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期檔“好片”接二連三,其中不乏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 這部動畫電影,上映16天票房超10億元;其超預期的高水準制作,也拿下了與《南京照相館》并列8.6的豆瓣高分。 影片故事是簡單的:4只無名小妖,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精、猩猩怪,假扮唐僧師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經之旅。 那么,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何以驚艷四座、引發(fā)大家共鳴? 01 好的故事,能讓人從中照見自己、汲取到營養(yǎng)自身的精神之力。 《浪浪山小妖怪》就講了一個好故事。 故事中的4只小妖,手中沒有大圣的金箍棒,身邊也沒有神氣的白龍馬,甚至各有各的“不靠譜”和小缺點,但就是這樣一個“草根取經團”,卻跌跌撞撞,踏上了屬于自己的、充滿荒誕與荊棘的西行路。 這像極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更像極了我們披荊斬棘的人生路。只是,4只小妖的身上,卻有我們向往的、想要擁有的精神品質—— 比如說,離開的勇氣。 “我想離開浪浪山”,作為4只小妖中的領軍人物小豬妖,努力3年未能“考編”進入大王洞,反復的失敗,讓它決定出去闖一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浪浪山”——面對人生的困境,有時與其呆在原地、垂頭喪氣,不如果斷離開,換個環(huán)境找找自己。 萬事開頭難,勇氣,是改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比如說,享受過程的智慧。 影片結尾,4只小妖沒有得道成仙,甚至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名字,但在奔向目標的路上,它們每一個都得到了修行,路途本身反而成了救贖。 聒噪話多的黃鼠狼精,肩負起一路上的沉重行囊,盡管不再健談,內心卻更加堅定; 結巴社恐的猩猩怪,變得敢和黃眉怪叫板,沒有“我不行”的自我否定,而是大聲喊出“我是齊天大圣”。 …… 過程跟結果同樣重要,很多時候我們雖未抵達靈山,但遵從本心,便不負自己;歷練蛻變,就不負此生。 比如說,堅定地成為自己。 取經之旅中,幫助村民降伏老鼠精的4只小妖,不僅被贈予了各種吃食,還獲得了“降妖除魔”“蓋世英雄”錦旗,實打實地成了“真英雄”。 所以說,誰能定義成功、誰又能定義你呢? 不是“大王洞”的工作,也不是世俗的成功之路,而是自己的選擇與行動。 正如有網友說:“是社會的邊角料,也是媽媽的小驕傲;是外面的'刷鍋布’,也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取經的冒牌貨,卻也是人生的真主角?!?/p> 02 講好故事不容易,這需要用心創(chuàng)作,更源于“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堅持。 《浪浪山小妖怪》的創(chuàng)作,源于名著《西游記》。 一方面,這似乎讓創(chuàng)作變得更容易,畢竟《西游記》這個“超級IP”,本身就是一座“靈感的富礦”; 另一方面,開發(fā)經典也意味著挑戰(zhàn)——如何能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令人耳目一新? 《浪浪山小妖怪》,沒有犯懶,也沒有“炒冷飯”—— 把之前爆火的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擴寫成長片、豐富情節(jié),這樣做雖容易,但毫無新意; 續(xù)寫短片結尾,但是“往后寫也有點怪”,這樣就和《西游記》沒多大關系了…… 左思右想,導演、編劇於水最終決定,寫個新的劇本出來。 這個新劇本,將聚光燈打在了一群處在底層、沒有任何光環(huán)的小妖怪身上,而它們無論在之前的文字還是影視作品中,都很少被注意到; 這個新劇本,塑造了4只與唐僧師徒四人性格完全不同的小妖:充當“大圣”的猩猩怪社恐又膽小、冒充話少沙僧的黃鼠狼精卻是個話癆…… 這樣的創(chuàng)新,不僅營造出讓人捧腹的喜劇效果,也讓每一位觀眾從中窺見了自己的影子——“他們可以取經,我們憑什么不可以?”正是普通小角色身上的這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打動人心。 無名之輩的掙扎,也值得被書寫; 無名之輩的尊嚴,也可以閃閃發(fā)光。 《浪浪山小妖怪》正是以匠心打底之功力、前人未有之思路,贏得了觀眾的起立鼓掌。 03 好的故事,不是復刻,而是帶著原著的魂,走一趟當代人的路。 一直以來,對《西游記》《封神演義》等名著的改編熱潮不減。 前有電影“大話西游”系列的《月光寶盒》與《大圣娶親》等經典,后有游戲《黑神話:悟空》、電影“哪吒”系列等出圈又出海。 盤點這些作品,“識見”認為,成功的改編作品,往往有3個共通點。 其一,錨定內核不跑偏。無論故事怎么新編,“歷難”與“成長”的基調總在——哪吒從桀驁到擔當、悟空從斗妖怪到斗心魔……原著故事和人物的精神跟內核不能丟,否則就成了無根的飄萍。 其二,不脫離作品文化語境。《浪浪山小妖怪》采風山西古建筑,借鑒傳統水墨畫的用筆、渲染方式;《黑神話:悟空》加入“三弦說書”非遺元素……保留原著文化精髓,創(chuàng)新型轉化和發(fā)展中國傳統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 其三,貼著時代說人話。電影“大話西游”系列用愛情解構經典,直指面對愛與責任抉擇的困境;《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借落魄大圣寫成長中的迷茫與覺醒……它們把老故事,變成了當下能共情的情感密碼。 可見,成功的改編作品雖形式和載體各異,但都做到了“帶著原著的魂,走一趟當代人的路”。 唯有在邊界內創(chuàng)新,方能使五百歲的西游故事歷久彌新。 這或許就是,《浪浪山小妖怪》何以打動人心的內在密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