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的長河中,關于日本人祖先的探討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和神秘色彩的話題。長久以來,徐福東渡的傳說廣為流傳,不少人認為日本人便是徐福及其所帶童男童女的后裔。
徐福,這位秦朝時期的方士,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術,派遣徐福率領數(shù)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尋找傳說中的仙山和不死仙丹。徐福揚帆起航后便杳無音信,關于他的去向,世間流傳著諸多猜測,其中一種較為廣泛的說法便是他抵達了日本,并在那里繁衍后代,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這一說法在日本民間也有一定的市場,許多日本人對徐福尊崇有加,甚至將其奉為神明,為其立祠紀念。日本皇室成員也曾公開表示自己是徐福的后人,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的三笠宮親王在香港參加活動時,就激動地宣稱自己是徐福的后裔。 日本第 80 任首相羽田孜同樣自稱是徐福的后代,還曾兩次前往我國江蘇省尋訪 “徐福故里” 。在日本民間,更是組建了 “日本徐福研究會”,深入鉆研與徐福相關的傳說。
這部分人種在日本被稱作 “繩文人”,他們的出現(xiàn),讓人們對日本人祖先的認知有了新的方向。 繩文人大約在 1.6 萬至 3000 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神澤秀明等人通過對繩文人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推斷出繩文人大約在 3.8 萬 - 1.8 萬年前從大陸的團體分離并來到日本。 研究團隊從北海道禮文島發(fā)掘出的繩文時代后期女性遺骸的牙齒中提取 DNA,與生活在東亞的現(xiàn)代人的排序進行對比,得出了這一結論。從出土的石器來看,日本列島上距今 3 萬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人類生活,那時的石器主要是狩獵工具。
這表明繩紋人群在相對封閉的日本列島環(huán)境中獨立進化,與大陸人群之間幾乎沒有基因交流,逐漸積累了顯著的基因差異。對現(xiàn)代日本人 Y 染色體基因的研究也支持了這一點,所有日本人都有一組非常獨特的基因,而這種基因應該是從繩紋人群遺傳而來的。 除了繩文人,日本還有另一部分人種 —— 彌生人。彌生人大約在公元前 3 世紀出現(xiàn)在日本列島,他們帶來了新的陶器風格、青銅器、鐵器以及水稻種植技術。從體型和牙齒上,能明顯看出彌生人與繩紋人的不同。 彌生人的身材比繩紋人高大,頭骨相貌也有所區(qū)別,牙齒形態(tài)上,繩紋人以巽他型牙齒為主,而彌生人則是中國型牙齒?;蚍治霰砻?,現(xiàn)代日本的主體族群 —— 大和人的基因中,有 12% 左右來自古代的繩紋人,大部分基因來自古代彌生人。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彌生人是種植水稻的人群,水稻是中國南方地區(qū)的特產(chǎn),所以彌生人的源頭也許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對日本特有的兩種水稻的基因研究,似乎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一些支持。 從語言方面來看,日語中的許多發(fā)音跟云南納西方言頗有相似之處,這或許也能從側面佐證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與中國云南地區(qū)存在某種聯(lián)系。但據(jù)《史記》記載,徐福是齊地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一帶。所以,無論是繩文人還是彌生人,從基因角度而言,與徐福的關聯(lián)都不大。 由此可見,現(xiàn)代日本人應當是由多個人種群體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混血而形成的。他們的祖先不能簡單地認定為某個人或者某國人。雖然徐福東渡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他大概率并非日本人的祖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