 先向下按,再作向心性按壓,兩手交替進行。對心動過速者,手法由輕漸重,同時可配合震 顫及輕揉;對心動過緩者,用強刺激手法。平時則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轉各 10次,然后緊 壓1分鐘。心絞痛甚者,可加按心俞,膻中,以寬胸理氣止痛;氣急,胸悶者,可加按肺俞, 定喘穴,以宣肺降氣;脈微沉細者或慢性心衰浮腫者,可加按復溜,陰陵泉,以利水消腫; 陽亢者可加按合谷,太沖穴,以平肝潛陽。 抹胸:以一手掌緊貼胸部由上向下按抹,兩用手交替進行,按抹4×8次,按摩時不宜 隔衣。 拍心:用右手掌或半握拳拍打心前區(qū),拍打 6×8次,拍打輕重以患者舒適能耐受為度。 在進行以上按摩時,要求腹式呼吸,思想集中,用意識引導按摩活動,并盡可能與呼吸 相配合,每按摩 1次,1月為1療程,連續(xù)3個月。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只有依靠藥物,才能減輕或緩解冠心病的癥狀,其實,按摩對冠 心病患者癥狀的緩解和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壓內(nèi)關對減輕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和調(diào)整心律均 的幫助,抹胸和拍心對于消除胸悶,胸痛均有一定效果。腹式呼吸時,橫膈運動幫助改善胸 腹腔血液循環(huán),對心臟可起到按摩作用,從而改善心臟本身的營養(yǎng)和血供,對心電圖也有一 24 25 定的改善作用。此法操作簡單方便,而無內(nèi)服藥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在醫(yī)師指導下作自我按 摩,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高血壓的自我按摩治療● 對于高血壓病來說,除注意情緒調(diào)節(jié)和藥物治療外,自我按摩保健也是一種很好的防治 措施,現(xiàn)介紹幾種按摩方法: 推頭 用兩手大小魚際按住頭部兩側揉動,由太陽穴揉到風池穴,然后改用兩 手拇指揉風池穴,以達到酸脹感為度。 抹前額 取坐式,雙手食指彎曲,用食指的側面,從兩眉間印堂穴沿眉外抹到太 陽穴處,至少10遍。 順氣 雙手平放在胸上,掌心貼胸部,用鼻深吸一口氣,接著用口呼氣,雙手 慢慢向下?lián)岬叫「共?,反復?10遍。 浴腰 兩掌手指并攏,緊按腰背脊柱兩側,從上往下擠壓至臀部尾骨處,每次 20遍。 捏手掌心 血壓急劇上升時,捏手掌心可作為緊急降壓措施。其方法:先從右手開 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從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后,返回掌心,直到每 根指尖都按到。然后再照樣按左手掌。 ●“六”字按摩降壓法● 堅持自我按摩有助于降低血壓,有人提出六字按摩法,不僅易學,而且有較好的降 壓作用。 擦 用兩手掌摩擦頭部的兩側各36次。 抹 用雙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從前額正中向兩側抹到太陽穴,各抹36 次。 梳 雙手十指微屈,從前額發(fā)際開始,經(jīng)過頭頂,梳至后發(fā)際36次。 滾 雙手握拳,拳眼對著相應的腰背部,上下稍稍用力滾動36次,滾動的幅度盡可 能大一些。 揉 兩手掌十字交叉重疊,貼于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6次。 摩 按摩風池穴(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與乳突之間,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的上端之間)、 勞宮穴(手心中央)、合谷穴(手背面第1、2掌骨之間,近第2掌骨中點)、內(nèi)關穴(前臂 內(nèi) 側、腕上2寸)等穴位各36次。 ●按揉拇指甲 降低高血壓● 給手足指(趾)甲以一定刺激,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改善有卓效。這是按摩療法在臨床應 用中,獲得的新經(jīng)驗。 手足指(趾)甲根,是人體經(jīng)絡的起點或終點。刺激甲根,可使“氣”流通活躍,促進 血液循環(huán)。其中,刺激拇指甲根,有助血壓下降。方法是:在拇指甲根線狀隆起肌肉處,用 另一手拇、食指捏住,旋轉地揉搓;然后,再從甲尖向指根方向揉搓。呼氣時揉搓,吸氣時 放松,勿需過于用力。左右拇指各揉搓5分鐘左右。盡可能早、午、晚,各按摩一次。 ●按摩心俞穴治療心肌炎● 中老年人身體虛弱、免疫功能下降,患感冒后病毒侵入心肌,導致心肌炎,甚至出現(xiàn)心 絞痛、心衰。急救不及時,就會危及生命。若急速按摩心俞穴,可起到良好療效,供中老年 人一試。心俞穴:位于胸椎第 4、5節(jié)棘突旁開雙側一市寸即是心俞穴位。按摩該穴主治心 肌炎、冠心病引起心絞痛、心內(nèi)膜炎、心膜積液、心包炎、胸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令患者脫掉上衣后,伏臥在平板床上,雙下肢并攏,雙上肢放入肩平橫 線上。術者或家屬可利用雙手大拇指直接點壓該穴位,患者自覺局部有酸、麻、脹感覺時, 術者開始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堅持每分鐘按摩 80次,堅持每日按摩2—3次、 一般按摩5 次左右,可起到明顯療效,再按摩 2—3天可起到治愈效果。 禁忌患者嚴禁飲各類酒和吃有刺激性辛辣食物??梢远喑孕┬迈r蔬菜和水果及豆制 品和海產(chǎn)品?;颊呖蓤猿置客碛脽崴疇C雙足25分鐘,可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按摩防治高血壓● 干洗頭:取坐式,雙手十指從前發(fā)際推到后發(fā)際,至少9遍。 抹前額:取坐式,雙手中指從印堂穴兩眉之間抹到太陽穴,至少 9遍。 按摩上肢:站或坐式均可,右手從左肩部按摩至左手背,做9遍。按摩右上肢方法類同。 搓手心:坐或站均可,雙手掌心相貼,用力搓動,搓熱為度。 順氣:雙手放在胸上,掌心緊貼胸部,用鼻深吸一口氣,接著用口呼氣。雙手慢慢向下 摩到小腹部,反復做3遍。 按摩下肢:坐式,右手放在左大腿里側根部,左手放在左臀部,雙手同時慢慢向下按摩 至腳部,做 9遍。按摩右下肢方法與之相反。 ●自我按摩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可以說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疾病,患者甚多,由于前列腺解剖結構及生理特 點,病程多較長,患者深以為苦,甚至有人喪失治愈的信心,因此,我們向大家推薦一種自 我按摩療法配合治療本病,以求促進患者病體早日康復。自我按摩療效肯定,操作簡便,患 者極易掌握。治療方法 (1)便后,清潔肛門及直腸下段即可行按摩治療?;颊呷⌒叵ヅP位或側臥位,醫(yī)生用 食指順肛門于直腸前壁觸及前列腺后,按從外向上向內(nèi)向下的順序規(guī)律地輕柔按壓前列腺, 同時囑患者作提肛動作,使前列腺液排出尿道口,并立刻小便。 (2)自我按摩:患者取下蹲位或側向屈曲臥位,便后清潔肛門及直腸下段后,用 自己的中指或食指按壓前列腺體,方法同前,每次按摩 3~5分鐘,以每次均有前列腺液從 尿道排出為佳。 按摩時用力一定要輕柔,按摩前可用肥皂水潤滑指套,減少不適。每次按摩治療至 少間隔3天以上。如果在自我按摩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前列腺觸痛明顯,囊性感增強,要及時到專 科門診就診,以避免慢性前列腺炎出現(xiàn)急性發(fā)作時還行前列腺按摩的情況。需要強調(diào)的是, 自我按摩治療只是一種配合治療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療法。 ●“閃腰”簡易療法● “閃腰”為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 受損所致。 一旦發(fā)生“閃腰”,可酌情選用以下幾種方法: 按摩法 “閃腰”者取俯臥姿勢,家人用雙手掌在脊柱兩旁,從上往下邊揉邊壓,至臀部向下按 摩到大腿下面、小腿后面的肌群,按摩幾次后,再在最痛的部位用大拇指按摩推揉幾次。 背運法 讓“閃腰”者與家人靠背站立,雙方將肘彎曲相互套住,然后家人低頭彎腰,把患者背 起并輕輕左右搖晃,同時讓患者雙足向上踢,約3分鐘—5分鐘放下,休息幾分鐘再做。一 般背幾次之后,腰痛會逐步好轉,以后每天背幾次,直至痊愈。 熱敷法 用炒熱的鹽或沙子包在布袋里,熱敷扭傷處,每次半小時,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燙傷 皮膚。 藥物外敷法 26 取新鮮生姜,將內(nèi)層挖空,把研細的雄黃放入生姜并蓋緊,放瓦上焙干,把生姜焙成老 黃色,放冷,研細末,撒在傷濕膏上,貼患處,痛止去藥。 ●按摩腎俞穴 保護腎功能● 忌食植物蛋白,優(yōu)質(zhì)蛋白也應限量,后來多次檢查,尿蛋白定量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 用藥上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調(diào)整。 如降壓藥由降壓零號改為依那普利、洛汀新。降糖藥由達美康改為糖適平等。 堅持按摩、擊打、照射腎俞穴,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每日臨睡前,坐 于床邊垂足解衣,閉氣,舌抵上腭,目視頭頂,兩手摩擦雙腎俞穴,每次 10~15分鐘。每 日散步時,雙手握空拳,邊走邊擊打雙腎俞穴,每次擊打30~50次。 ●久坐傷腰按摩有方●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diào)查:習慣久坐的人群中,患腰痛的發(fā)病率較高。有些老年人認為自己辛 勞了一輩子,現(xiàn)在該“坐享清?!绷?,坐著看報、打牌、看電視、寫文章……一坐就是一整 天,久而久之就出現(xiàn)腰酸背痛。在辦公室長年工作的人員中,腰痛的發(fā)病率亦較高。脊柱外 科學專家告誡人們:不宜“坐享清?!?,久坐傷腰!長期坐位工作,尤其埋頭彎腰,使腰背 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痙攣、缺血、水腫、粘連,腰背肌無力,甚至疼痛。有人測 量了一位 35歲婦女的腰3-4椎間盤在各種體位下的壓力承擔:躺下時為3.5千克/平方厘 米 ;站立時為9.6千克/平方厘米;坐位時竟高達 15.3千克/平方厘米。可見坐位時腰椎間 盤所 受的壓力之大! 但可以告慰的是,如果我們平時注意自我保健,是可以防治腰痛的。首先要保持良 好的坐姿。“正襟危坐”是古人提倡的保健坐姿,可使腰骶部韌帶、肌肉等不受到過度的牽 拉,使腰椎乃至整個脊柱保持正直。坐椅子工作時,應將椅子拉向桌緣,在“正襟危坐”的 基礎上,盡量將腰背緊貼并倚靠椅背,這樣可以降低腰椎間盤的內(nèi)壓,腰背、腰骶部的肌肉 不至于太疲勞,可防腰痛。坐位工作一小時左右應站起來舒展一下身子,踢踢腳,伸伸懶腰, 讓腰部后伸幾下,散散步,活動一下身子。腰部要注意保暖。即使在三伏天,在空調(diào)室中氣 溫不宜調(diào)得過低,尤其不宜讓冷氣直吹腰部。 如果能經(jīng)常作腰部的自我按摩,不僅能防治腰痛,而且還能補腎強身。現(xiàn)介紹如下: 揉腰眼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間旁開3.5~4寸之凹陷。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 關節(jié)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 30~50次,以腰酸脹為宜。 擦腰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力,發(fā)熱為止。 點揉腰背部棘突雙手后背,以中指指腹著力,點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稱“算盤珠”) 上,其余手指著力于中指上下,以輔助點揉發(fā)力。雙手要盡量后背、上夠,凡是手能夠及的 棘突和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應遂一點揉,直至陽關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點揉時, 動作要協(xié)調(diào)、有節(jié)律,用力要均勻,有透力,兩手可交替點揉,反復 30次左右。 捏拿腰部肌肉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同時捏拿脊柱兩側的骶棘肌。從上向下分別捏拿、 提放腰部肌肉,直至骶部。如此自上而下捏拿4次。 抖動腰部肌肉兩手掌根部按壓腰部,快速上下抖動 15~20次。 扣擊腰骶部雙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雙手拳背著力,有節(jié)奏地、交替呈彈性叩 擊骶部。手法要平穩(wěn),力量由輕到重,有振動感,有透力。可先從骶部向上叩擊至手法不能 及為止(腰部)。再向下叩擊至骶部,從上至下,如此往返七八次。 ●鼻部按摩防肺病● 鼻為肺之竅,肺部有病,會反映到鼻部,如鼻塞、流涕等。反過來,鼻部的按摩,也可 以疏通脈絡,通宣肺氣,增加肺及呼吸道功能,同時對鼻炎、鼻息肉、副鼻竇炎及多種肺病 有預防和治療 的功效。 27 鼻部按摩的具體方法落實在“點、揉、擦”三字上。所謂點即點按迎香穴:全身放松、 舌尖抵上腭,凝神調(diào)息,氣歸丹田。雙手慢慢托氣上行,將雙手中指指尖點于迎香穴(鼻孔 兩旁),待有酸脹感后,再順逆各按6—12次,以迎香穴發(fā)酸、發(fā)脹、發(fā)熱為度;然后用同 樣方法按揉鼻梁兩翼旁。所謂揉即揉捏鼻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自上睛明穴(目內(nèi)眥 角上方一分處)循鼻梁向下揉捏至迎香穴處,雙手交替各做 6—18次。所謂擦即上下擦鼻: 中指指腹貼于鼻粱,其他手指貼于面部,中指著力,上下揉擦雙 側鼻梁部,上至印堂穴(兩 眉頭中心),下至地倉穴(嘴角旁開四 分處),揉擦次數(shù)多少以局部發(fā)熱為度。 ●自我按摩治療頭痛● 頭痛、偏頭痛是常見的自覺癥狀,其病因很多。本文介紹的按摩自療方法,適用于感冒、 中暑、神經(jīng)性或睡眠不足等非器質(zhì)性病理變化所引發(fā)的頭痛、偏頭痛。 一、雙手內(nèi)外相疊置于督脈之百會穴上,全掌置于經(jīng)外奇穴之四神聰穴上,正反方 向各按揉一分鐘。百會穴在頭頂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四神聰穴在百會穴之前后左右 各旁開一寸(食指中節(jié)一橫指),共四穴。 二、用食指指腹先后按揉胃經(jīng)之頭維穴,經(jīng)外奇穴之印堂穴,肺經(jīng)之列缺穴,正反 方向各按揉一分鐘。頭維穴在額角直上入發(fā)際五分處,可雙手同時按摩兩側穴位。印堂穴在 兩眉頭連線中點處。取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按到的另一手腕后高骨正中,有個小 窩即是此穴。 三、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經(jīng)外奇穴之太陽穴,膽經(jīng)之風池穴,大腸之經(jīng)合谷穴,正 反方向各按揉一分鐘。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外開一寸處凹陷中,雙手同時按摩兩 側穴位。風池穴在脖子后大筋(斜方?。﹥膳灶^發(fā)邊的凹窩中,雙手同時按摩兩側穴位。取 合谷穴:一手虎口張開,以另一手拇指頭節(jié)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尖按到處即為此穴。 ●按摩趕跑“偏頭疼”● 醫(yī)學上很早就發(fā)現(xiàn)女性患偏頭疼的人數(shù)遠遠超過男性,好像偏頭疼對女性“情有獨鐘”。 為此,本刊特別走訪了北京和平盲人保健按摩中心的高級按摩師,親歷按摩效果后,向朋友 們推薦一些在家中就可以操作的有效緩解偏頭疼的按摩手法。 準備姿勢:平躺 第一步:分推印堂穴。并從印堂穴推至太陽穴,按揉太陽穴。 第二步:多指揉兩顳部(頭部兩側耳朵上方),并按壓頭部正中。 第三步:多指拿揉頭部兩側。 第四步:用掌根揉、擠壓前額至顳部。 第五步:用雙十指按壓眼部周圍。 第六步:掌心相對,揉搓至發(fā)熱敷在眼睛上(眼睛閉上),然后輕緩揉動眼部。 第七步:兩手相對,用掌側扣擊頭部,指端抓打頭部。 第八步:多指緩揉、點按風池穴。 第九步:雙拇指揉壓肩部。 第十步:用雙手掌、指端用力頂托頸部。 以上步驟可重復進行,次數(shù)可依個人舒服度或增或減。 ●按摩合谷穴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 中老年患神經(jīng)性頭痛是常見病?;疾『笠蝗瞻l(fā)作數(shù)次,同時出現(xiàn)失眠、健忘、記憶力減 退、辦事精神不集中等癥狀,痛苦難忍。若采用按摩療法,可獲良好效果,供中老年患者一 試。 合谷穴配內(nèi)庭穴:合谷穴位于雙手大拇指與食指分叉處向尺骨側一市寸。內(nèi)庭穴: 位于雙足第二、三趾之間。按摩該兩穴位可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后疼痛等疾病。 28 按摩方法。按摩合谷穴時,可用雙手拇指以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內(nèi)庭穴位用雙手 拇指直接點壓雙足二、三趾之間,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堅持每日 2—3次,每次 10分鐘。 按摩該兩穴位后一般 3—5 日可起到治愈效果。 禁忌:患者在治療期間,嚴禁飲酒和吸煙。同時,可多吃海產(chǎn)品和豆制品。如:魚、 蝦、蛋、海帶;海藻、豆腐、豆腐腦等食品。還可吃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在每晚臨睡 前用熱水燙雙足 20分鐘,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促進早日恢復健康。 ●沒事就多多按按頭皮● 經(jīng)常按摩頭皮,大腦皮質(zh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興奮和抑制過程互相平衡,生命力就會 增強,使全身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大腦是身體的主宰,大腦的功能增強了,身體各器官的 功能就會增強,身體也就更加健康。其次,按摩頭皮能刺激頭皮上的毛細血管,使它們擴張 變粗,血液循環(huán)旺盛,供給大腦組織更多的養(yǎng)料和氧氣。大腦的營養(yǎng)充足了,精力就會更加 充沛。頭皮血液循環(huán)改善了,還有利于頭發(fā)的生長發(fā)育,防止頭發(fā)脫落和變白。老年人經(jīng)常 按摩頭皮,能夠延年益壽。另外,頭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會、腦戶、前頂、玉枕等, 針灸這些穴位,能夠防治疾病。按摩這些穴位,雖不像針灸那樣強烈,但是按摩的面積較大, 動作輕柔,同樣能夠通經(jīng)活絡,起到防治神經(jīng)衰弱、頭痛、失眠、老年性癡呆、健忘癥的作 用。按摩頭皮的方法簡便易行,立位、坐位、臥位均可,按摩時將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開, 用手指頭在頭皮上輕輕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轉圈按摩,一般 5~ 10分鐘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時間長了,你就能體會到按摩頭皮的好處。 ●自我按摩治療便秘● 便秘的經(jīng)歷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雖然它看似一個小毛病,但卻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 中醫(yī)認為,導致便秘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為燥熱內(nèi)結、津液不足、情緒波動、氣 機郁滯以及過度疲勞、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等。有的人因患慢性便秘長期依靠藥物通便,給 身心帶來極大傷害。你不妨巧用雙手,堅持以下的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 1.推揉腰骶部 坐于床上,兩手五指并攏,反手以掌根附于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 擦 30~50次,直至腰骶部發(fā)熱。 2.按揉腎俞穴 同上坐姿,兩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側肋端,中指按于腎俞穴,適當用力按揉 30~50次。 3.揉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兩膝關節(jié)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緊附 于小腿后側,拇指適當用力揉按 30~50次。 4.按揉天樞穴 同上臥姿,雙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側,中指適 當用力按揉30~50次。 5.掌揉中脘穴 仰臥于床上,雙腿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緊貼于中脘 穴上,適當用力揉按30~50次。 6.推腹外側 同上臥姿,兩手分別放在同側的腹外側,以掌根從季肋向下推至腹股溝,反復做 30~50次。 7.團摩臍四周 同上臥姿,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放于肚臍旁,適當用力,繞臍作 順時針圓形摩動30~50次。 29 8.拿捏腹肌 同上臥姿,用拇指與其余四指用力對合,邊拿邊捏腹部肌肉30~50次,雙手可同 時進行。 9.按揉關元穴 同上臥姿,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 10.團摩下腹部 用右手掌心重疊于左手背,左手掌心緊貼于下腹部,適當用力作順時針圓形摩動 30~50 圈,以皮膚發(fā)熱為佳。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調(diào)理腸胃功能,鍛煉腹肌張力,增強體質(zhì),尤其適于慢性便秘 的人。但必須堅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應輕快、靈活,以腹部為主。此外,還應注意飲食 要適量,多食蔬菜、水果,養(yǎng)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小知識 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 1.5寸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 3寸,脛骨外側約1寸處。 中脘穴:位于腹中線,臍上4寸處。 天樞穴:位于肚臍旁開2寸處。 關元穴:位于腹正中線,肚臍下 3寸處。 ●按摩手部反射點可止痛● 如果你按摩手上的某個“反射點”,就可以影響身上的某個器官,可以止住一些輕微的 疼痛。 1.眼睛過度疲勞。你可先在自己手部的無名指和中指下面的手掌上轉圈按摩,然后 朝這兩個手指的方向移動,還要在這兩個手指之間按摩。 2.耳鳴。當自己的耳朵出現(xiàn)耳鳴時,可以按摩自己掌上無名指和小指下面的點,同 時按摩手背上與它相應的點。 3.感冒。自上而下轉圈按摩除大拇指以外的所有四個手指,這會使鼻黏膜放松。 4.痛經(jīng)。按摩卵巢反射點。它在手掌內(nèi)側,緊挨著手關節(jié)的外骨。然后按摩兩個大 拇指尖,最后按摩腎上腺反射點(在手掌中間)。 5.頭痛。如果你出現(xiàn)頭痛,可按摩拇指上端有肉的部位(就在指甲背后),再按摩 頸部反射點(拇指和手掌的連接部位)。先按摩手掌的內(nèi)側,再在拇指關節(jié)周圍按摩。 6.鼻塞。在緊挨著右手關節(jié)的手掌內(nèi)側先按摩。朝小指方向按摩,直至掌心—始終 在水平線上,從右向左。然后在左手做同樣的按摩。 ●按摩手背治目眩● 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有個叫“中諸”的穴位,在離小拇指和無名指指根約2厘米處。把 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約按壓5至7 秒。 做完之后,再換另一只手,按同樣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 次,可以治療目?;? 暈癥。一般地說,如站起來即有昏眩感,可馬上揉按此穴,能立刻見效。 ●按摩腋窩可健身● 醫(yī)學家認為,人體有三大保健“特區(qū)”,即背部、腋部、臍部。 腋部是一個位于肩、背 和胸壁之間的空隙,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jīng)、淋巴結。按摩此處可促進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和體 液循環(huán),有益人體健康。經(jīng)常按摩腋窩可增強食欲,提高消化能力;可增加肺活量,增強呼 吸系統(tǒng)的功能;可使體內(nèi)代謝物中的尿酸、尿素、無機鹽及多余水分順利地排出。刺激腋窩 可引發(fā)大笑,這可使人體所有的器官甚至細胞都運動起來,于腦、心、肺最為有益。 30 具體按摩方法如下:洗凈雙手,左手手指置于右腋窩,右手手指置于左腋窩,先順 時針旋轉六次,再逆時針旋轉六次,反復進行三到五分鐘。用力要適度,莫抓傷腋窩內(nèi)皮膚。 ●捏拽十指可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 按照中醫(yī)“五行”之原理,大拇指為土,主脾胃;食指為木,主肝膽;中指為火,主心 臟和小腸;無名指為金,主肺和大腸;小指為水,主腎。常捏拽十指,可起到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 之作用。 具體操作方法是,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反復揉捏左手五個指頭各 15—20下,然 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反復揉捏右手五個指頭各 15—20下。接著,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反 復拽左手五個指頭各9下,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反復拽右手的五個指頭各9下。每天捏 拽3—4次,休息、散步、坐車等都可進行。 ●按摩手掌防咳喘● 咳喘是一種常見病,往往遷延難愈,如能輔以手掌穴位按摩,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按摩咳喘點。位于手掌內(nèi)面的食指與中指的交叉處,按摩此穴有防止咳喘作用。2.按摩三 間穴。位于手背部,食指根端,作用同上。3.按摩大淵穴。此穴位于腕關節(jié)大拇指側,對抑 制噴嚏、咳嗽有作用。4.按摩魚際穴。位于手掌內(nèi)拇指根部肌肉豐實處。它涉及胸腔及呼吸 區(qū),常按摩能改善易感體質(zhì),對咽痛、喉癢及感冒初期癥有效,并對哮喘能起到預防作用。 5.旋轉大拇指。拇指伸直,余四指并在一起不動,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幅度盡可能 大些,能提高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功能。 手掌穴位按摩簡單易行,患者可針對病狀擇一項或數(shù)項同時按摩,勤按之必有效果。 ●每天給寶寶按摩20分鐘● 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自然而然地撫摸寶寶的后背,或者用手指輕揉寶寶的小腳丫。其實,這 種父母與嬰兒的皮膚接觸就是一種按摩。系統(tǒng)的嬰兒按摩學名“撫觸”,在美國已成為照顧 嬰兒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 撫觸讓寶寶更健壯 撫觸是整個手掌對嬰兒身體進行輕柔地接觸和平滑地觸摸,這聽起來非常容易,但 要想做好是很難的,在美國有執(zhí)照的嬰兒按摩師需要經(jīng)過長期完整的訓練。 嬰兒按摩不僅是父母與寶寶情感溝通的橋梁,還有利于寶寶的健康。美國太平洋按 摩與康復藝術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謝麗爾。米杜爾有著 18年嬰兒按摩培訓經(jīng)驗。她認為,嬰兒按 摩具有幫助寶寶加快新陳代謝、減輕肌肉緊張等功效。通過對寶寶皮膚的刺激使身體產(chǎn)生更 多的荷爾蒙,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體重的增長。按摩活動了寶寶全身的肌 肉,使肢體長得更健壯,身體更健康。按摩還能幫助寶寶睡眠,減少煩躁情緒。紐約一家醫(yī) 院實行每天擁抱及撫觸嬰兒的規(guī)定后,1 歲以下嬰兒的死亡率從30%降至了 10%. 撫觸寶寶要充滿愛心 從嬰兒出生的第二天起,就可以給嬰兒按摩,母親是最理想的撫觸者。給寶寶按摩 最好每天一次,最佳按摩時間為喂奶 1小時后,否則寶寶會吐奶。室溫最好在25至28攝氏 度 之間,室內(nèi)光線不要太亮。按摩者不要留長指甲,接觸寶寶身體之前首先要讓自已的雙手 溫 暖起來。 米杜爾建議應準備好一條柔軟的毯子,幾條干凈的毛巾,一瓶嬰兒專用的護膚乳液, 另外還要有平靜的心情。她認為,撫觸寶寶一定要充滿愛心,同時還要觀察寶寶是否享受, 一旦寶寶表現(xiàn)出不喜歡的樣子,就應該馬上停止。一般做一套按摩只需要 20分鐘。 嬰兒按摩基本方法 米杜爾在《嬰兒按摩手冊》中建議初學者采用以下按摩方式: 全身運動: 31 全身運動就是給寶寶熱身。撫觸者坐在地板上伸直雙腿,為了安全鋪上毛巾,讓寶 寶臉朝上躺在你的腿上,頭朝你雙腳的方向。在胸前打開再合攏他的胳膊,這能使寶寶放松 背部,肺部得到更好的呼吸。然后上下移動寶寶的雙腿,模擬走路的樣子,這個動作使大腦 的兩側都能得到刺激。 胸膛和軀干: 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側向?qū)燃绮枯p輕按摩,然后由上而下反復輕撫寶寶的身 體,如果他表現(xiàn)出不舒服的樣子,換下一個姿勢。這個動作使寶寶呼吸循環(huán)更順暢。 胳膊和雙手: 用一只手輕握著寶寶的左手并將他的胳膊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寶寶左胳膊,從肩 膀到手腕,然后每一個手指的按摩,輕輕摩擦寶寶的小手,將他的手掌和手指打開。另一側 做同樣的動作。這可以增加寶寶的靈活性。 腹部: 輕輕地用整個手掌從寶寶的肋骨到骨盆位置按摩,用手指肚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 左上腹滑向左下腹。腹部按摩幫助寶寶排氣、緩解便秘。 腿部和腳部: 用一只手扶著寶寶左腳踝,把左腿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寶寶的左腿,從臀部到腳 踝,然后用手掌撫摸寶寶的小腳丫,從腳后跟到腳趾自下而上的按摩。另一側做同樣的動作。 按摩腿腳能夠增強寶寶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使寶寶的肢體更靈活。 背部: 如果你的寶寶不介意后背朝上,可以試著讓他俯臥在你腿上,用手掌從寶寶的脖子 到臀部自上而下的按摩。也可以讓寶寶平躺,用一只手托起寶寶的臀部,另一只手輕輕地從 脖子慢慢向下揉搓寶寶的脊梁骨。背部按摩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臉部: 用你最柔軟的兩只手指,由中心向兩側撫摸寶寶的前額。然后順著鼻梁向鼻尖滑行, 從鼻尖滑向鼻子的兩側。多數(shù)寶寶會喜歡這個手法,他們以為是在做游戲,但是如果你的寶 寶覺得不舒服就先停止做這個動作,隔天不妨再試一次。 在給寶寶做按摩的時候,不妨放一些輕音樂,同時輕聲細語地跟他說話,“媽媽給 你捏捏小腳丫”,“這是你的大姆指……”,在按摩的同時,刺激寶寶大腦的發(fā)育。 但是嬰兒按摩并不適合所有的寶寶,發(fā)高燒、骨折、皮膚感染的寶寶都不能做按摩, 患有其他疾病的寶寶是否能做按摩應聽取醫(yī)生的意見。 ●治療小兒營養(yǎng)不良的妙方● 應用捏背療法治療小兒營養(yǎng)不良,一般 20—30天即可收到明顯效果,比之藥物治療經(jīng) 濟、簡便,而且兒童樂于接受。此法易學易做,家長即可自行為患兒治療?,F(xiàn)將其操作方法 簡介如下:讓小兒伏在大人的懷抱里或大腿上,也可趴在床上,松解或脫去上衣,暴露整個 背部。操作者沿背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長強穴)開始,將皮膚輕輕 捏起,然后將皮膚慢慢地向前捏拿。就這樣一邊捏一邊拿,一直推到頸下最高的背椎部位(即 大椎穴)算作一遍。由下而上連續(xù)捏拿 3~5遍,便算作一次。第二或第三遍時,每捏三下 須將皮膚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當,可在第二至第五腰椎處聽到輕微的響聲。推捏最后, 再用雙手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腧穴(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 1.5寸)上揉按一會兒。 此法最好在晨起進行,每日一次。 捏背療法為何能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呢?這是因為捏背療法可以疏通經(jīng)絡,流暢氣血, 調(diào)和臟腑。通過捏背,可使脾胃功能在正常的氣血運轉中恢復正常,使人胃口轉好,體重增 加,面色也逐漸紅潤起來,其他癥狀也會隨之而去。 ●女性常見病癥的按摩療法● 32 胸悶。用手掌順著前胸肋骨方向,從里向外;兩手交替進行。按摩時應配合呼吸動作, 用鼻緩緩深吸氣,用嘴徐徐吐氣。 乳脹。多見于經(jīng)期來潮前。按摩部位為兩側乳房,從外向乳頭方向上下、左右來回 用手掌輕輕按摩。 痛經(jīng)。按摩部位在臍下至恥骨間小腹部,用手掌上下、左右來回按摩;輕重快慢以 自己能忍受為度。 便秘。圍繞臍周,用手掌沿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再順著腸子走向用 手掌按摩,即先在右外腹自下向上按推,再在中上腹自右向左按推,最后在左外腹自上向下 按推。 頭痛。根據(jù)頭痛的部位,選擇相應的按摩部位,用拇指呈圓狀按摩。 前額痛。按摩兩眉之間。用拇指取上下、左右方向按摩。 頭頂痛。按摩頭頂正中處。用拇指前后、左右按摩。 ●按摩足部治閉經(jīng)● 足部按摩是治療閉經(jīng)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簡單易學無副作用。足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 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調(diào)整內(nèi)分泌,平衡陰陽,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中醫(yī)將閉經(jīng)分為 氣滯血瘀和血枯經(jīng)閉兩種。對于氣滯血瘀的患者應重點按摩俠溪穴(在四、五趾縫間,在趾 蹼緣的上方紋頭處)。按揉太沖穴(足背 第一、二趾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取穴)、行間穴(足 背第一、二趾 間的縫紋端)。血枯經(jīng)閉的患者則重點按摩太白穴(在第一跖趾 關節(jié)后緣, 赤白肉際處)、公孫穴(第一跖骨底的前下緣,赤白肉 際處)、太溪穴(內(nèi)踝與足腱之間凹 陷 中),照海穴(內(nèi)踝下緣凹陷 處)。此按摩方法應從左腳開始按摩。只要能堅持此法治療, 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按摩治療女性常見疾病● 偏頭痛 用雙手同時用力掐、按摩雙腳大腳趾的下部,約 5分鐘左右即可緩解頭痛癥狀。 胸悶 用手掌順著前胸肋骨方向,從里向外,兩手交替進行按摩。同時應配合呼吸動作,用鼻 緩緩深吸氣,用嘴徐徐吐氣。 乳脹 乳脹多見于經(jīng)期來潮前。按摩部位為兩側乳房,從外向乳頭方向上下、左右來回用手掌 輕輕按摩。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手掌旋轉按摩兩膝關節(jié)外側及踝關節(jié)內(nèi)側,稍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宜。 痛經(jīng) 按摩部位在臍下至恥骨間小腹部,用手掌上下、左右來回按摩,輕重快慢以自己能忍受 為度。 便秘 圍繞臍周,用手掌沿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然后從右側腹部自下向上推壓, 再在中上腹自右向左推壓,最后在左側腹部自上向下推壓。 ●中醫(yī)推拿 讓痛經(jīng)走開● 在經(jīng)前后出現(xiàn)小腹疼痛,伴有腰痛、腹脹、乳房脹痛等癥狀,這就是女性的常見病- 痛 經(jīng),許多未婚女性為此十分煩惱,中醫(yī)推拿治療痛經(jīng),操作簡便,收效快,不妨一試。 在此介紹對痛經(jīng)非常有效果的幾個穴位,分別是: 腎俞:在后腰,與肚臍相平,脊椎旁邊 1.5寸,左右各一穴; 阿是穴:兩側腰部最痛的部位; 33 氣海:肚臍正下方 1.5寸; 關元:肚臍正下方3寸處; 三陰交:內(nèi)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處。 另外還有一個腰陽關(以脊椎為縱坐標,髖骨最高點為橫坐標就可以找到),每個 穴位按摩幾秒鐘。 有痛經(jīng)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家人站在一旁幫她按摩,按摩時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 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圓周運動),不論順時針倒時針,以達到發(fā)熱、酸脹 感為宜。在月經(jīng)來潮前 1周治療,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 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同時,可以在痛經(jīng)期配合用熱敷法,將1斤左右的粗鹽用鐵鍋炒 熱,放在布袋里,敷在腹部痛的地方,一天一次。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痛經(jīng)的女性平時在生活中要注意經(jīng)期保暖,不要過度疲勞。 ●按摩手足防治扁桃體炎● 扁桃體發(fā)炎了,采用手、足部健康法,堅持每天按摩有關反射區(qū),就能起到防治此病的 作用。 1.反射區(qū)位置手部,位于雙手背拇指第一節(jié)上,肌腱的左右兩邊;足部,位于雙足足背 拇趾第一節(jié)上,肌腱的左右兩邊。 2.按摩方法:1.手法:以拇指指端或以食指第一指間關節(jié)頂點施力,一側一側地按摩。 2.力度:以患者能承受為宜,病重者應用重力度。3.次數(shù):用于預防保健每日 1~2次,每 次 5下用于治療時可增加次數(shù)。手、足部可輪換按摩。 ●天熱按揉兩穴消除頭昏● 當人們用腦過度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額,或者用拳頭輕輕地鼓打, 其實,這就是刺激頭部的兩個重要穴位“印堂”和“神庭”。 印堂穴是人體經(jīng)外奇穴,《達摩秘功》中將此穴也列為“回春法”之一,可見其重 要地位。 神庭穴屬人體督脈,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治療作用。按壓這兩個穴位對消除頭痛頭昏,恢 復大腦的活力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按摩,互相補益,則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兩眉連線的正中間。按摩時將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較強的力點按 10次。 然后再順時針揉動20—30圈,逆時針揉動20—30圈即可。 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發(fā)際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與印堂穴相同。 ●頭皮按摩可保持健康● 長時間緊張的腦力勞動,會使人精神疲憊,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而工作 效率大大降低。這時進行一下頭皮按摩,常常可以收到精神振奮,思路敏捷的效果。按摩頭 皮能刺激頭皮的毛細血管使之擴張,從而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旺盛,能夠供給大腦組織更多的養(yǎng) 分,保證大腦的正常工作。若經(jīng)常按摩頭皮,可使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得到加強,興奮和抑 制過程互相平衡,精力就會更加充沛。大腦是身體的主宰,大腦功能正常和健康,身體各器 官的功能才能得到增強,才會使全身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人體才會更健康。 頭部有很多穴位,像百會、腦戶、玉枕等,針灸這些穴位,能夠防治許多疾病,按摩這 些穴位,雖不像針灸那樣強烈,但是按摩面積較大,動作較輕柔,同樣能夠通經(jīng)活絡,起到 防治神經(jīng)衰 弱、頭痛、失眠、健忘的作用。頭皮血液循環(huán)改善了,還有利于頭發(fā)的生長發(fā) 育,防止頭發(fā)脫落和變白。 頭皮按摩方法簡便易行,立位、坐位均可,將左右手五指分開,用指肚在頭皮上輕輕按 摩,先從前發(fā)際到后發(fā)際,輕推 30 次。再從雙耳尖到巔頂輕推 30次,最后用十指肚輕叩 頭皮各部位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收效甚佳。 ●牙痛的足部按摩法● 34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非親身體驗者,不能感受這句話的真諦。 口腔炎、牙痛也可以用簡單有效的足不按摩法來緩解。 按摩足部反射區(qū):上下顎(左邊痛按右邊,右邊痛按左邊)、上身淋巴腺。 1.上下顎(反射區(qū)有交叉):在雙腳腳背大拇趾關節(jié)處,關節(jié)上方是上顎,下方是下顎。 按摩時按住關節(jié)下方或上方后,由外側往內(nèi)側扣按。 2.上身淋巴腺:位腳背雙腳內(nèi)側,踝關節(jié)上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凹陷的感覺。按摩時要 從外側往內(nèi)側方向推。按摩上身淋巴腺對肚臍以上器官所有發(fā)炎現(xiàn)象均可達到消炎止痛效 果。 ●夫妻“性”福房事要按摩● 房事前按摩法,是指房事前,即性生活前的按摩法,是為了達到性喚起的按摩。西歐稱 之為“性感集中按摩術”。尤其是性功能發(fā)生障礙的人,更應采取房事前按摩。當然,只限 于夫妻之間進行。這對增強夫妻感情,提高性生活質(zhì)量是有積極意義的。 房事前按摩法,應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夫妻之間,在安靜、無其他干擾的居室中,首先用含蓄、幽默的語言交 流思想感情。切忌直接談及性的問題,只能用暗示語言。然后,互相有意識地靠近肉體,作 一些頭面部的關照動作,接著撫摩四肢,使其感到輕松愉快,消除緊張情緒,進而撫摩胸腹、 腰背,然應避免刺激'性感帶'.在緊張情緒得以放松,并有親呢的好感表現(xiàn)時,方可轉入第 二階段的按摩。 第二階段的按摩,針對不同情況可選取如下三種不同方式。 (1)接受按摩的一方為仰臥位。從按摩胸、腹部開始,然后觸及乳房。如無反應, 則逐步過渡到雙側乳房的按摩。然后沿雙側乳線拉長撫摸距離,由乳房經(jīng)腹部撫摸下腹→腹 股溝→大腿內(nèi)側→外生殖器與生殖器接觸。 (2)被按摩者外側臥位。從撫摸腹部開始,同時以另一手撫摸背部。因被按摩的 一方處于側臥位,按摩者可進行前側和背側'挾摩'.逐漸拉大撫摸幅度,前面按摩可由腹部 →胸部→雙乳房→腹部→下腹→雙大腹內(nèi)側。以上過程,背側的手大致與前面的手處于同一 水平,跟隨著撫摸。最后接觸外生殖器,并發(fā)展成生殖器之間相互接觸。 (3)被按摩者處于俯臥位。從按摩腰背開始→腰部→胸背→頸部→頭部→再摩回 胸腰→雙側大腿內(nèi)側,如此上下往返按摩。按摩至胸背部時,雙手可繞至脅下,同時摸至雙 側乳房,再回摩胸腰。最后酌情接觸外生殖器。 事前按摩,要求開始不接觸外生殖器,最后可達到性喚起。 這種按摩法能防治陽痿、性功能衰退、性感缺乏、性冷感等多種疾病,對提高性生 活的質(zhì)量和夫妻生活的情趣也是有作用的。 ●女性保健功—揉腹● 中年人由于長年累月地工作、學習和飲食不均,大都有胃腸不適或患有慢性胃腸病,不 妨多做揉腹功。女性揉腹功的做法與男性不同。兩手掌搓熱,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 后),右手掌心由心口窩處,向左下方揉擦,周而復始為一次,可揉擦三四十次。然后右手 叉腰,左手掌心自肚臍處,向右下方揉擦,經(jīng)過小腹(恥骨邊緣),回到原處為一次,也揉 擦三四十次。左、右手揉擦的部位不同:右手揉擦于肚臍上方和心窩下方之間,方向是右下 方開始轉起,而左手則揉擦于肚臍下方和小腹之間,方向是右下方開始轉起,女性久練此功, 可以增強臟腑,幫助消化,調(diào)經(jīng)聚氣,達到康健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減肥。 ●哪些人不宜做按摩● 按摩主要用于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所以最常用于傷科疾病和各種痛證。 但 也有一些情況不能采用此法,否則會影響病人的身體康復,貽誤治療時機。下面介紹幾種不 能按摩的病人: 35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癥如四肢關節(jié)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按摩的功效及禁忌● 按摩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jié)神經(jīng)、血管以及淋巴等處,促進局 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仉體的自然抗病能力,促進炎癥滲出的吸收,緩解 肌肉的痙攣和疼痛。按摩長于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所以最常用于傷科疾病和各 種痛證。 有以下情況時不能按摩: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癥如四肢關節(jié)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隨意按摩可致癱瘓● 理發(fā)、桑拿、美容時讓服務生揉揉頸部,敲敲背,松懈一下全身……,保健按摩,已成 為人們?nèi)粘P蓍e放松甚至治病防病的常見措施之一。為迎合此需要,不少洗浴城、健身房、 美容院等場所都紛紛掛出了“保健按摩”的招牌。然而,記者對一些中小美容機構和美發(fā)店 按摩師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人連人中穴、足三里都不知,何談正確按摩?醫(yī)學專家認為,按 摩本身是一種有效的傳統(tǒng)療養(yǎng)方式,可是讓非經(jīng)過正規(guī)培訓的人胡亂按摩存在種種隱患,輕 則傷害皮膚、軟組織,重則傷到神經(jīng)、骨骼導致癱瘓甚至死亡。消費者如果需要理療按摩, 應選擇正規(guī)機構。 病例 1 不當按摩導致癱瘓 家住南京的趙先生去年被確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他跑遍南京和上海的大醫(yī)院進行 檢查,醫(yī)生都認為他需要做手術。由于怕動手術,他四處尋找非手術偏方。一聽說當?shù)啬潮? 健按摩機構能不開刀將其病治療好,趙先生每日都去做推拿和按摩,一開始他感覺自己的腰 一點不疼了,于是干脆停止到醫(yī)院求醫(yī)。3個月后他躺在床上再也站不起來。 上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兼骨科主任張建明告訴記者,趙先生最終還是來滬實 施了手術,但他依舊落下了下肢癱瘓和尿失禁的后遺癥。因為江湖醫(yī)生對他作了動作很大的 大推拿,而其椎間盤本身就處于病理狀態(tài),大推拿時用力一扳其損壞狀態(tài)更重,同時可使椎 間盤破裂突入椎管,壓迫其脊髓及馬尾神經(jīng)造成癱瘓。 病例2 隨意踩背傷害脊椎 宋小姐是本市某人才中介機構的咨詢員,長期的辦公室工作使她患上了頸椎病。一 次在某民辦減肥中心做瘦身時,營業(yè)員向她推薦了可以防治頸椎病的保健按摩。經(jīng)過一番按 摩,她感覺頸部舒服多了,按摩人員說如果再做個踩背,效果會更好。 宋小姐半趴在按摩床上,腳穿軟底運動鞋的小姑娘給她踩起了背。開始的時候,她 感覺比較輕松。但小姑娘用力越來越重,她忍著痛堅持?;丶液笠贿B幾天都感覺脊椎部位有 點刺痛,到醫(yī)院一檢查,踩背人員用力不均勻傷到了脊椎。 36 上海東南醫(yī)院康復中心經(jīng)醫(yī)生指出,推拿按摩本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常見方法,但 它并不是對每位頸椎病患者都適合。例如患了脊髓型頸椎病的病人,本來就因為頸椎管的管 徑變小而使脊髓受到壓迫,脊髓在椎管內(nèi)的緩沖間隙縮小。如果按摩手法不當,就會使脊髓 受到撞擊,這種情況會加重對頸椎的損傷。 踩背也是對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進行的施力,危險性也更高,很可能傷害到神經(jīng)、骨 骼與軟組織。許多按摩、踩背場所的人員大多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有的只知道簡單的常識, 如果有人希望用按摩、踩背等方式治療某種疾病,最好去專業(yè)的醫(yī)療康復機構,選擇有專業(yè) 證書、專業(yè)知識的服務人員。 問題:部分按摩師無證上崗 據(jù)了解,按摩目前分為兩種,一種是醫(yī)療按摩,屬醫(yī)療性質(zhì),主要在醫(yī)院從事治療。 按摩醫(yī)生要具備醫(yī)學??埔欢ǖ膶W歷并經(jīng)考試獲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者。另一種就是由各種按摩 院、賓館、美容院等場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屬社會服務性質(zhì)。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目前正規(guī)醫(yī)院內(nèi)開展的醫(yī)療性質(zhì)的 按摩都很規(guī)范,按摩醫(yī)師基本上都通過了執(zhí)業(yè)資格認證。而保健按摩市場則相對要復雜得多, 按說一個合格的保健按摩師需系統(tǒng)知識和專業(yè)按摩技能,并要掌握康復按摩知識,再經(jīng)嚴格 考核后才能持證上崗,而一些小發(fā)廊、美容院等機構,部分從業(yè)人員沒有經(jīng)過專門的職業(yè)培 訓,更不排除無證上崗現(xiàn)象。 該專家還指出,非專業(yè)人員在按摩時動作粗暴,手法不當,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軟 組織損傷,關節(jié)脫位。在使用酒類、酊類、藥膏等作按摩介質(zhì)時,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 引起皮膚燒傷、挫傷,嚴重的則會出現(xiàn)皮膚潰瘍。而對患有傳染病的人進行按摩,有可能交叉?zhèn)魅尽?/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