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易經》流轉,悟古今智慧 車曉浩 乙卯年的苦夏,越城嶺下的新寧縣城像被扔進了火爐。日頭剛爬過東邊金紫嶺的山脊,寬闊的柏油路面就蒸騰起白花花的熱氣,蟬在老樟樹上扯著嗓子嘶鳴,連穿堂風都帶著灼人的溫度。 我所熟知的諸多友人,家家戶戶紛紛選擇逃離城區(qū),去偏遠大山深處的麻林、黃金享受清涼。我沒有從眾外出,而是手捧一冊《易經》蝸居室內,開始了安靜溫習經典之旅。在中華傳承千年的精華典籍中,最讓我動心的莫過于《易經》了。手中這本精裝本《易經》,厚達440頁,是我所購的各種易經版本中體例最完備,注解最詳盡且易于理解的古籍。 《易經》的誕生,如同一盞跨越千年的明燈,照亮了中國古文化從卜筮的神秘迷霧走向人文理性的漫漫長路。它不僅鐫刻著華夏文明的起源與演變軌跡,更凝結著古人對宇宙、生命及萬物運行法則的深邃思考。傳說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在黃河邊畫出八卦,那最初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原是古人對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的描摹。從殷商時期作為占卜工具的甲骨裂紋,到后來演化出的卦象體系,《易經》完成了從非理性占卜到近乎理性模型推斷的轉變。周文王被囚羑里時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變化里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哲思;孔子晚年韋編三絕,為《易經》作傳,讓這本占卜之書徹底掙脫了龜甲的束縛。即便因時代局限,它始終帶著一層卜筮的朦朧色彩,使得迷信與科學在其中交織纏繞,卻更留待后人細細甄別。 在《易經》的智慧體系中,“時”與“中”宛如兩把鑰匙,打開了指導人行為的大門。這種“時中”哲學,是古人在千百年生存實踐中淬煉出的生存智慧,塑造了中國人既積極進取又懂得待時而動的獨特品格,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中”所蘊含的中庸之道,并非世人誤解的平庸保守,而是一種精準把握事物本質的智慧。書中批注的“中爻為貴”四個字,指的是每卦六爻中,第二爻與第五爻最受重視。就像《乾卦》的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前者是潛龍初顯的穩(wěn)健,后者是居高位而不驕的中正。它要求我們如天地自然般在正道中運行,既不過分張揚,也不消極退縮。就像四季輪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皆有其節(jié)度,過則為災,不及則為憾。為人處世亦是如此,說話留有余地,做事把握分寸,在平衡中尋求發(fā)展,在穩(wěn)健中追求突破。這種“中”的智慧,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事中找到立足點,既不隨波逐流,也不特立獨行,在恰到好處中實現自身價值。 “時”的內涵則更為豐富,它是對時機的敏銳洞察與靈活運用。識時之義,是要我們看清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明白當下所處的階段,不盲目行動;知時之行,是在認清時機后,知道該采取何種行動才能順應時勢;用時之機,是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待時而動,是在時機未到時保持耐心,積蓄力量,不焦躁冒進;觀時之變,是時刻關注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時行時止,是懂得在恰當的時候發(fā)力,在必要的時候收手,與天地萬物的節(jié)奏相協調。我們常聽人所說“否極泰來”的故事,說的是《否卦》到了六爻盡處,便會轉為《泰卦》,就像陰云再厚,也擋不住太陽出來。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者,無不是深諳“時”道之人,他們懂得在時代的浪潮中順勢而為,于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局勢變化時靈活轉身。 《易經》的魅力,正在于它將“時”與“中”完美融合。“中”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時”是建功立業(yè)的契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中”的根基,“時”便成了投機取巧的工具;沒有“時”的把握,“中”便成了固步自封的枷鎖。這種智慧指引著古人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安身立命,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如今,我們站在新的時代節(jié)點上,依然能從《易經》中汲取養(yǎng)分。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我們需要“中”的沉穩(wěn)來堅守本心,也需要“時”的敏銳來抓住機遇?;蛟S《易經》中仍有一些帶有卜筮色彩的內容,但只要我們以理性的眼光去審視,以辯證的思維去解讀,便能剝離迷信的外殼,汲取其中的智慧精華。 《易經》的流轉,是一部中國古文化的進化史,它見證了人類從蒙昧到理性的成長過程。而“時”與“中”的智慧,如同埋藏其中的瑰寶,等待著我們去發(fā)掘、去踐行,讓古人的生存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合上書頁時,暮色已漫過金紫嶺的山梁,閉目養(yǎng)神時隱約能聽見夫夷江湯湯流水聲。忽然明白,《易經》里的智慧從不是故紙堆里的文字,而是流淌在日用倫常里的呼吸——是周掌柜抓藥時的精準,是老槐樹扎根的沉穩(wěn),是識時者待機而動的篤定。它讓我們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里,既能聽得見風的方向,又守得住心的坐標,這或許就是千年經典最動人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銀行湖南省新寧縣支行退休干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新寧縣作家協會主席。) ![]() 延伸閱讀: 榮芳菲:心耘三重境,灌溉自澄明——何俊良《耘心亭三柱聯》賞析 張亦斌:真情一片書故園——簡評何俊良對聯中的家鄉(xiāng)情懷 【愛我邵東· 大家書俊良聯1】將軍共情揮毫,二十二人書《邵商》,還有點評!您怎么看? 李海河:慟爺老境太頹唐 加我白衣何遽急/何俊良先生《挽父親寬平公》聯賞析 是您的厚愛與支持 才有《綠汀文萃》 光榮的今天和將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