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yǎng)胃五點“少點慢點淡點軟點暖點”
用藥傳心賦 你要問清楚,他脅肋痛是脹痛,還是刺痛,一般脹痛是氣滯為患,只需要用四逆散呢,加一些瓜蔞啊,薤白啊,吃了會放屁的,或者枳殼啊,厚樸啊,陳皮啊,香附啊,木香啊,都可以,它吃了之后,一放屁,脅肋就松了。 他如果是陳年老積,或者跌打傷,或者帶狀皰疹后遺癥,那么你四逆散就要加紅花啊,赤芍啊,桃仁啊,這些破血的,嚴重的還要加三棱莪術(shù)逐瘀。 所以一個人過來,哎呀,大夫啊,我好痛啊,你立馬要想到,你這個是有形的血痛,還是無形的氣痛,所以中醫(yī)古籍里頭常寫到積跟聚,寫到癥跟瘕,這四個字,讀書不放一字過,忽然驚覺雙鬢秋啊,讀書不可以放過一個字,積跟聚,所以老師說,你們要去做這個中藥術(shù)語注疏,要注得不同凡響,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里頭,起碼有一百個中醫(yī)常見術(shù)語,你搞懂了,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就了然于胸了。 像積跟聚,你要怎么注呢,有形之結(jié)塊謂之積,無形之氣滯謂之聚,積大多在血分,聚一般在氣分,積應(yīng)該破血逐瘀,像這子宮肌瘤,膽結(jié)石,肝囊腫,都是積的范疇,氣呢,應(yīng)該行氣解郁,像這個乳腺增生,胸悶,脅肋脹滿,小腹脹滿,胸滿用枳實,腹?jié)M用厚樸,肋部滿脹用全瓜蔞,咽喉滿脹用半夏,胃部滿脹用蘇梗,整個大腹?jié)M脹用大腹皮,這些都是治療脹的。 你看,老師就注疏這個積聚,然后你再舉一個案例。 用五積散。以前有一種說法叫一首五積散,房上不喊房下喊,就說你只要學(xué)會一首五積散,不是上面村的人叫你去幫他,就是下面村的。 以前住的村啊,那祠堂,好多是猛虎下山格局的,就像我們在村里頭一樣,看到呢那房子建造得一疊一疊的,像浪一樣,那么你就住在中間,你作為醫(yī)生,突然間聽到,下面那孩子呱呱地哭在叫,不愛吃飯,鬧夜。 哎呀,孩子有積,包點五積散,誒,一吃就積化了,露出微笑。 又聽到,上面的老人呢,唉聲嘆氣地叫,最近呢,傷寒受風(fēng)以后呢,渾身都發(fā)冷,頭又痛,包一包五積散,一吃就好了,叫房上不喊房下喊。 而這首五積散呢,可以將醫(yī)家的飯碗托起來的,所以五積散呢,是醫(yī)家的飯碗。 里面就有用到這些川芎啊,赤芍啊,這些呢行氣又活血的,還有用到一些補氣補血的,還有用到一些發(fā)散風(fēng)寒的,還有用到消積化氣的,它有點類似于午時茶沖劑,但是它又比午時茶沖擊更強調(diào)補益氣血,所以虛人老人都可以服用,這叫積跟聚。 當時有某個時間段,余老師專門用五積散治了大量的案例,天南地北過來的,我們先幫他去積,就五積散,效果還挺好的。 有一個胸中老是悶脹,噯氣,飯下不了的。 我們說他這個肚子里頭有積。 怎么知道呢?脈象在關(guān)跟尺那里有郁結(jié),中下部分有郁結(jié),代表這個中下焦有堵,所以上焦就不舒服,用五積散,先通上焦,暢達中焦,排泄下焦。 才吃了三劑藥呢,就開開心心地回去了,好了。 所以天南地北求醫(yī)呢,常常呢就求到一首兩首五積散。 好,我們看臨床運用。 《士林廣記》記載,有一個鼻中不斷地冒血如泉涌的患者,他用赤芍藥,打粉為末,一次水服二錢匕。 這個鼻衄血,就好了。 流鼻血,因為它能夠呢清熱涼血,血涼則不沸,血熱則冒昧,它會往上沖的。 《沈氏良方》記載,有一個叫如神散,主治崩漏帶下,效如神仙的,用赤芍藥、香附等分打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點鹽水來送服,溫服,一天服兩次,十服見效。 這是非常輕的劑量,安全的藥,王道無近功,它就要用十天來治它,就不是一兩句,藥也好弄,就赤芍跟香附,赤芍能活血,香附能行氣,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 這個是通氣活血的藥,它不獨止于治崩漏,這兩味藥就是通氣活血湯,因為香附它叫氣病之總司,它是治氣的總司令,赤芍呢叫血瘀之要藥,它是治血瘀的重要中藥,兩個搭在一起,氣血兩路呢,通調(diào)。所以氣滯血瘀呢,選它們兩個。它們兩個相當于這個逍遙散了,兩味藥就相當于逍遙散。 像比如說,哎哎,我比較懶,逍遙散要用那么多味藥,能不能就用一兩味藥呢? 能,就香附配赤芍藥,你把它打成粉,平時來調(diào)服,那就是小逍遙散。 有一種肚子痛叫痢疾腹痛,痢疾是這個赤白夾雜,這個叫腸滯,無濕不作痢,無氣呢就不行濕,氣行則濕行,氣滯則濕停,那古籍古方名叫腸滯,所以痢無補法,通因通用。只要是痢疾的,都是要用通腑法。 你要千方百計,將肚子里頭的積給清出去,邪去則正安,你看《圣濟總錄》,當時朝廷皇上都帶頭要編寫的,這圣上呢,要編寫這些圣方呢,號召這些圣賢人物,然后來去救濟蒼生,所以以前為什么醫(yī)學(xué)可以達到高峰,因為第一個有圣明英明的圣上皇上大領(lǐng)導(dǎo),然后再集結(jié)呢行業(yè)里頭的巔峰存在,太醫(yī)院里頭的高手,民間的大醫(yī),良醫(yī),然后再去搜集呢,那些在當?shù)?,或者在古籍里頭療效顯著,為人口碑傳誦,視為枕中秘笈的湯方。三個同時作用在一起,一部大方書就出來了。 學(xué)子常說,學(xué)醫(yī)要從哪里學(xué)呢?要從哪個地方讀呢? 古方書,你要知道以前人,他是像李時珍一個人編本草,花了一輩子,像這些圣濟總錄,都是集結(jié)成千上萬人的心血,然后編寫了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個朝代的,一直都在延續(xù),那經(jīng)驗匯總,像百川歸到海,它就是這個海,所以這個醫(yī)海。 老師以前寫了一本書叫醫(yī)海點滴,就是我們所學(xué)的呢,是點滴的,把點滴的都專注匯到一處,就成為大海。 你看大海的海字怎么寫?每加三點水,每一滴水都不棄,謂之海。 江海能夠成為百谷王,因為每一滴水到它來都不棄。 這個血痢腹痛,我們看看這個方子叫芍藥湯,這個痢疾腹痛,它用赤芍黃柏地榆各50克,打粉,每次用15克,煎服,煎藥粉子來服,赤芍呢活血,黃柏呢,去濕熱,地榆呢能夠清大腸熱毒涼血,它們?nèi)端幠鼐湍軌蛲ㄐ心c道,令濕熱呢?zé)o所粘滯。 所以這些滯下的,它就可以活通,為什么呢?因為赤芍藥通淤血,你看痢疾它黏在腸道上的那些淤血,散而瀉,它可以散瀉開來,而小腹可利,小肚子里頭那些臟東西可以將你清走排走。 ![]() 附:以下內(nèi)容為湖北熱心朋友黃華云(網(wǎng)名夫子)根據(jù)“中醫(yī)普及學(xué)堂”教學(xué)授課整理提供(部分要點)。 ![]() ![]() ![]() ![]() 慎風(fēng)寒 節(jié)飲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