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門河頭的不夜之埠 ![]() 今瑞安市區(qū)西門菜市場一帶, 是瑞安舊城飛云江下游內(nèi)河的古埠頭——西門河頭的遺址?,F(xiàn)在的西門街80號、82號、84號、86號等幾間樓房的地基,就是當年的碼頭原址,那時此處水深2米余;碼頭邊就是西門街,緊挨著永勝門(瑞城西門)。 ![]() 當年,這里河面開闊,船只擁擠,碼頭邊店鋪林立,人群川流不息,呈現(xiàn)“坊鋪聯(lián)袂千家市,艫艋穿梭萬斛舟?!保ㄈ鸢参氖逢人拊S希濂之詩句)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西門河頭瀕臨飛云江,與江邊埠頭一路之隔,內(nèi)河通向溫瑞塘河,所以便成為瑞安城貨運的中轉(zhuǎn)站。瑞安西部山區(qū)以及文成、泰順、平陽等地的山貨,通過飛云江航道,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此。柴爿、木頭、毛竹、木炭以及甘蔗、毛芋、蠶絲、絡(luò)麻、糧食、水果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先充塞于此,再通過溫瑞塘河的船只運往莘塍、塘下、麗岙、梧田乃至溫州。瑞安的特色農(nóng)副產(chǎn)品備受各地人民群眾青睞,如陶山甘蔗、婁渡蘿卜、外桐橄欖、順泰毛芋、潘岱黃桃、三都楊梅等都聞名遐邇,亦都通過此轉(zhuǎn)運。 民國初,這里設(shè)立了多個辦事處,如大峃人設(shè)大峃公所(后來的物資局原址)、泰順人在此建泰順公所,本城人開的蔡正和山貨行、仁記炭行都有一定的規(guī)模。后來大峃人、泰順人定居在這一帶的也特別多。其他較有名的,如方記廣興和酒坊、徐記豐和醬園、新同昌鞋店、高記、勝利炭行等。埠頭邊上的點心店、客棧有數(shù)間,還有八間漁行店、中草藥店與其他店鋪。鐵鋪的生意也特別紅火,打造鐵釘(與洋釘不同)、鐵錨、鐵鏈等,供船上之用。近鄰的竹木街、竹排頭是毛竹與木頭、炭的貿(mào)易市場。所以這一帶集市交易頻繁,店鋪生意興??;水上船只穿梭不絕;岸上人來人往,比肩接踵。地上到處是散落的柴末、炭粒、松毛,引得附近的小孩們爭相抓掃,拿回家里當柴燒。每逢年節(jié),這里的民間喜慶氣氛更加濃烈,唱瑞安鼓詞、演古裝戲、抬佛踩街、搭花門竹等活動頻繁舉行,真是一個不夜之埠。 夏天,擔班們赤著膊,肩搭披肩,腰系腰帶,腳穿草鞋,在岸上、跳板上、船上,上上下下。有錢的穿著比較講究:上穿廣東衫,腳穿新同昌制的車皮底布鞋。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穿三港紗(又名仙云紗、香云紗,硬若砂紙,軟若綿綢,由桑蠶絲為原料織成,夏天穿在身上,非常涼爽)。三港紗為瑞安高樓一帶的特產(chǎn),由本地蠶絲與麻混紡而成,穿在身上輕柔涼爽,可與“杭紡”媲美。抗戰(zhàn)時期,一度稱“杭紡”。 當年這里晝夜的情景,正是“隔岸鶯啼穿柳浪,憑欄水繞過行舟”(瑞安詩詞協(xié)會會長詩人蔡圣棟撰聯(lián)),如今回想起來還令人神往,催人回味。 ![]() 特色建筑和民國名人 ![]() 西門河頭一帶有特色的建筑要數(shù)大峃公所、泰順公所和蔡正和(主人蔡鴻初,人稱蔡寶相)山貨行最有名。位于瑞安玉海辦事處西門河頭社區(qū)西前街36-38號的蔡正和山貨行的房子很顯眼,坐南朝北,是中西合璧的二進院落。我們從外圍觀望,整幢房子的門樓外墻都是扁磚砌成,儼然像一座古代城堡,非常堅固。據(jù)住戶反映,這里的墻體用錘子都難以敲出洞來,墻內(nèi)塞滿了鋸末用來防潮。大門門額上嵌著一塊大青石,上刻“正和”兩個顏體大字,自右至左凸出(陽文),是民國時期浙江督軍盧永祥所書??上А拔母铩背跗诒粴?,至今下落不明。 前一幢為小洋樓,西式柱子上的磚雕是遠赴安徽涇縣購置的,共24方(現(xiàn)保留20方),鑲嵌在門樓南面的六根磚砌檐柱上。其中10方采用中國畫條幅式花鳥圖,站在磚雕之前,你也許會覺得自己是站在一幅幅中國畫之前:孔雀佇立于玉蘭花邊,秋雁漫步于蘆塘之間,蒼鷹高踞于蒼穹之上,梅花鹿昂首挺立……另10方雕有佛手、大麗菊、桃花、小鳥等,均精雕細鑿,栩栩如生,有很強的立體感。 ![]() ![]() 第二進主樓是傳統(tǒng)中式建筑,白墻黛瓦,翼角高翹,雕梁畫棟,瀝粉堆金。東西兩廂各三間,顯得錯落有致,和諧氣派。中間有寬大的天井,類似北京的四合院。屋后有一個別致的小花園,假山、水井、花木等樣樣俱全,為當時瑞安城僅有的兩處私家花園之一。 據(jù)說蔡鴻初祖居莘塍周田村,出身農(nóng)民,他依托飛云江這條天然航道在瑞安西門經(jīng)營山貨行,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積累了大批財富,才有資本建造如此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的樓屋?,F(xiàn)在,此屋已被列入市文保單位。 蔡鴻初的兒子蔡屏周(1886—1959),是這一帶的知名人士,史學家周予同是他的妹夫。瑞中畢業(yè),1916年9月東渡日本,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體育系。1922年畢業(yè),回國后先后任武昌、上海、北京、成都、四川等幾所知名大學的教授、系主任。民國時期,曾受聘擔任第四、六屆全國運動會的籌備工作并擔任裁判長,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教練與運動員,著有《體育運動教學》《游泳訓練法》等書。 ![]() 西門還有一個有名的拳師全文奎(綽號“常山雞”)(1904—1975),原飛云街道云周上埠人,住西門街。一生收徒幾百人,同瑞城武術(shù)名師南應(yīng)柳(綽號“番鴨柳”)齊名。全文奎身高1.85米,鞋碼47,力大無窮,據(jù)說曾一拳打死一頭牛,挑800斤重的貨物還能行走如飛。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秋,在溫州五縣首次武術(shù)擂臺賽中,年僅28歲的全文奎奪得甲組第一名,曾被上海中央銀行聘為保鏢,解放后被聘為瑞安城關(guān)醫(yī)院傷骨科醫(yī)生。 ![]() 八個自然村及兩大姓氏 ![]() 瑞安城關(guān)西門的范圍包括中花、瓦窯、竹排頭、旗桿、河匯、花園橋、木排坦、西河頭等處(《娘娘詞》開頭報的四句地名:“中花(李氏)、瓦窯、竹排頭;旗桿,河匯,花園橋;車水巷透樹排坦,沙城內(nèi)外西河頭”,像是一首七言絕句,通俗、上口、好記)。建村歷史已查的有瓦窯黃姓、中花(李氏)與旗桿李姓。西門瓦窯的黃氏是這里的大姓,戶數(shù)、人口最多,共150余戶,530余人(西門共700余戶,2600余人)。其他姓氏依次是林氏、陳氏、姜氏、李氏、丁氏(回族,20余戶)。 黃氏的始遷祖是南宋末的黃朝署,字光瑞,號松野,南宋時的進士,官任溫州通判。據(jù)《瑞安黃氏誌》記載,他是宋寶佑間先從福州長溪遷到永嘉,再從永嘉遷入瑞邑西城外,至今有760余年的歷史了。瓦窯黃氏一族人丁興旺,是官宦人家,譜書上寫的是“一門三進士,四代七人為官”。黃府老屋原為五開間,二進,兩廂走廊,明至元間毀于火,廢墟成為大道坦?!叭嗣窆纭睍r屋基被挖,1958年村民還見到被毀后的屋基,周邊有三級大條石、大石盤留下的深坑。其他姓氏的譜牒不詳,待查。 中花(李氏)是譽稱“沈百萬”的慈善家龍頭李孟奇的第六子洪夫,自明朝景泰(1450—1457年)年間遷居;據(jù)瑞安市地名志和李氏宗譜記載:李氏西門肇基始祖是李公熙基(凌),諱凌霄,號肇基,泰順山溪龍斗人。因慕瑞安西門山環(huán)水繞,氣候宜人,故率眷遷居此地,建大宅院,庭前豎立兩對旗桿(夾)(科舉時,舉人可以在祠堂或自家門前樹旗桿夾(石)一對,中插旗桿;兩對旗桿,桿頂有方形凹斗為進士及第),旗桿頂懸掛航標燈,照明濠河航路,故此地名曰“旗桿”。李氏祖肇基以來,距今已300余年了,子孫繁衍已十余代?!拔幕蟾锩鼻捌旄蛫A猶存,之后便完全被毀壞?,F(xiàn)在西門廊亭建成,門前豎一根杉木長旗桿,紅旗飄揚,以紀念李姓始遷祖肇基之功。 (本文素材由蔡圣棟、劉榮娒、王煥友、黃金良、何光新、涂國堯等人提供。) 美編:小 葉 審讀:何光明 ![]() ![]() ![]()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脈源遠流長,人文淵藪,大家垂范,素有“東南小鄒魯”之譽。為了進一步挖掘地方歷史、弘揚傳統(tǒng)文化,記錄瑞安這座東甌古城風土人情及城市變遷,《瑞安印記》編輯部特向全社會廣泛征集歷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經(jīng)采用將奉上稿酬。同時熱忱歡迎社會各界為《瑞安印記》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
|
|
來自: 姜彬uhls5k0qmy > 《瑞安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