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把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解釋的簡單明了?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出自《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下一句是“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答案就在下一句了哇。 有生于無,無中生有,道就是無,世間萬物就是有。世界萬事萬物是怎么來的? 老子觀點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演化出世間萬物,道是一切的本源。 易經(jīng)觀點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無極演化出世間萬物。 佛家觀點,“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體演化成萬法?!靶娜绻ぎ嫀?,能畫諸世間”。這是比喻的說法,可不是說“心”畫了諸世間,而是心演化為諸世間萬事萬物。 世界的本源是道,是無極,是自性,因為一念無明妄動,產(chǎn)生愛取分別,諸相就顯現(xiàn)了。整個世界都是由念頭變現(xiàn),包括我們這個身心世界,一切唯心所造。 “反者”,就是回到源頭,回到本體,才能體悟“道”。 道好好待著不行嗎?是什么讓道生出萬物?是我們的妄念,業(yè)力習氣,虛妄心,攀緣心,所以,“弱者道之用”,就是要把這些妄念,業(yè)力習氣等念頭削弱,甚至止熄,達到無念的狀態(tài),就能回到本源,回歸大道本體。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損之又損,對于欲望習氣,要減少再減少,達到無的狀態(tài),沒有欲望習氣,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狀態(tài),這就是回歸大道狀態(tài)。 以上,反者,是告訴人們要回光返照,向內(nèi)觀才能體悟本體大道。心外無物,一切唯心所現(xiàn),不要到心外求法了。 弱者,對于凡夫來講要“時時勤拂拭”,逐漸減少欲望習氣,大道本體自然就會顯現(xiàn)出來。 這種情況就好像一個金礦,它本身有黃金,但是它又有很多很多的砂石,砂石當中又有黃金,兩個混在一起。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經(jīng)過火的鍛煉,把砂石慢慢消滅,讓黃金的部分慢慢顯現(xiàn)出來。 “反者”,當我們體悟到大道本體,認識到道或者說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本自清凈,能生萬法的,就是明心見性的狀態(tài)。 “弱者”,我們凡夫無始劫以來的業(yè)力習氣太重了,要逐漸去減少,去修,以至達到圓滿無礙的狀態(tài),就是悟后起修。 |
|
|
來自: 如水138 >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