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子工夫,漸漸純熟。然枯木巖前錯落多,正要細細開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則可以言矣。吾宗與禪學(xué)不同,有一步一步證驗。請先言其差別處,然后再言證驗。宗旨將行之際,預(yù)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潑潑地,令氣和心適,然后入靜。 靜時正要得機得竅,不可坐在無事甲里(所謂無記空也)。 萬緣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著意承當。凡太認真,即易有此。非言不宜認真,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間,以有意無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又不可墮于蘊界。 所謂蘊界者,乃五陰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槁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陽春之意少。此則落于陰界,其氣冷,其息沉,且有許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墮木石。 又不可隨于萬緣,如一入靜,而無端眾緒忽至,欲卻之不能,隨之反覺順適,此名主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天,下者生貍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風(fēng)月花果,琪樹瑤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數(shù)千歲,然報盡還生諸趣中。 此數(shù)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證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