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5年,明朝開國六公爵僅剩湯和還活著,朱元璋不放心登門探望,見70歲的湯和病得說不出話來,流著口水。朱元璋見狀,對湯和再無殺心。 朱元璋與湯和是光著屁股一起長大的發(fā)小,他們一起放過牛、偷過地主家的玉米,也曾在寒夜里擠在破廟里互相取暖。 后來,湯和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成了一名小軍官后,沒有忘記還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特意捎信邀請他入伙。 這封信成了朱元璋投身起義軍的關(guān)鍵契機,也讓兩人從此踏上了同一條生死與共的道路。在之后的戎馬生涯中,湯和始終是朱元璋最可靠的左膀右臂。 洪武三年(1370年),天下初定,朱元璋大封功臣,湯和被封為中山侯,這其實是朱元璋對他得一種試探,見湯和對侯爵坦然受之,后來便晉封他為信國公,使其和徐達等人成為開國六公爵。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對功臣的態(tài)度變得復雜,這些曾經(jīng)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如今手握重兵,功高震主,成了他心中隱隱的憂慮。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如同一場風暴,席卷了整個朝堂。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被牽連其中,全家七十余口被處死;吉安侯陸仲亨、平?jīng)龊钯M聚等開國功臣也未能幸免,紛紛落網(wǎng)。 一時間,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曾經(jīng)熱鬧的功臣府邸變得門可羅雀。 開國六公爵中,常遇春早在洪武二年就病逝于軍中,算是得了善終;鄧愈在洪武十年病逝,朱元璋還親自為他輟朝三日;徐達在洪武十八年(1385 年)病逝,雖然有 “蒸鵝賜死” 的說法,但正史明確記載他是病逝,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極盡哀榮。 真正的悲劇發(fā)生在李善長和馮勝身上。李善長作為 “開國六公爵” 之首的韓國公,因胡惟庸案被牽連被賜死;宋國公馮勝,戰(zhàn)功赫赫,卻因功高蓋主,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被朱元璋賜死。 看著昔日袍澤一個個倒下,湯和心中泛起陣陣寒意,如何在這場 “飛鳥盡,良弓藏” 的危機中保全自己和家人,成了他日夜思考的問題。 湯和身上有著其他功臣所缺乏的生存智慧,這種智慧在洪武年間的旋渦中,成了他的護身符。 早在洪武十一年,湯和就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敏感度。當時他率軍平定了叛亂,回京后并沒有像其他功臣那樣邀功請賞,反而主動向朱元璋請求解除兵權(quán)。 朱元璋雖然沒有答應,但對湯和的態(tài)度頗為贊賞。 洪武十七年,湯和再次向朱元璋遞交了退休申請。此時的朱元璋正苦于如何安置這些功高震主的老將,湯和的主動退讓正中他下懷。 朱元璋立刻批準了湯和的請求,還下令為他在鳳陽老家修建府邸,并賞賜了大量金銀綢緞。 退休后的湯和更是謹小慎微,將 “低調(diào)” 二字刻進了骨子里。他從不談論朝政,也不與其他功臣私下往來。 湯和的 “裝糊涂” 功夫更是爐火純青。他深知朱元璋派人監(jiān)視著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于是故意表現(xiàn)出貪圖享樂的樣子。他在家中廣納姬妾,整日飲酒作樂,對金銀財寶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 有一次,湯和甚至主動向朱元璋討要賞賜,說自己的府邸不夠氣派。朱元璋雖然嘴上罵他 “老貪心鬼”,心里卻對他放下了不少戒心。 洪武二十八年,湯和突然得了重病,先是中風失語,后來連走路都困難。 消息傳到南京,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這位與自己相伴一生的老兄弟,真的要走到盡頭了嗎?但多年的猜忌心讓他無法完全相信,他決定親自去探望湯和。 朱元璋的車駕來到湯和府邸時,湯和已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看到朱元璋走進房間,湯和眼中泛起淚光,掙扎著想要起身行禮,卻怎么也動不了。他只能躺在床上,流著口水。 朱元璋璋看著眼前這個形容枯槁的老兄弟,想起了兩人小時候一起放牛的日子,想起了戰(zhàn)場上并肩作戰(zhàn)的歲月,心中百感交集。 當朱元璋問湯和還有什么心愿,湯和只是不停地流淚,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子孫,又指了指朱元璋,意思是希望皇帝能照顧自己的家人。 朱元璋看著湯和這副模樣,心中最后一絲疑慮也煙消云散了。一個連話都不會說、連路都不會走的老人,還能對皇權(quán)構(gòu)成什么威脅呢? 這時的朱元璋,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這是他當了皇帝后,少有的真情流露。 朱元璋走后不久,湯和病死家中,年70歲。朱元璋下令輟朝三日,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謚號 “襄武”,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與其他五位公爵相比,湯和的結(jié)局無疑是最幸運的。徐達、常遇春、鄧愈雖然也得了善終,但都死在朱元璋大規(guī)模清洗武將的“藍玉案”之前;李善長、馮勝則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只有湯和,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隱忍,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安享晚年,得以善終。 湯和的子孫也得到了朱元璋的照顧。他的長子湯鼎繼承了信國公的爵位,后來在征討云南時戰(zhàn)死;次子湯晟、三子湯昺都擔任了朝廷官職;孫子湯文瑜更是被朱元璋封為指揮僉事。 湯家成了洪武年間少數(shù)幾個能保全下來的功臣家族之一。 |
|
|
來自: 飛翔eagi56anp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