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求諸己,是近十年學家庭教育之后,能感受到的,很多事,最后都是倒過來回到自己這里,前一句,是行有不得,這么完整的一句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是你怎么弄都沒辦法了,就只能靠自己。說到底,就是要到自己這里找解決辦法,很多時候,是要看到自己,改變自己,修正自己,往往就有答案了。 最近,被以責人之心責已,這句話給觸動。講真,起初聽到這句話從別人口中講的時候,心里有點輕蔑,切,這不是典型的PUA嗎?后來,這個話,慢慢品,發(fā)現(xiàn)把那些很容易評價,抱怨,指責的話,慢慢止住了,想想抱怨他人的同時,如果當時處境,換做是我,還真不一定能像他這樣,或許不如他。這么一想,就回到自己這來了。反求諸己,很多時候,像是一個做事情不順利,不開心時,自己安撫自己時,說的順口溜,而責人之心一旦有苗頭時,反過來想想,自己呢?好像就能從自己的情緒,自我的糾纏中出來了。 不要氣餒,這是這幾年經(jīng)歷大大小小的事,在擔驚受怕,遇事恐慌,焦慮浮躁,同時一次次陷入失敗,或者經(jīng)歷挫折,遇到障礙時,給自己說的話,說實話,剛開始沒有底氣,說這句話,語氣不夠堅定,說出來的時候自己也不太確定自己能不能堅持。回過頭,想想這四十多年,主動去做一件事,義無反顧,同時堅決堅持的時候并不多,越來越有一種感覺,多去嘗試,多去經(jīng)歷并不是壞事,而是一件讓人生變得有意思,有生氣的事了。 當我試著把心態(tài)調(diào)整,責人之心放下,換位思考來責己,我好像沒有再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糾纏在別人說話的語氣,別人做的對不對,別人這樣好不好上了。尤其是在家里人,在教育孩子上,更能理解孩子,也似乎慢慢懂他了,我能心平氣和地聽他講述他那些義憤填膺的事,那些可能孩子還沒來得及說完,剛講了一句就被我們以這是多大的事,是不是你做的不好,這樣的類似于敷衍,搪塞,或者打發(fā)孩子的話,通通放下。就是單方面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講到氣得像是肺要炸的時候,就和他一樣,一起罵那個當事人,然后說,這太不像話了。等孩子似乎都消氣了,我還停留在氣不打一處來的位置,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反過來會勸,哎呀 ,您也別太在意這個事情了,其實呢,也沒那么嚴重,真不至于。 其實,青春期叛逆,有一部分孩子生理發(fā)育到了那個階段,思想各方面都飛速成長,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覺得孩子不乖了,叛逆了,說實話,這個詞冒出來的時候,本身就說明了家長的不求上進,和狹隘,局限,因為這個標簽本就會強化一時孩子的表現(xiàn)。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總是感覺孩子不聽話,是我們不會好好聽孩子講話,他們需要的是尊重,理解,以及彼此留下空間的邊界感。 以責人之心責己,每當遇到一些事,隨時因為評價判斷升起要開始埋怨,指責他人的念頭時,我就想,天哪,如果是我,也不一定能真好,還是想想自己能做點什么吧,這個時候反求諸己的心真正回到自己這里,干點什么吧,客觀環(huán)境,他人,外界的因素都去掉,我能做點啥,讓當下可能已經(jīng)有點糟糕的局勢有點扭轉(zhuǎn)?我甚至不知道做什么時,就深呼吸,打掃衛(wèi)生,讓自己心情放松,愉悅起來。 也很不錯。 |
|
|
來自: 新用戶0005wgf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