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酒真的能放松和解壓嗎?我只是周末小酌一下,應該沒什么問題吧?適度飲酒和完全不喝,哪個更健康?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那么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在這期Huberman Lab節(jié)目中,斯坦福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Andrew Huberman深入剖析了酒精對人體的影響機制,并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最佳的飲酒量,就是不喝酒。 ![]() — 1. 酒精本質上就是毒藥 你可能不知道,酒精其實就是一種毒藥。 酒精有三種類型:異丙醇、甲醇和乙醇。前兩種毒性極強,只有乙醇相對適合人類食用,但它仍然有毒,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 當我們喝酒時,酒精會在肝臟中經歷一個“解毒”過程:乙醇首先被轉化為乙醛,然后再轉化為乙酸。聽起來很復雜,但你只需要記住一點:在這三種物質中,乙醛的毒性最強。 換句話說,當你喝酒時,你的身體實際上在做這樣一件事:把一種毒藥(乙醇)轉換成毒性更強的毒藥(乙醛),然后再把它轉換成相對安全的物質(乙酸)。 ![]() 問題是,如果你的身體來不及完成這個轉換過程,有毒的乙醛就會在體內積聚,對細胞造成更大的傷害。而負責這個轉換過程的肝臟細胞,無論如何都會承受巨大的傷害。 — 2. 酒精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酒精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既能溶于水,也能溶于脂肪。這意味著酒精可以輕松穿過身體的所有屏障,包括保護大腦的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大腦。 ??短期影響 -理性思考能力下降:酒精會抑制前額葉皮層,這個區(qū)域負責思考、規(guī)劃和控制沖動。所以喝酒后,人們更容易做出沖動的決定。 -記憶受損:當酒精濃度過高時,海馬體中的神經元活動會被完全關閉,導致完全無法形成新的記憶。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喝醉后經?!睌嗥?。 ??長期影響 即使是規(guī)律性的適度飲酒(比如每周末喝幾杯),也會對大腦造成持久的改變: -控制沖動和習慣的神經回路被加強到 -負責理性決策的神經回路被削弱 結果就是:即使在不喝酒的時候,這些人也變得更加沖動,更容易做出不理性的決定。 — 3. 酒精讓你更焦慮,而非更放松 很多人喝酒是為了改善心情,但酒精實際上會徹底破壞你的情緒調節(jié)系統(tǒng)。 血清素是大腦中負責調節(jié)情緒、自我認知和幸福感的重要神經遞質。當酒精在體內轉化為乙醛時,會直接干擾血清素相關的神經回路。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剛開始喝酒時,情緒回路會變得異?;钴S,讓人感到興奮和愉悅。但這種“假性快樂”很快就會消失。通常喝到第5、6杯時,情緒回路會開始疲憊,人會失去警覺性,最終失去意識。 但最具破壞性的影響是酒精對壓力系統(tǒng)的長期改變。酒精會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平衡,這個系統(tǒng)原本負責調節(jié)我們對壓力的反應。結果是,經常飲酒的人體內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會顯著升高,這意味著即使在不喝酒的時候,他們的基礎壓力水平也比正常人高得多。 研究表明,即使不是每天都喝酒的人,只要有長期飲酒習慣,就會發(fā)生三個方面的變化: 1??不喝酒時壓力水平增加 2??不喝酒時情緒和幸福感下降 3??大腦神經回路發(fā)生改變,讓人想要喝得更多,只是為了回到開始喝酒之前的正常狀態(tài)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為了應對酒精造成的壓力和情緒問題,人們需要喝更多的酒。 最終結果是:對壓力的抵抗能力變弱,基礎壓力水平升高,整體情緒狀態(tài)更差。 這完全顛覆了“喝酒能放松”的觀念。事實上,酒精會讓你在不喝酒的時候變得更加焦慮、壓抑和脆弱。 — 4. 多少算“適度”? 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1-2杯或每周7-14杯,就足以對大腦造成可測量的損害。 很多人認為只有濫用酒精的人,或者每天每晚都在喝的人才會受到影響,但其實那些每周出去喝個一兩次的人,都屬于長期飲酒者! 補充一下,本文中的“杯”指的是標準杯(或稱酒精單位),通常來說一個標準杯含10克純酒精,可以參考下圖來換算自己喝了多少杯: ![]() — 5. 答案很明確 讀到這里,相信你已經明白為什么Andrew Huberman會說:“最佳的飲酒量就是不喝酒?!?/span> 這不是道德說教,而是基于大量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睡眠質量、更穩(wěn)定的情緒、更強的專注力和更好的長期健康,那么拒絕攝入酒精就是最好的選擇。 ![]() END 感謝您的閱讀! — |
|
|
來自: 優(yōu)優(yōu)的爸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