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玩攝學院的一位老學員晚上給我留言: “老師,我最近遇到瓶頸了,該怎么突破?”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學員從一個零基礎(chǔ)的小白起步,幾年的學習,已經(jīng)成長為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學員。 無論是在眾多的老師眼中,還是同學的眼中,她的作品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存在。她的這句話,我似乎在很多教學場合聽到過。 似乎,學習手機攝影,“遇到瓶頸”并不是個例,也是每個熱愛攝影的人必經(jīng)的一項修煉。 攝影的瓶頸到底怎么破? 當我仔細了解他們的情況時,他們描述所謂的“瓶頸”大多表現(xiàn)為:
于是,他們會焦慮: 是不是缺少了新的技術(shù)?是不是要學點新功能、新手法,才能突破? 學習新技術(shù)真的等于突破嗎? 事實上,這種焦慮更多是一種錯覺。你遇到的“瓶頸”其實并不是技術(shù)上的缺失。 縱觀攝影史上的很多著名攝影師——很多人一生都在拍同一種題材,甚至一種風格: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堅持一生的街頭瞬間; ·森山大道,反復捕捉黑白的城市邊緣; ·安塞爾·亞當斯,一生投入到風光的黑白層次。 他們并沒有因為幾十年拍同一種題材,就覺得“遇到瓶頸”。相反,他們越拍越深,越拍越透。 這說明,真正的突破不在于技術(shù),而在于對生活的感受。 瓶頸的本質(zhì) 一張好照片,最終會回歸最簡單的技巧,去表達最動人的瞬間。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技術(shù)上,就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qū):覺得學會了新功能、新方法,才算進步。 但攝影的瓶頸,其實往往是心里的瓶頸。 當我們對生活的感受變得單薄時,照片自然就顯得乏味。不是因為不會用新技巧,而是因為缺少了新的感受和新的觀察。 如何真正突破瓶頸 想要走出這種困境,需要把注意力從技術(shù)轉(zhuǎn)移到生活: ·換一個環(huán)境:去不同的街道、市場、鄉(xiāng)村,觀察不一樣的人和事。 ·關(guān)注光影:同一處場景,在清晨、黃昏、夜晚都會完全不同。 ·捕捉情緒:看見人臉上的微笑、等待、疲憊、思念,把這些瞬間留下來。 ·尋找故事:不只是拍“好看”,而是去記錄正在發(fā)生的生活片段。 當你對生活重新充滿感受力,哪怕技術(shù)不變,你的照片也會變得鮮活起來。 攝影的瓶頸,并不在技術(shù)上。 真正的突破,在于你能不能重新去看見生活的豐富,重新去感受那些觸動你的瞬間。 當你把注意力放在情感、光影、故事上,而不僅僅是技巧時,你的作品才會真正走出重復,獲得新的生命力。 ![]() 好攝大叔 10年手機攝影美學教練 我可能給不了你酷炫技術(shù) 但我可以給你系統(tǒng)攝影美學思維 教你用攝影感受生活溫度 個人微信號:haoshedashu01 |
|
|
來自: kingcobra > 《攝影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