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說過菜人嗎?菜人,顧名思義,就是當(dāng)成菜的人。 特別是在古代兵禍橫行饑荒年代,百姓在食不果腹,性命堪憂的情況下,為保全性命,就會出現(xiàn)“人相食”的現(xiàn)象。而市場上出賣的供食用的人,謂之“菜人”,有時都不如狗肉貴。 ![]() 明末著名學(xué)者、詩人、抗清斗士屈大均,曾目睹過崇禎末年人吃人的慘狀,尤其是那些人當(dāng)成菜一樣被宰殺。 清軍進入廣州的第二年,由于兵亂,廣州發(fā)生了大饑荒,出現(xiàn)了“人自賣身為肉于市”的慘劇。 為此,屈大均還寫了一首詩,叫《菜人哀》。 歲大饑,人自賣身為肉于市曰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 夫婦年饑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cè)藸巼L。 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饑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盡余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 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歸得終老。 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 這首詩的內(nèi)容也很容易理解,詳細敘述了在災(zāi)荒之年,有一對窮人夫妻,已經(jīng)快要餓死了,妻子自愿到市場做菜人,換了三千錢回來給丈夫,讓丈夫回家,一小片肉就可以幫助你行走一里。 丈夫含著淚拿著錢往回走,心中不忍,又回過頭來找妻子。但此時妻子已經(jīng)被砍斷手臂,掛在市場中售賣了。 售賣的場景也寫得很清楚,身上成色好的肉烹煮著香氣四溢,乳房的肉做成餛飩后人們爭相品嘗。兩只胳膊被砍下來,掛在架子上了,屁股上的肉被用來做湯。而更為凄慘的是,為了保證肉的新鮮,竟然不讓斷氣…… 讀完,不禁感覺,這是何等的一個人間慘??! ![]() 清朝大才子紀曉嵐在其《閱微草堂記》中講了一件事: 說在景城西邊,有幾座荒冢,仆人給紀曉嵐說:這是周某子孫的墳,因為一個善舉得以延續(xù)三世。 那是在崇禎末年,年下大亂,加上蝗災(zāi),草根、樹皮都被吃光了,有人開始吃人肉。一些婦女和幼童被賣到市場,被稱為“菜人”,而屠殺者,像割豬一樣割人肉。 這個周氏的先祖,到一家飯館吃飯。誰知這個飯館的屠夫竟然拉出兩個女子,一刀砍下一女子手臂。周氏的這個先祖急忙阻止,此時一女子已死,另外一女子哀呼求救。周氏先祖花錢買下了活著的女子,并后來納為妾。 這個女子為周家生下了一男孩,周家得以延續(xù)了三代才絕后。人們都說,本來周家本來是生不出兒子的,就因為這個善舉才多延續(xù)了三代。 ![]() “景城西偏,有數(shù)荒冢,將平矣。小時過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孫,以一善延三世者也。'蓋前明崇禎末,河南、山東大旱蝗,草根木皮皆盡,乃以人為糧,官吏弗能禁。婦女幼孩,反接賣于市,謂之菜人。屠者買去,如割羊豕。 周氏之祖,自東昌商販歸,至肆午餐。屠者曰:'肉盡,請少待。'俄見曳(注:牽引)二女子入廚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來!'急出止之,聞長號一聲,則一女已生斷右臂,宛轉(zhuǎn)地上;一女戰(zhàn)栗無人色。見周,并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周惻然心動,并出資贖之。一無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攜歸,因無子,納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紅絲,自腋下繞肩胛,宛然斷臂女也。后傳三世乃絕。皆言周本無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p> 翻來中國的歷史,伴隨著天災(zāi)人禍,最讓人感嘆的就是“人相食”或者“易子相食”…… 難怪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曾這樣寫道:“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