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蘇柳昌是郵遞員,也基于當時郵遞員整體文化素質(zhì)較高。 在民國時期,做郵遞員是當時很多男孩子的夢想。作為民國時期四大終身制單位(郵政、鐵路、海關(guān)和銀行)之一,哪怕是南京郵局的郵遞員都是要面向全國招考的,考試時不論學歷高低就看考核成績。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能考入郵政系統(tǒng),就如同今天考上公務員一樣,是拿到了“金飯碗”。 1939年上海郵務管理局在《申報》上發(fā)布招考郵差的啟事,給出的報考條件是:“中華民國國民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二十二歲以下,曾在小學畢業(yè)得有證書者?!边@只是招考相當于藍領(lǐng)工人的郵差,如果是招考管理崗位的白領(lǐng)員工郵務員,那學歷條件要求更高。民國前期的郵務局人員分為郵務官、郵務員、郵務生、揀信員四班,外勤工人分信差、郵差、 聽差和雜役等。郵務官、郵務員屬于管理崗位,其最終錄取比例遠低于現(xiàn)在的公務員招考。1937年上海郵政局一次招考,《大公報》報道曰:“上海郵務管理局,此次招考郵差,報考者達一萬余人之多,檢驗及格者計兩千余人,第一試及格人員已于昨日揭示,錄取者計孫鳳祿等六十三人?!?/span> 電影中蘇柳昌一晚上就學會洗照片,既有照相館老板金承宗的教導,也靠蘇柳昌拿著說明書自學。在當時普遍文盲的社會,這個非常難得。電影結(jié)尾蘇柳昌臨死前,用日語回復殺害他的日本隨軍攝影師伊藤:“私たちは友達じゃない,絶対に”(日語:我們不是朋友,絕對不是)體現(xiàn)他很強的語言學習能力。 木心有詩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事實上郵件并不一直就慢。 以南京地區(qū)信筒寄件為例:民國南京政府時期,有三條郵路分別收取南京市區(qū)63個趕班信筒中的信件,每日收6次。最初郵路有三條,第一條從奇望街支局出發(fā),途經(jīng)中山碼頭、薩家灣支局、山西路、鼓樓支局、珠江路口、大行宮、楊公井等地,直到太平路支局,中間要經(jīng)過30個站點。 第二條郵路從鼓樓支局出發(fā),途經(jīng)金陵大學、洪武街、小營口、勵志社、中山東路鐵路邊等,直到省郵政管理局,途經(jīng) 19個站點。
第三條郵路則從建康路支局出發(fā),途經(jīng)夫子廟、三山街、朝天宮西街、新街口支局、大華戲院、慧園街、楊公井等地,途經(jīng)26個站點,最終到達奇望街支局。
后來增設(shè)了一條途經(jīng)夫子廟小公園、新街口、鼓樓,直到山西路口的“京滬特快信筒”摩托車郵路。
中華郵政對外承諾:凡在每日21點40分前投入信筒寄發(fā)京滬沿線以及上海經(jīng)轉(zhuǎn)的各地信件,均可以趕交當天23時的京滬快車發(fā)出。
筆者在上海郵政博物館館藏中也找到類似照片,郵遞員用摩托車開郵筒,信筒上寫著“滬沿線各大華郵件均可當日隨京滬夜車運遞翌日晨到達”。 電影開頭日本軍人發(fā)現(xiàn)蘇柳昌有綁腿,就懷疑他是軍人。事實上中華郵政職員制服就是參考軍服制作的職業(yè)裝。
民國時期的郵局對日常紀律監(jiān)管極為嚴格和細致,已經(jīng)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管理方法,信件包裹一旦丟失,必會追查遺失包裹,追究責任人并向上級匯報。對于私拆他人信件、盜取他人財物的惡性事故嚴懲不貸,并且會嚴厲處罰郵局職工貪污、偷懶及損失郵政名譽的行為。郵遞員如因職務疏忽而導致郵件或公物遺失和損壞的,必須負賠償責任。俗稱“軍事化管理”。 下圖是泰興檔案館藏中華郵政時期基層的郵件查詢回復報告。
下圖是郵遞員《使用自行車須知》
那時書信是有溫度的,民國社會對郵政職員也信任度較高,這正是吉祥照相館老板金承宗全家很快就信賴蘇柳昌的時代背景。 這張是民國時期南京夫子廟郵局郵遞員的老照片,照片郵遞員精神抖擻,全副武裝奔向地界,蘇柳昌或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