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李默曾談起自己的兩個朋友。 大劉生活很節(jié)儉,日常開銷上,他能省則省,每月按時存錢。 阿強則信奉及時行樂,平時花錢大手大腳,非常瀟灑,還經(jīng)常嘲笑大劉過得太寒酸。 可到中年后,兩人的情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由于沒有多少存款,阿強經(jīng)常憂慮家人生病、孩子學(xué)費等現(xiàn)實問題,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而大劉,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意外狀況,卻總能掏出積蓄來及時應(yīng)對。 不僅如此,他還能偶爾帶家人出去旅游,生活穩(wěn)定而從容。 正如李默所說:中年以后,你的生活質(zhì)量,完全取決于你的存款。 30歲后,人生步入責(zé)任與風(fēng)險并存的階段。 買房買車、人情往來、養(yǎng)育孩子、贍養(yǎng)父母、抵御風(fēng)險……每一項開支都需要金錢來支撐。 有沒有存款,你的生活真的會完全不一樣。 1 作家羅斌說,中年人的狼狽,往往從賬戶余額的蒼白開始。 30歲以后,隨著成家立業(yè)、父母老去,生活到處都是窟窿和缺口,需要金錢填補。 沒有存款,你就只能被現(xiàn)實的驚濤駭浪徹底沖垮。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早年雖然收入頗豐,但卻是個典型的月光族,人生信條就是及時行樂。 工作之余,他到處旅行打卡,住的都是星級酒店,吃個盒飯都要花上300。 就這樣,他工作了十幾年,幾乎沒攢下什么錢。 朋友曾經(jīng)善意地提醒他:“還是有點積蓄心里踏實,萬一攤上事兒怎么辦?” 竇文濤總是不以為然。 直到有一天,竇文濤母親突發(fā)腦梗住進ICU,需要一大筆治療費。 看著自己空空如也的銀行卡,他手足無措,只好硬著頭皮跟周圍的人借錢。 可很多朋友根本不相信他沒錢,都不肯借錢給他,甚至還擠兌挖苦他。 那一刻他才明白,沒有存款,你的生活是不堪一擊的,你也將毫無尊嚴(yán)與體面可言。 沒有人可以預(yù)料,生活會在什么時候給你當(dāng)頭一棒。 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上有老、下有小,沒有金錢支撐,你只能處處碰壁,狼狽不堪: 父母生病,需要高額的醫(yī)療費,你只能四處借錢、低聲求人; 孩子升學(xué),你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卻只能因囊中羞澀而無奈放棄; 在職場里,即使遭受不公你也不敢輕易離職,怕斷了收入來源…… 沒有存款的中年人,渾身都是軟肋,稍有差池,生活就會徹底亂套。 存錢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你生活的容錯率。 人過30歲,囊中飽滿,就是你最大的資本。 你存下的錢,不僅能讓你擁有對抗生活的底氣,也能為你的家人撐起一片安穩(wěn)天地。 ![]() 2 曾在《人物》雜志里看過一句話: 存款就像一把保護傘,將有它和沒它的人分隔出不同的生活軌跡。 人到中年,卡里沒余額,就只能被現(xiàn)實逼到墻角;有存款,才能笑對生活的顛簸。 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一直都有儲蓄的習(xí)慣。 梁啟超生活儉樸,除去生活必需,他會把余下的工資、津貼、稿費等,全部拿去投資儲蓄。 因為這些投資儲蓄,他在流亡日本時,仍可保證家中開支。 他寫信給妻子:“所存之銀,望常以二百金存于大人處,俾隨時可以便用。” 他還提早給子女留了一大筆錢,將來用作他們的留學(xué)費用。 后來,他因為尿血癥要長期住院,治療費用和藥物開支,都是很大一筆錢。 但他不僅能全額支付,還額外花錢,請了最好的護工來照顧自己。 厚實的家底,最終讓他的病得到徹底治愈。 芒格說:存錢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有錢時多么幸福,而在于你沒錢時多么難堪。 30歲以后,成年人的世界就充滿風(fēng)險與變故,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個先來。 而存錢,就是一個人最大的遠(yuǎn)見。 腰包里多一些銀兩,你就能從生活的壓力中暫時解脫出來。 在最無助時,它還能助你熬過那些最難的日子。 人生步入中途以后,生存最大的保障,就是銀行卡上的數(shù)字。 一筆存款,也許不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卻能幫你解萬般憂愁。 當(dāng)你有了一定積蓄,那些困擾你的痛苦和煩惱,都會隨錢包的鼓起而消散。 ![]() 3 理財專家周翔說: 存錢的意義,在于它既是抵御風(fēng)雨的盾牌,也是解鎖人生新可能的鑰匙。 30歲以后,生活兵荒馬亂,充滿動蕩不安。 口袋里的積蓄,卻能為你筑起一道防線,讓你在現(xiàn)實風(fēng)浪里,始終保有選擇的自由。 媒體人李明說過他的兩次工作變動。 第一次變動,是遇到了一個更好的工作機會。 但當(dāng)時因為拿了單位的北京落戶指標(biāo),李明在離職時,必須賠付公司20萬。 但他卻毫不遲疑地拿了出來。 很多同事都感覺不可思議,因為他們單位工資也不算多高,而李明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竟能一下拿出20萬違約金。 后來才知道,原來李明非?!皳搁T”,平時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 他的薪水,每月一到賬,他就存80%到賬戶里。 這個習(xí)慣,他從工作開始就一直在堅持,幾年下來慢慢攢了二十多萬。 過了幾年后,靠著存錢,他又迎來了第二個事業(yè)轉(zhuǎn)折點。 當(dāng)時,他手上的存款超過30萬,于是決定出來創(chuàng)業(yè),做跨境電商。 他估算過,即便完全沒有收入,這些存款也夠他在北京生活一年。 于是他大膽地投資,成立公司,招募人才,尋找項目…… 憑借持續(xù)投入,公司逐漸打開市場,生意越來越好,他的個人收入也翻了幾倍。 作家馬德說,存錢,是一種積極地與生活過招的態(tài)度。 某種意義上,存下的錢,就是你的資源;而資源,就是你破局的能力。 沒有存款的人,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卻不敢輕易辭職,生怕斷了收入; 而有存款的人,卻能瀟灑遞上辭職信,轉(zhuǎn)身投入新的賽道。 30歲后,唯有厚實的積蓄,能讓你擺脫生存焦慮,給你不斷重啟的機會。 多存一點錢,你生活的底氣就會更足,你人生的選擇也就更多。 4 王爾德說:我年輕時,以為錢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等老了才知道,真是這樣。 30歲以后,存款是你的護身符,也是渡你的船。 如何科學(xué)又高效地存錢,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實用的小方法。 1. 10%法則 每個月發(fā)薪后,將你收入的10%額外存起來,這就是“10%法則”。 例如,每月5000元,那么應(yīng)該存500元。 它可以確保你每月都有存款,并能幫你養(yǎng)成強制儲蓄的習(xí)慣。 一旦施行這個方法,除非特殊情況,必須保證不破例。 只要你每月堅持下去,積少成多,慢慢你就會得到一筆可觀的金額。 2. 三六五法則 所謂“365存錢法則”,就是每天挑1~365中的一個數(shù)字來存錢,數(shù)字不能重復(fù)。 一年之后,你能存下多少錢? 66795元。 你可以畫365個格子,把1~365的數(shù)字填進去,每存一筆錢,就在那筆錢對應(yīng)的數(shù)字上畫個叉。 ![]() 錢多的時候多存,錢少的時候少存,每天都要堅持存。 3. “消費等額”儲蓄法 每當(dāng)你進行一筆非必要的沖動消費或享樂型消費后,立刻存入一筆與消費金額相等的錢到儲蓄賬戶。 比如你沒忍住買了一雙非必需的新鞋,花了800元。 按照這個方法,買完后,立刻強制自己往儲蓄賬戶轉(zhuǎn)800元。 儲蓄金額直接與“額外”消費掛鉤,不僅能抑制你的沖動消費,還能讓你真正存下錢來。 ▽ 近些年,豆瓣上興起一個“省錢小組”。 有超過400萬的網(wǎng)友,在這里分享自己省錢存錢的日常: 能坐1塊錢的公交,就不坐4塊錢的地鐵; 以前1000塊買一雙球鞋,現(xiàn)在1000塊生活一個月; 午飯自己帶,每個月多存800塊…… 有人說,何苦過得如此擰巴? 但成年人的世界,永遠(yuǎn)是錢到用時方恨少。 存錢的最大意義,就是不管做錯什么,都有可能及時彌補;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能從容處之。 30歲以后,賺錢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學(xué)會存錢。 手里有了足夠存款,當(dāng)生活突然翻臉時,你才能依舊保持體面,始終掌控主動權(qu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