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經(jīng)疑惑: 為什么有些人吃得不多,卻像'喝涼水都長肉'? 為什么有些人胃口不錯,卻總是'干吃不胖',甚至日漸消瘦? 為什么有些人明明想減肥,卻越減越虛、越減越?jīng)]精神? 為什么有些人想增重,進補卻上火或毫無效果? ![]() 中醫(yī)有句精辟的總結:'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藏著我們體型密碼的鑰匙。 一、氣不足則胖:虛胖的根源在'氣'上想象一下:你身體里有個負責'燃燒'和'運輸'的鍋爐系統(tǒng)——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氣'。當這個鍋爐火力不足(氣虛),特別是脾胃這個'能源中心'動力減弱時,會發(fā)生什么? '燃燒'不給力: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充分轉化為能量(氣血),反而變成'半成品'——痰濕。 '運輸'效率低:氣不足,無法推動水液和代謝廢物的正常排泄,濕氣滯留體內。 '固攝'能力差:氣還負責固攝肌肉腠理。氣虛了,肌肉變得松軟無力,贅肉容易堆積,尤其腹部、臀部、大腿。 這類'氣不足'的胖,常表現(xiàn)為: 身體沉重,容易疲勞,稍微動動就氣喘吁吁。 肌肉松軟不結實,捏起來軟塌塌的,甚至感覺水腫。 食欲可能一般,也可能愛吃但吃完肚子脹、不消化。 舌頭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 大便往往不成形,黏馬桶。 《脾胃論》點明關鍵:'脾胃氣虛,則下流于腎... 是為重強。' 脾胃之氣虛弱,運化無力,濕濁下注,正是虛胖的重要機制。 二、血不足則瘦:干瘦的根源在'血'上 如果說'氣'是身體的能量和動力,那么'血'就是滋養(yǎng)身體的'營養(yǎng)液'和'潤滑油'。《景岳全書》直指核心:'血衰則形萎。' 當身體這臺精密的機器缺乏'血'的滋養(yǎng)(血虛),特別是當制造血液的'工廠'(脾胃)和'原料倉庫'(肝腎)功能不足時: '營養(yǎng)'跟不上:肌肉、皮膚、毛發(fā)得不到充足的血來濡養(yǎng),就像貧瘠土地上長不出豐茂的莊稼,人自然顯得干癟、枯瘦。 '滋潤'不到位:血虛則生內熱,這種虛火會進一步灼耗津液,使人更覺口干、皮膚干燥、甚至五心煩熱。 '根基'不穩(wěn)固:長期血虛,還可能累及精和陰,導致更深的虛損狀態(tài)。 這類'血不足'的瘦,常表現(xiàn)為: 體型消瘦,皮膚干燥缺乏光澤,甚至起皮屑,頭發(fā)枯黃易斷。 面色蒼白或萎黃,嘴唇、指甲顏色淡白。 常感頭暈眼花,尤其蹲下站起來時明顯。 心悸、失眠多夢,記憶力可能減退。 女性可見月經(jīng)量少、色淡或推遲。 舌頭顏色淡白,舌苔薄或少。 三、神奇方劑:調氣補血,回歸勻稱之美明白了根源,調理就有了方向。下面這兩個經(jīng)典方劑,一個專攻'氣不足'之胖,一個主調'血不足'之瘦: 治胖方(健脾益氣化濕湯):給'鍋爐'添火,運走濕濁核心思路:補氣(燃料)+ 健脾(核心動力)+ 利濕(清理廢料) 基礎方藥參考(需在醫(yī)師指導下化裁): 黃芪 30g:大補脾肺之氣,是提升'鍋爐'火力的主將。 黨參 15g / 太子參 15g:補氣生津,輔助黃芪,更溫和。 炒白術 15g:燥濕健脾,是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的得力助手。 茯苓 15g:健脾滲濕,像疏通管道一樣把多余水濕排出去。 澤瀉 10g:利水滲濕,加強排水力度。 陳皮 10g:理氣健脾燥濕,防止補藥滋膩,讓氣機運轉起來。 薏苡仁 30g:健脾滲濕,性質平和,長期調理尤佳。 炙甘草 6g: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適合人群:氣虛型肥胖(肌肉松軟、易疲勞、舌胖有齒痕、便溏)。 預期效果:提升精力,改善消化,緊致肌肉線條,促進水濕代謝,體重自然回落,身體感覺輕盈。 治瘦方(滋陰養(yǎng)血培土湯):給'土壤'施肥,灌溉全身核心思路:補血(營養(yǎng)液)+ 滋陰(深層灌溉)+ 健脾(促進吸收) 基礎方藥參考(需在醫(yī)師指導下化裁): 熟地黃 15-20g:補血滋陰,填精益髓,是養(yǎng)血的主帥。 當歸 10g:補血活血,讓補進去的血流動起來。 白芍 12g: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改善陰虛內熱。 阿膠珠 10g (烊化):血肉有情之品,補血效果卓著,尤其改善面色萎黃、皮膚干燥。 山藥 30g:平補肺脾腎之陰,兼能益氣健脾,是強壯后天之本的要藥。 制黃精 15g:氣陰雙補,尤其補脾腎之陰。 炒谷芽 15g / 炒麥芽 15g: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吸收,讓補進去的東西能被利用。 砂仁 6g (后下):行氣醒脾,防止滋膩藥礙胃。 適合人群:血虛型消瘦(面色萎黃無華、皮膚干燥、頭暈心悸、月經(jīng)量少色淡、舌淡)。 預期效果:改善面色和皮膚光澤,增加身體充實感,緩解頭暈心悸失眠,促進營養(yǎng)吸收利用,體重穩(wěn)步健康增長。 四、重要提示:辨證施治是根本本文所載方劑為思路示例,具體用藥、劑量必須由專業(yè)中醫(yī)師根據(jù)您的具體體質、癥狀、舌脈進行辨證調整。體質復雜交錯:很多人并非單純的氣虛或血虛,可能夾雜痰濕、瘀血、肝郁、陰虛火旺等。 比如: 胖人可能是'痰濕壅盛'或'濕熱內蘊',而非單純氣虛,此時盲目補氣可能適得其反。 瘦人也可能是'胃火熾盛'(消谷善饑)或'肝郁脾虛'(情緒影響消化吸收),而非單純血虛。 生活方式是基礎:無論是調理胖還是瘦,規(guī)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忌生冷油膩刺激)、適度的運動、舒暢的情志都是藥物發(fā)揮最佳效果的基礎保障。虛胖者尤需適度運動激活陽氣;干瘦者需保證充足營養(yǎng)攝入和良好睡眠。 耐心是關鍵:體質的調整非一朝一夕。無論是氣虛的虛胖還是血虛的干瘦,調理都需要時間和耐心,遵循醫(yī)囑,堅持治療。 身體的胖瘦,是內在氣血狀態(tài)寫下的外在詩行。讀懂氣與血的秘密,用中醫(yī)的智慧精準調理,才能讓身體回歸它本該擁有的勻稱與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