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名雨 前陣子我趕稿子,天天對著電腦坐到半夜,沒過幾天就覺得胸口像壓了塊小石子 —— 想嘆氣,嘆完才舒服點(diǎn)。 連吃最喜歡的紅燒肉都沒胃口,以為是累著了,直到看見廚房角落里的佛手,切片泡了杯茶,喝了兩口就覺得 “胸口的氣順了”,連喝三天,不僅不總嘆氣了,吃飯也能多吃半碗。 好多小伙伴覺得水果只能解饞,其實(shí)佛手這果子,味道不算驚艷,卻靠香氣成了 “疏肝小能手”。 清代《花鏡》里就說它 “能除酒渴、疏氣滯”,尤其是壓力大、肝氣堵著的時(shí)候,泡杯佛手茶。 香香的氣兒能鉆到經(jīng)絡(luò)里,把郁結(jié)的肝氣梳通,肝氣順了,脾胃也跟著強(qiáng),比吃健胃藥還實(shí)在。(戳上圖,可進(jìn)店) 一、為啥佛手能梳通肝氣?小伙伴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聞著香的東西(比如桂花、薄荷),總能讓人心里舒服點(diǎn)! 佛手就是靠這股獨(dú)特的香氣 “干活”—— 中醫(yī)說 “芳香之物能行氣”,佛手的香氣輕揚(yáng),像一把小小的 “氣梳子”,哪里的肝氣堵了,它就往哪里鉆,把打結(jié)的氣理順。 ■.佛手咋吃才管用? 佛手直接吃口感硬,還帶點(diǎn)苦,聰明的老輩人早把它做成了養(yǎng)生方,馮名雨最推薦兩種:佛手蜜(簡單省事)、三清茶(乾隆都愛喝),小伙伴們可以照著做。 第一種:佛手蜜 要是你怕佛手的苦味,或者脾胃偏虛寒,一定要試試佛手蜜,蜂蜜能中和佛手的微燥,還能讓味道變甜,喝著像蜂蜜茶,一點(diǎn)不費(fèi)勁: 干佛手片 100 克、蜂蜜 200 克;在玻璃瓶中鋪一層佛手,再澆一層蜂蜜,直到把佛手全蓋住,蜂蜜要沒過佛手 2 厘米(不然容易壞);放冰箱泡 7-15 天,等佛手吸滿蜂蜜就可以喝了。 每天早上挖 1-2 片泡溫水,連蜂蜜水一起喝,香香甜甜的 第二種:三清茶 要是你壓力大、總上火,還愛便秘,試試三清茶,是乾隆皇帝特別喜歡的方子: 佛手 3 克、綠萼梅 3 克、松子仁 3 克;把三樣材料放進(jìn)杯子,沖沸水,能反復(fù)泡 3-4 次,直到?jīng)]味; 為啥這么配? 佛手和綠萼梅是 “疏肝搭檔”—— 佛手香氣持久,能梳通深層的肝氣,綠萼梅是 “入肝的能手”(綠屬木,肝也屬木),像給肝 “松綁”;松子仁有油脂,能潤腸道,好多人肝氣堵著會便秘,松子仁剛好能幫上忙。 我之前便秘,喝了三天三清茶,“排便順暢多了,也不總覺得胸口堵”—— 這就是三樣材料搭配的妙處,疏肝、潤腸道,一舉兩得。 二、佛手和穴位更配吃佛手時(shí),搭配胸口的膻中穴,疏肝理氣的效果最好! 佛手疏肝理氣,但是你吃完后,得經(jīng)過脾胃的消化吸收,才會有效果,膻中穴理氣的效果就更直接了。 膻中穴在兩乳頭中間,一按就能把堵著的氣吹走,尤其適合胸口悶、想嘆氣的人。 膻中穴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黃帝內(nèi)經(jīng)》記載:“氣會膻中”。 意思是:膻中穴是宗氣聚會之處,對全身的氣機(jī)具有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比如走路多了,呼吸氣不夠用,可以用膻中穴。 自己在公司被上司教訓(xùn)了,心里生悶氣,氣不順了,也可以用膻中穴。 我特別喜歡把藍(lán)色艾草精油涂抹在胸口,用手掌大魚際在膻中穴來回搓揉,揉2分鐘,心情就特別的美。 老話說:「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膻中穴,是“喜樂”情緒的源泉。 當(dāng)人遭遇憂、思、怒等不良情緒時(shí),氣機(jī)便會郁結(jié)于胸,導(dǎo)致膻中閉塞不通,出現(xiàn)胸悶、煩躁、抑郁等癥狀。 可以把全能艾灸罐裝上艾柱后,綁在胸口艾灸,可以疏通肝郁之氣。 因此,膻中穴也被稱為人體的“開心穴”,疏通此處,便能釋放郁結(jié)的情緒,使喜樂之情得以產(chǎn)生。 肝氣堵著不像感冒,疼得明顯,卻總讓人 “不舒服”—— 沒胃口、愛嘆氣、睡不好,時(shí)間長了還會傷脾胃。用好今天說的方法,不用熬藥、不用記復(fù)雜配方,泡杯茶,揉胸口,成本不高,還特別管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