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的時候,熱情點,做人生的加法,多跟不同的人往來,有利于增長閱歷。 到了一定的年紀(jì),薄情點,做人生的減法,退出一定的圈子,有利于提高生活質(zhì)量。 不同的年齡段,就該做不同的事兒。 在很多人看來,退出圈子,這是極其不合群的行為,簡直就像是異類。 異類,不過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標(biāo)簽罷了。人生在世,就該自己怎么快樂怎么來。 到了中年,做個薄情人,逐漸退出這幾個圈子,總是沒錯的。
一、退出“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圈子。 是否退群的標(biāo)準(zhǔn):這個圈子,是否讓自己感覺到舒服。 感覺到舒服,那就不需要退群;感覺到不舒服,那還是退群吧。 肯定有人會疑惑,如果大部分的圈子,都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呢? 那就退出大部分的圈子。退群,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想想,跟那些虛偽、做作的人往來,你真的有所獲益嗎?沒有獲益,只會糟心。 既沒有獲益,也讓自己糟心,那為什么不斷絕跟他們的關(guān)系呢? 讓自己舒服,這是最關(guān)鍵,也最重要的。如果自己感覺到不舒服,哪怕跟老板、精英往來,也沒有意義。 與其糟心,不如退群,讓自己過得稍微快樂一點。
二、退出“格格不入”的圈子。 所謂“層次不同,不必強融?!?/span> 這個圈子的層次,跟你的層次,顯得格格不入,那你就不必融入其中了。 別人趨向于A道路,你趨向于B道路,你們都不是一路人,那融入其中,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如果這人的三觀,跟我的三觀,并不一致,那我就不會跟他說太多,只會各走各路。 這,看似孤獨的選擇,實際上是一種通透,以及超脫。 糾纏,或者勉強,總是沒有意義的。糾纏,無法帶來感情,只會帶來厭惡;勉強,無法帶來快樂,只會帶來痛苦。 若為自由故,一切皆可拋。
三、退出“存在道德綁架嫌疑”的圈子。 年輕的時候,經(jīng)歷得少,不知道“道德綁架”是怎么回事,也就傻乎乎被人利用了。 吃過的虧多了,也就慢慢地明白,這所謂的道德綁架,就是別人用來牟利、控制人的手段。 比如說,親戚找你借錢,滿嘴巴“你要重視親情”。這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假如,你碰到類似的情況,你會選擇借錢嗎? 基本上,都會選擇借錢,因為你害怕拒絕了親戚,就會導(dǎo)致雙方關(guān)系破裂。 但我要跟你說,害怕拒絕,會導(dǎo)致更嚴(yán)重的問題。后續(xù)別人欠錢不還,你也奈何別人不得。 人情歸人情,錢財要分明。 面對道德綁架,沒必要在乎,也沒必要緊張,管他三七二十一,統(tǒng)統(tǒng)退群,讓這些人道德綁架空氣去吧。
四、退出“早已不再聯(lián)系”的圈子。 你從A公司離職了,那你跟A公司的圈子,還會有往來嗎? 基本上,都不會有什么往來了。哪怕是里邊的同事,也基本都變成陌路人了。 因為賺錢,而聚集在一起的同事、領(lǐng)導(dǎo)、老板,最終也會因為不再賺錢,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各走各路,不再往來。 所謂多年未見的老同學(xué),也是如此。在畢業(yè)、各走各路的那一刻,雙方就已經(jīng)淪為陌路人了。 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這就是現(xiàn)實。 對于多年沒有聯(lián)系的老同學(xué)、老同事,就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了。刪除、屏蔽、分離,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邊,感情總是短暫的。誰過分期待,誰也就輸了。 薄情點,斷舍離,乃是生存的利器。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