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血雨腥風(fēng)的四十年

 關(guān)隴之 2025-09-11 發(fā)布于陜西

圖片

1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薨逝,為秦國連橫奔走多年的張儀被秦國群臣彈劾,無奈遠走魏國,一年后去世,繼承王位的秦武王則任命樗里疾為右丞相,輔佐他處理秦國的軍政事務(wù)。

樗里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的叔叔,典型的宗室重臣。

秦武王任命樗里疾為右丞相,意味著他要把商鞅、張儀等關(guān)東賢士把持的軍政大權(quán),收歸秦國舊貴族和嬴姓宗室的手里。

樗里疾,便是這兩方勢力的總代表。

這是一個“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關(guān)系到秦國政權(quán)的根本性質(zhì),絲毫馬虎不得。

但秦武王百般算計,還是失敗了。

秦武王身強體健,頗有戰(zhàn)場猛將的風(fēng)范,日常運動就是摔跤、搏斗、角力,號稱“好以力戲”,愛屋及烏之下,任鄙、烏獲、孟說等秦國力士都被提拔到高位,做了大官。

公元前307年8月,秦武王和孟說比賽舉鼎,結(jié)果鼎太重了,秦武王的力氣不足,被鼎給壓垮了身體,隨即重傷而亡。

因為秦武王沒有兒子,所以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只有秦惠文王的其他兒子、秦武王的異母弟弟們。

而在這場王位爭奪戰(zhàn)中,在燕國做質(zhì)子的公子稷,成為最后的贏家。

公子稷能成功,有兩個重要條件。

其一是趙武靈王想干涉秦國內(nèi)政,扶持一個“親趙政府”,便利用趙國靠近燕國的有利條件,到燕國迎接公子稷并送回秦國。

其二是公子稷的母親羋八子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名為魏冉,此人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時期便出仕做官,經(jīng)過多年的歷練積累,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相當(dāng)強悍的政治資本。

正是魏冉在秦國都城咸陽做內(nèi)應(yīng),從趙武靈王的手里迎回公子稷,并排除其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公子稷才能得到秦國群臣的擁護,登上王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子稷成為秦昭襄王,羋八子成為宣太后,魏冉則以將軍的身份,衛(wèi)戍咸陽。

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人,立下?lián)砹ⅰ凝埓蠊Φ奈喝?,政治身份自然是楚國外戚。這就意味著,秦國的軍政大權(quán)脫離秦國舊貴族和嬴姓宗室,流落到楚國外戚之手。

這樣的結(jié)局,秦國舊貴族和嬴姓宗室非常不滿意,秦昭襄王即位的同年,他們便準備起兵叛亂,重新奪回權(quán)力。

但對于宣太后和魏冉等人來說,他們?nèi)Ю铩⑴c魑魅魍魎為群,如果不能利用千載難逢的機會攀登到權(quán)力頂峰,將死無葬身之地。面對秦國舊貴族和嬴姓宗室的奪取叛亂,除了血腥鎮(zhèn)壓以外,他們別無選擇。

于是,魏冉憑借“外戚、將軍、衛(wèi)戍咸陽”的身份征召了大批盟友和兵馬,以絕對的實力誅殺準備發(fā)動叛亂的宗室、公子、秦國舊貴族,并逼死秦惠文王的正室王后,將秦武王的正室王后驅(qū)逐回魏國。

那些沒有參與叛亂但有野心的公子,自然也難逃魏冉的屠刀——

“昭王即位,以魏冉為將軍,衛(wèi)咸陽。是歲,庶長壯及大臣、諸公子謀作亂,魏冉誅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居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滅之?!?/span>

經(jīng)此一戰(zhàn),秦昭襄王沒有了競爭對手,秦國宗室大為削弱,宣太后和魏冉的權(quán)力得到鞏固,簡直是一舉三得,性價比高的沒邊了。

至此,宣太后和魏冉正式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登上秦國的鐵王座,威震秦國。

秦昭襄王則因為年紀幼小,沒有獨立處理事務(wù)的能力,暫時不涉及權(quán)力,成為宣太后和魏冉的橡皮圖章。


2



隨著宣太后和魏冉上位,宣太后的同父同母弟華陽君羋戎、幼子高陵君公子悝、涇陽君公子芾等直系親屬也紛紛登臺,成為宣太后和魏冉勢力的延申,拱衛(wèi)在他們的鐵王座周圍。

除了宣太后的地位超然以外,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便稱為秦國四貴。

這樣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看似侵蝕了秦昭襄王的權(quán)力和地位,給人一種“秦人只知太后和四貴而不知有王”的印象,但要知道,秦昭襄王即位前只是不受寵愛的年幼質(zhì)子,沒有任何政治基礎(chǔ),他能即位為王,完全靠宣太后和魏冉的扶持。

可以說,宣太后和魏冉就是秦昭襄王的天使投資人、秦國政權(quán)新班子的原始股東。

而秦昭襄王即位以后,要坐穩(wěn)王位并彈壓秦國舊貴族和嬴姓宗室,又必須依靠和他利益捆綁的人,短期來看,他能放心依靠的人也只有宣太后和四貴。

在這樣的背景下,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四貴就沒有根本性利益沖突,反而是共生共存的關(guān)系。宣太后和四貴憑借秦昭襄王執(zhí)掌秦國軍政大權(quán),秦昭襄王依靠宣太后和四貴坐穩(wěn)王位。

陰差陽錯之間,秦國出現(xiàn)了一個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班子。

既然秦國的統(tǒng)治班子沒有根本性利益沖突,那么秦國便沒有太大的內(nèi)耗,完全可以集中秦國的軍政力量四面出擊,開疆拓土。

于是,秦國經(jīng)過秦孝公和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和張儀奠基,終于迎來猛烈的爆發(fā)期——

公元前303年,秦攻魏蒲阪、晉陽、封陵,將疆土開拓到黃河以東,占領(lǐng)現(xiàn)在的山西運城永濟一帶,擁有了征伐三晉的地理優(yōu)勢。

圖片

公元前301年,秦國攻取韓國穰縣,將秦國勢力深入河南南陽一帶,初步打通了咸陽—商於—武關(guān)—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道,隨時可以進一步經(jīng)略中原。

圖片

做完這兩件事,秦國便憑借山西河?xùn)|和河南南陽的地理優(yōu)勢,對關(guān)東六國形成鉗形攻勢,真正奠定了“滅六國合天下”的基礎(chǔ)。

隨后,秦國見趙武靈王在位,趙國國力蒸蒸日上,便暫時放棄征伐三晉,轉(zhuǎn)而掉頭向南,重點征伐楚國——

公元前301年,秦庶長奐會韓、魏、齊兵伐楚,敗其師于重丘,殺其將唐昧,遂取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縣)。

公元前300年,秦華陽君(羋戎)伐楚,大破楚師,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取楚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縣)。

公元前299年,秦人伐楚,取八城。

宣太后和魏冉、羋戎都是楚人,他們指揮秦軍伐楚奪城,不僅是因為他們執(zhí)掌了秦國、利益都在秦國,只能拋棄母國楚國的利益,同時也是因為重丘和襄城都在南陽盆地周圍,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一旦秦國攻取這兩座城池,便可以開拓秦國在南陽盆地的勢力范圍,并通過南陽盆地這個地理樞紐,把楚國和韓國隔絕開來,取得北攻韓、南伐楚的地理優(yōu)勢。

圖片

為了進一步削弱楚國、打擊楚國的士氣,宣太后和魏冉還以秦昭襄王的名義,約楚懷王到秦國武關(guān)會盟,結(jié)果楚懷王剛到武關(guān)就被秦軍扣留,要楚懷王把巫郡、黔中郡割讓給秦國。

楚懷王受辱,寧死不屈,楚國又把在齊國做質(zhì)子的太子迎回來,擁立為楚頃襄王,才破解宣太后和魏冉的謀劃。

宣太后和魏冉見謀劃失敗,大怒,又一次出兵伐楚,取得“斬首五萬、取十六城”的戰(zhàn)果,打的楚國元氣大傷。

三年后,楚懷王在秦國郁郁而終。

到了公元前293年,趙武靈王已死在沙丘,趙國經(jīng)過變亂國力日衰,再無力統(tǒng)領(lǐng)三晉抵御秦國,于是秦國又暫時放棄伐楚,掉頭向北,重新開始經(jīng)略北方。

這一次戰(zhàn)略調(diào)整,魏冉還向宣太后、秦昭襄王推薦了一位他親自發(fā)現(xiàn)、親自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人才,白起。

白起是陜西郿縣人,極有可能是秦穆公大將白乙丙的后裔,典型的秦國舊貴族出身,土生土長的秦人。

魏冉推薦白起,其實就是楚國外戚從秦國后起精英中,選拔了一位值得信任且能力超強的人,促成楚國外戚和秦國本土勢力的合流。

事實證明,魏冉的政治戰(zhàn)略是正確的,白起也確實是值得信任的秦國精英,秦軍在白起的指揮下,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幾乎無人可擋——

公元前293年,白起指揮秦軍在伊闕擊敗魏、韓聯(lián)軍,斬首二十四萬,奪取五座城池,戰(zhàn)后被封為秦國國尉。三年后,魏國割讓黃河以東四百里地、韓國割讓二百里地給秦國。

公元前289年,白起和司馬錯統(tǒng)兵伐魏,攻克大小六十一座城池。

公元前287年,秦攻趙,拔新垣、曲陽。

公元前286年,秦司馬錯擊魏河內(nèi)。

公元前280年,白起敗趙軍,斬首兩萬,取代光狼城。司馬錯發(fā)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獻漢北及上庸地。

公元前279年,白起伐楚,取鄢、鄧、西陵。

可以看得出來,秦國在這一階段的主要戰(zhàn)略目標是三晉,兩次伐楚其實是摟草打兔子,順勢而為罷了。如果楚國能利用長達二十年的戰(zhàn)略窗口期,對內(nèi)清理積弊,對外整兵備戰(zhàn),其實是有機會提振國力、止住下滑趨勢的,起碼不至于滑落到亡國的邊緣。

但,楚國沒有把握住這一戰(zhàn)略窗口期,楚頃襄王不僅“淫逸侈靡,不顧國政”,甚至還想效仿楚莊王北上問鼎,取代周朝,謀取“天子”的尊稱。

可以說,楚頃襄王把楚國治理的烏煙瘴氣,一日不如一日。

既然如此,秦國還有什么可顧忌的呢?

公元前278年,白起指揮秦軍南下,一戰(zhàn)攻破楚國郢都、焚燒夷陵,楚軍不戰(zhàn)而散,楚國郢都一帶成為秦國的南郡。隨后,白起又指揮秦軍攻破楚國巫郡、黔中郡,這兩個地方被整合為秦國的黔中郡。

楚懷王沒有簽訂條約割讓的西南地區(qū),秦國用武力親自占下來了,白起也憑借伐楚的戰(zhàn)功,受封為武安君。

戰(zhàn)后,楚頃襄王逃往城陽(河南周口淮陽),非?;诤拊?jīng)的荒唐行為,便把以前排擠出楚國的賢臣莊辛召回來,問他:“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莊辛聽到楚頃襄王的問題,便說了一句名言: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豈特百里哉?!?/span>

我們楚國的資本仍然雄厚,只要您痛改前非,我們還有機會。

那以前的問題出在哪里呢?

莊幸給楚頃襄王舉了幾個例子。蜻蜓每天自由翱翔,無憂無慮,以為沒有外患,結(jié)果一介五尺童子就能捕捉它。黃雀低頭吃米抬頭飛翔,以為沒有天敵,卻不知手握彈弓的公子王孫隨時能把它打下來。黃鵠翱翔江海間,以為天高地遠,誰知也能被獵人射中......您做為楚王,不以國家社稷為憂,整天寵幸奸臣游山玩水,怎么可能保住楚國呢?

莊幸的意思,其實就是“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做為一國國君,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楚頃襄王就是由此敗亡的。

楚頃襄王一聽,大驚失色,這才明白自己做錯了,于是封莊幸為陽陵君、執(zhí)圭,讓他輔佐自己重振楚國。

但,楚頃襄王醒悟的太晚了,五十五年后,楚國便滅亡了。

不過,莊辛的論斷仍然是有意義的,以上這段話被后人選入《古文觀止》,取名為《莊辛論幸臣》。


3



從秦昭襄王即位到白起伐楚立功,時間跨度將近三十年。

在這漫長的三十年中,秦昭襄王和宣太后、魏冉不能說親密無間,但基本沒有太大的嫌隙,總體上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維護共同的政治利益。

如果沒有意外發(fā)生,秦昭襄王和宣太后、魏冉的合作關(guān)系,一定可以留下一段政治佳話,供后世千載傳頌,秦昭襄王本人則會以弱勢傀儡國君的身份,出現(xiàn)在后世的史書里。

可意外偏偏就發(fā)生了。

公元前270年,秦國出兵伐趙,結(jié)果被趙國大將趙奢擊敗,死傷慘重,趙奢由此被趙惠文王封為馬服君,和廉頗、藺相如地位等同。

秦國出現(xiàn)這么嚴重的大事,雖然沒有到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但毫無疑問是遇到一道大檻,正需要君臣合力渡過難關(guān)。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魏冉卻準備利用秦國的國力經(jīng)營自己的封國,不再以秦國利益為重了——

“穰侯言客卿寵于秦王,使伐齊,取剛、壽以廣其陶邑。”

早在二十年前,魏冉就被封為穰侯,封地在穰縣和陶邑。其中穰縣在河南南陽一代,屬于秦國重點經(jīng)營的戰(zhàn)略地區(qū),陶邑在山東菏澤地區(qū),不知什么時候歸屬的秦國,因其處于菏水和濟水的交界處,毗鄰齊、楚、魏、趙等國,故而擁有“諸侯四通”的水運條件,富甲天下。

正因為穰縣和陶邑的政治經(jīng)濟條件天差地別,所以魏冉在兩塊封地中,重點經(jīng)營的便是陶邑。

而剛邑在山東寧陽縣東北,緊鄰汶水,壽邑在山東東平縣以南,位于汶水和大野澤之間,這兩座城邑和陶邑連在一起,正好形成“分割齊魯、包圍曲阜”的態(tài)勢。

圖片

明白了三座城邑的地理關(guān)系,我們便可以對魏冉的謀劃,做一些合理的分析。

他命客卿向秦昭襄王提出伐齊,奪取剛邑和壽邑,根本目的是把陶邑、剛邑、壽邑連成一片,逐步蠶食衰落數(shù)百年的魯國土地,然后取魯國而代之,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秦、齊、趙、魏、楚等國并肩而立。

可以說,魏冉是想向秦國貸款,創(chuàng)自己的家業(yè),繼晉國六卿和齊國田氏之后,走出第三條權(quán)臣上位的道路。

魏冉的設(shè)想很美好,但在秦昭襄王看來,魏冉不再以秦國的利益為重,并流露出極強的野心,那么魏冉和自己便不再有共同的利益,以后也不再是同路人,遲早要分道揚鑣。

這個提議的背后,有沒有宣太后的支持呢?

秦昭襄王并沒有證據(jù)來否認這一點。

于是,君臣母子間長達三十年的互信關(guān)系,就此破裂。

而秦昭襄王和魏冉之間的裂痕,被一個落魄士人敏銳的捕捉到了,他將利用人性的弱點,繼續(xù)撕開這道裂痕,最終取代魏冉在秦國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功業(yè)。

這個落魄士人,名為范雎。


4



范雎是魏人,早年間曾跟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聞范雎有辯才,便出于愛才之心,給他送去大量的金、牛、酒等物品。

范雎沒有拒絕,照單全收。

實事求是的說,一國工作人員私下收受別國禮物,事后還不請示不匯報,很難不讓人懷疑他的動機。在這樣的背景下,須賈便懷疑范雎向齊國出賣魏國情報,回去就把這件事匯報給魏相魏齊。

魏齊聽聞以后,大怒,親自執(zhí)鞭把范雎毒打一頓,然后裝在筐子里、放置在廁所中,準備把范雎扔進廁所溺死。

不過,范雎命不該絕。

范雎在求生本能的驅(qū)使下,向看守他的人許諾:“能出我,我必有厚謝”,可能看守者也很欣賞范雎的辯才,真的把他給放了。

過了一段隱姓埋名的日子以后,公元前270年,范雎聽聞秦國謁者王稽出使魏國,便和嗅到獵物的狐貍一樣,連夜前來求見,并用無雙的辯才將其打動。最終,王稽帶著范雎一起返回秦國,推薦給秦昭襄王。

事實證明,范雎真的是揣摩人心的高手。

尚未見面,范雎就在秦宮里到處晃悠,而且是專門往宮女、嬪妃居住的永巷走,秦國宦官見狀,立即喝止:“大王到了,停下!”但范雎說道:“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span>

一句話,便點明了秦昭襄王最關(guān)心的問題。

果然,秦昭襄王聽到范雎的話,隨即明白了范雎的意思,便帶他進入宮殿、屏退左右,恭敬有禮的問道:“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既然你明白我最關(guān)心的事,那就告訴我如何解決吧。

如此問了三遍,范雎才開口說了一大段話,其中幾句是這樣的:

“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span>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span>

我是剛到秦國的外臣,但要說的話影響很大,不知大王您能不能接受,所以才再三試探。既然大王三次詢問,說明您確實想解決問題,現(xiàn)在我看到了您的決心,便可以毫無顧忌的說了,即便身死族滅也不后悔。

這番言行,不僅試探出秦昭襄王想解決宣太后和魏冉的迫切心理,也擺足了隱士高人的姿態(tài)、提高了自己在秦昭襄王心目中的地位,還向秦昭襄王表達了“愿為其赴湯蹈火”的忠心,又是一舉三得。

秦昭襄王則回應(yīng)道:

“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span>

一君一臣,就此定交。

以上這段對話,便是《古文觀止》里的《范雎說秦王》。

那范雎給秦昭襄王提出什么建議了呢?

遠交近攻。

這四個字的表面意思是,秦國出兵遠征,即便打敗敵國也限于地理、空間等因素,無法占有敵國土地,空耗錢糧而已。與其做無用功,不如集中秦國資源,討伐周邊的鄰國,只要戰(zhàn)勝,就能開拓秦國疆土,獲得實際利益。

“今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span>

但如果結(jié)合秦國的政局、秦昭襄王的處境來看,范雎的這條建議可謂是相當(dāng)毒辣。

魏冉剛提出遠征伐齊,范雎便提出遠交近攻,很明顯,范雎的這個建議是針對魏冉的。

一旦秦昭襄王接受了范雎的建議,遠交近攻在秦國朝堂獲得支持,那么秦昭襄王便有充足的理由否決魏冉的伐齊建議,打擊宣太后和魏冉的政治勢力,鞏固自己的權(quán)力和地位,更為秦國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可以說,魏冉和范雎代表了秦國的兩條路線,而在這兩條路線中,范雎的路線更符合秦昭襄王的個人利益,符合秦國的國家利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便得到秦昭襄王的認可,范雎也被任命為秦國客卿,參與謀劃軍國大事。

魏冉的伐齊建議,自然被否決了。


5



范雎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翻身,做成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不是范雎的終點,遠交近攻也不是秦昭襄王的終點。

他們兩人合作的最終目標是,扳倒宣太后和魏冉,獨霸朝綱,重新梳理秦國的國家戰(zhàn)略。

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兩人整整隱忍了四年。

等到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和范雎的關(guān)系日益親密,合作的越來越愉快,遠交近攻也逐漸被秦國朝堂接受,魏冉的路線漸漸落入下風(fēng)。

范雎認為,時機到了。

于是,范雎向秦昭襄王說:

“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孟嘗君,不聞有王。聞秦有太后、穰侯,不聞有王。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span>

宣太后和魏冉等四貴不廢,您就不是真正的秦王,而秦國政出多門便會產(chǎn)生內(nèi)耗,嚴重損害秦國國力,給秦國造成生存危機。

大王,該下決斷了,不能再拖了。

范雎的意思,秦昭襄王自然是心領(lǐng)神會,于是他順著范雎的話,宣布廢除宣太后的地位,并將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涇陽君公子芾逐出函谷關(guān)外。

由于秦昭襄王和范雎準備充分,這場權(quán)力更替,沒有激起絲毫波瀾,便順利完成了。

事后,范雎晉升為秦國丞相,封應(yīng)侯,取代魏冉執(zhí)掌秦國軍政大權(quán),秦昭襄王則通過范雎和遠交近攻路線,取代了宣太后的生態(tài)位,真正成為一言九鼎、威震秦國的王。

秦國的兩條路線之爭,最終以秦昭襄王和范雎的勝利,落下帷幕。

不過,歷史永無終止。

六年后意外爆發(fā)的一場大戰(zhàn),成為遠交近攻現(xiàn)世以來的最大危機,魏冉留下的大將用超強的軍事能力平息了這場危機,同時他也為魏冉的落幕寫下最后一筆注腳。

世事之諷刺,莫過于此。

過段時間,我們就來聊聊《長平之戰(zhàn)》的眾生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