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原創(chuàng)的1051篇 原來一直有人再拍新的東西。不是國產(chǎn)劇罷了。 今天看到艾美獎出現(xiàn)了史上最年輕的男性表演獎得主,拿下限定劇/選集劇最佳男配角,歐文·庫珀。 他就是2025年我最喜歡的4集英劇《混沌少年時》的中心角色,那個被控殺人但偏偏未成年的13歲男孩。 實至名歸。 突然發(fā)現(xiàn)這部我沒在這里推薦過,所以再次為良心劇,搖旗吶喊。 ![]() 校園霸凌,觸法少年犯的作品,社會共性問題,多年根深蒂固,各種新聞和作品反復(fù)提及,連觀眾都開始逐漸對“遠(yuǎn)方的哭聲”變得溫吞甚至麻木, 除了用血淋淋的殘忍現(xiàn)實,戳痛觀眾的心之外。 還能拍出什么新鮮感嗎? 看到有個高贊的評價:“原來一直有人在拍新的東西”。 這部劇最大看點,4集全是細(xì)膩的一鏡到底,對觀眾來說,全程沉浸式的觀看,代入感非常強(qiáng)。 除了破案,上價值之外,每一集都從一個不同的角色的視角切入,多種身份和立場,去還原一個少年犯殺人事件的點滴。 我很喜歡這些視角,冷靜克制客觀的表達(dá)。 不是像過往的經(jīng)典劇集,集中在情緒的共鳴。 有破案警察的非常細(xì)節(jié)的斷案過程,不僅是工作,他也是個父親, 這個案件就發(fā)生在孩子的周圍,父子關(guān)系里的疏離陌生,暴露無遺。 他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他有沒有可能,默默變成了加害者/受害者的父親,而不自知? 細(xì)思極恐。 有作為受害者親朋好友,對一個生命逝去的悲劇的反應(yīng),造成這個悲劇各種原因的揣測, 青少年被過度暴露在網(wǎng)絡(luò)塑造的虛擬交際權(quán)力圈層里,社交媒體等于一切的信息繭房,無限放大的沖突和矛盾演化為極端的仇恨。 我之前推薦過《焦慮的一代》這本書,這部劇就是這本書里提及的,信息過載,青少年如何在網(wǎng)絡(luò)時代保證身心健康的成長里,最無奈的悲劇。 有展示加害者家庭的支離破碎的視角。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用了一整部劇的重要篇幅去展示,加害者和受害者各自的家人,案件之后的生活困境。 這里,僅僅是一天的一段家人相處,就能解釋很多。 原生家庭的問題,父母無意中的放任和忽視,無可奈何又不知道到底做錯了什么? ![]() ![]() 是啊,這部劇最重要的探討點,就是: 到底從哪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去杜絕這種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 第三集是這4集里的精華,來自兇手小男主和女咨詢師的一整集的對話交流,封神。 真的是用演技,用劇本,用鏡頭語言,將”有毒的男子氣概“,”超雄主義“,“厭女”,那種無知又不以為意的壞和惡意,展示得淋漓盡致。 小男孩的演技真的令人毛骨悚然,那種根深蒂固,自始至終的潛意識的觀念, 那種為了逃離刑罰,隨時表演,像他父親一樣,不受控的發(fā)泄之后,迅速用道歉和解釋來掩蓋一切,試圖逃脫。 尤其是我看到了他本人今天的獲獎感言,15歲,真天賦異稟。 ![]() 這部劇我最喜歡的角色,也是第3集的女演員。 這個角色的正常,平和,專業(yè)度,正義和勇敢,面對年幼的平凡的,隨處可見,隨時爆發(fā)的惡意的真實反應(yīng),包括堅定地排除他逍遙法外的可能性。 在一整個絕望的氛圍,和有心無力,無可奈何的迷茫角色里,是一種希望。 是的,這個老生常談的社會問題,英劇用4集,拍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沖擊力后勁十足。 可以說,從技術(shù)、藝術(shù)和內(nèi)容的雙重表達(dá)里,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同題材作品。 再次恭喜這個15歲的男演員,他作為一個少年,發(fā)言也很真摯: “我想今晚證明了: 如果你去聆聽、專注、走出舒適區(qū),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 三年前我還……啥也不是,現(xiàn)在我站在了這里。 所以,只要聆聽、專注、走出舒適區(qū),你是不是丟臉了,又有誰在乎?” 他一一謝謝了媽媽、爸爸、家人,以及劇組、劇方。 “這個獎杯上可能刻著我的名字,但這個獎?wù)嬲龑儆诘氖菙z影機(jī)背后的人們,所有的演員?!?/span> 把我看過的其他優(yōu)質(zhì)同題材作品的劇評,放在這里: 每一次觀看和評論,推薦和討論,都有意義。 我們做這些,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人間課堂》“三無”網(wǎng)飛神劇直擊邊緣少年多面人生 重罰外,如何扼殺肆無忌憚的年幼惡意?《少年法庭》 車銀優(yōu)樸所羅門:神顏清新校園劇也有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年讀120+本書,兩大視頻網(wǎng)站入駐作者。 |
|
|
來自: 蕓淡風(fēng)傾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