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558)
婦女進入更年期月經停潮前后,內分泌發(fā)生變化,常出現(xiàn)手足心灼熱、淺睡多夢、陣發(fā)性出汗、煩躁不安,謂之易發(fā)綜合征,一般習投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加減,忘掉了《金匱要略》溫經湯。該方組成雖然很雜,但有一定作用,應當在定量上仔細推敲,否則難見藥下如攫。老朽遇到此證,按書內所記以吳茱萸、麥冬為君,當歸、白芍、川芎、桂枝、阿膠居次,半夏、人參第三。兼醫(yī)排卵困難,久不孕育。連飲15—30劑,便可解決,又名“十二味湯”。 1982年吾于青島診一公務員,體形瘦弱,月經準時下行,婚后五年未孕,經檢查卵巢早衰、雌激素低、缺乏規(guī)律性排卵,吃藥、打針均無效果,轉來中醫(yī)處理。從其口干、腹痛、面色黧黑,斷為陰虛、血虧、內寒,給予溫經湯,計吳茱萸12克、當歸10克、麥冬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阿膠10克(烊)、人參6克、半夏6克、牡丹皮3克、甘草3克、生姜6片,水煎,分三次用。三十二帖停服,感覺情況甚佳,一年后生一男兒。 小郎中按:溫經湯的方證原文是:“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shù)十日不止,暮即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吳茱萸三兩 當歸 芎勞 芍藥各二兩 人參 桂枝 阿膠 生姜 牡丹皮(去心)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臨床中使用主要要抓住沖任虛寒、夾有瘀血之證,其方證要點是:體質偏于瘦弱怕冷,月經周期紊亂,色暗,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手足涼,皮膚干燥甚至皸裂,舌淡暗紅有瘀點,脈沉細緊或沉細澀。 關于溫經湯的論述張老在以前的文章中闡述很多,小郎中也解讀了很多,諸位可參考下面文章。 溫經湯可以助孕 陰虛手足心熱宜加減溫經湯 溫經湯助妊娠 本文醫(yī)案中張老提出了他抓溫經湯的主癥是“口干、腹痛、面色黧黑”,這屬于張老的經驗,諸位可參考學習應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y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