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只要你發(fā)廣告太勤、刷屏太狠,系統(tǒng)直接給你把動態(tài)疊成一行小字。那些你熬夜想文案、修圖兩小時的朋友圈,要是朋友不手動點開,直接就石沉大海了!剛開始好多人都emo,覺得自己精心準備的內(nèi)容沒人看,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微信在幫咱們"斷舍離"。就像收拾屋子要扔閑置一樣,網(wǎng)絡社交也得篩掉那些無效信息,才能騰出地兒分享真正有意思的事兒。《流金歲月》里,蔣南孫和朱鎖鎖這對閨蜜的朋友圈簡直是兩個極端。蔣南孫家里條件好,她的朋友圈天天曬畫展、聽音樂會、喝貴婦下午茶,字里行間全是文藝小資范兒;朱鎖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發(fā)的都是加班到凌晨的辦公室照片、陪客戶應酬的酒局,還有給自己打氣的奮斗語錄。蔣南孫刷到朱鎖鎖的加班日常,心里直犯嘀咕:"天天發(fā)這些苦哈哈的內(nèi)容,看得人好壓抑";朱鎖鎖看到蔣南孫曬的高端活動,忍不住吐槽:"這些離我生活也太遠了吧,根本沒啥共鳴"。雖然現(xiàn)實里還是好閨蜜,但在朋友圈里,倆人慢慢就默契地互不打擾了。這事兒真的太常見了!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三觀都不一樣,你覺得超有意義的瞬間,別人可能覺得平平無奇;就像有時候你發(fā)了條超有感觸的朋友圈,結(jié)果沒人點贊評論,心里難免失落。但真沒必要玻璃心,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哪能事事都共情呢?就像咱們刷朋友圈,不也經(jīng)常劃過去根本沒點開嗎?所以,別太在意別人的反應,尊重差異,放過自己就好。@安之若素分享過自己戒朋友圈的經(jīng)歷,真的太真實了!以前她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看看誰發(fā)了早安;上班摸魚也要點開刷一刷;睡前更得從頭到尾翻一遍,感覺不刷完這一天都不完整。看到別人曬國外旅游照,一邊羨慕得不行,一邊抱怨自己忙得沒時間出去玩;刷到同齡人結(jié)婚生娃的動態(tài),就開始焦慮自己是不是落后了;就連看到別人分享健身成果、美食打卡,都要對著鏡子嫌棄自己的身材和廚藝。這種無意義的比較,不僅浪費時間,還把自己搞得又喪又焦慮。多出大把時間看書、學新技能;周末還能約朋友線下聚聚,真實聊天比隔著屏幕互動有意思多了。現(xiàn)在的她反而過得更自在,徹底和朋友圈焦慮說拜拜。現(xiàn)在像她這樣逃離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了。咱們微信好友列表動不動就大幾百上千人,但說實話,真正能走心交流的能有幾個?根據(jù)"鄧巴數(shù)字"理論,人類能維持的深度社交關系也就150人左右。朋友圈里大部分都是泛泛之交,他們發(fā)的內(nèi)容不是廣告就是隨手轉(zhuǎn)發(fā),看得人煩躁又浪費時間。所以很多人開始斷舍離,刪掉僵尸好友、退出死群、甚至直接關閉朋友圈功能。這可不是社恐,而是想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人,找回有質(zhì)量的社交。他的動態(tài)里有清晨陽光照進窗臺的治愈畫面,有城市夜景的霓虹璀璨,還有和朋友聚會的歡樂瞬間,每條都配著文藝文案,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但發(fā)完朋友圈之后,他就開啟了"魔怔模式":隔幾分鐘就刷新看看有沒有人點贊評論,如果半天沒人理,整個人就蔫了吧唧的;收到評論又反復琢磨對方啥意思,回不回復、怎么回都糾結(jié)半天;要是碰上不好聽的評論,直接就自我懷疑,甚至沖動之下刪掉動態(tài)。本來分享生活是件開心事兒,結(jié)果被這些外界反饋搞得心力交瘁。后來他摸索出個新辦法:發(fā)完朋友圈先設成私密,過個一兩周再公開。他發(fā)現(xiàn)真正關心他的朋友,就算過了很久也會特意翻看他的動態(tài),和他認真交流;而那些無關緊要的目光,早就被時間沖淡了。現(xiàn)在的他不再糾結(jié)點贊數(shù),更享受記錄生活本身的樂趣。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別人關注的焦點,發(fā)個朋友圈就等著被點贊評論,但實際上大家都忙著過自己的日子,哪有那么多精力盯著你?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把朋友圈設成"僅自己可見",把這里當成私人日記本。在這里不用刻意立人設,不用絞盡腦汁想文案,開心就記錄,難過就吐槽,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以前總盼著在朋友圈里被人看見,瘋狂刷點贊數(shù),別人隨口一句評價都能琢磨半天。后來慢慢懂了,日子過得好不好,壓根兒不用靠別人點贊證明,自己心里踏實、活得舒服才最實在。現(xiàn)在朋友圈又是折疊又是私密設置的,仔細想想還挺有意思。少盯著手機等回復,別把心情全綁在點贊數(shù)上,反而能看清楚生活里真正值得記錄的事兒。你看身邊朋友,有人把朋友圈鎖起來當日記本,有人咔咔刪掉幾百個"躺尸好友"。其實哪有什么對錯之分啊,不過是大家都在學著跟手機、跟社交較勁,想找到最自在的活法罷了。說到底,朋友圈再熱鬧,也比不上和朋友擼串時的胡侃,比不上爸媽塞給你的一碗熱湯。真正的日子,早就藏在沒發(fā)朋友圈的那些瑣碎日常里了。比如下雨天突然聞到的桂花香,熬夜改方案時同事遞來的熱咖啡,這些沒發(fā)朋友圈的瞬間,才是生活里最帶勁的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