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對外打出的招牌中,喜燥不喜濕相當(dāng)顯眼。但若脾氣虛弱,盡管它再不愿意,濕氣還是會厚著臉皮侍強凌弱駐扎下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凝而生痰,而痰濕又反過來可困脾,導(dǎo)致脾胃更虛痰濕更重而惡性循環(huán)。 濕為萬病之源,怪病皆因痰作祟!水腫,失眠,胃脹腹痛,甚至嘔吐、泄瀉、出血、經(jīng)閉、四肢逆冷,身體乏力倦怠,肢節(jié)酸痹,麻木不仁等,正是脾胃虛弱,痰濕內(nèi)阻引發(fā)的后果。 宋代官修醫(y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簽約了很多流芳千古的大牌方,比如補脾益氣祖方四君子湯,除濕痰名方二陳湯,這二味聯(lián)手,正是強健脾胃,除痰祛濕的高手高高手。 關(guān)于四君子湯,氣是人體生命之源,氣足人體的動力才足。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故四君子湯所補的氣,以脾氣為主。這一點從其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也可看出。 若將方子比為炒一盤菜,人參大補五臟氣,生津安神,是不可缺少的燃氣。白術(shù)苦甘溫,大力燥脾之濕而出,以令脾氣健旺。與人參一相遇,便碰撞出炒菜所需要的大火。茯苓甘平,溫和地將脾之濕氣往下推動,連帶讓人心悅胃安。是菜炒得將好未好時的小火。炙甘草健脾益氣,連帶著可讓心脈也安穩(wěn)。就如在炒菜時調(diào)節(jié)火力。 所以但凡一個經(jīng)得起千古檢驗的好方,就如行云流水般美好的生活,活力多多。 喝一碗四君子湯,能讓人氣足神旺,脾胃安和。脾是后天之本,五臟六腑的糧庫,脾好便倉里有糧,氣粗膽壯心不慌,歲月靜好人健旺。 二陳湯除濕痰,是以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而達到??人蕴刀?,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辨證為舌苔白滑或膩,脈滑都可用它。 它的組成也是四味,除了四君子湯里已有的健脾利水的茯苓和健脾益氣的炙甘草,還有向下行氣的半夏,向上行氣的陳皮,加之半夏燥濕化痰,陳皮化痰和胃,合而令脾胃氣機通暢舒適,痰濁濕氣也消失不見。 兩個名方相合,各添助力,健脾溫陽益氣,化痰祛濕并駕齊驅(qū),由此脾健則濕不生,濕去則脾自健,氣血生化有力,共達治愈疾病的目的。 正是“治濕不治脾,非其治也”。也正是,美好生活中可能會出現(xiàn)些不和諧(脾虛痰濕),但我們可以想辦法(找來六位翩翩君子)改變。 六君子湯組成:人參9克、白術(shù)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陳皮3克、半夏4.5克。 將諸藥打為細末,加大棗二枚,生姜三片,水煎,一次服。 在實際運用中,六君子湯常被用于多種疾病甚至疑難病的治療,比如前述水腫,失眠,胃脹腹痛,肢節(jié)酸痹,麻木不仁等等。甚至有醫(yī)家在人體大病后的恢復(fù)期,也用其健脾除濕痰來助力。 而在《半日臨證半日讀書·二集》中,記載了一個廣東省名老中醫(yī)彭玉林用六君子湯治哮喘力挽狂瀾的醫(yī)案。 哮喘急性發(fā)作,屬臨床急癥、重癥,病情嚴(yán)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林某,23歲。1963年5月11日診斷為哮喘收入院。癥見呼吸急促不能平臥,喉中疾鳴,咳嗽疾多而白,或如泡沫,難于咯出,口干不欲飲,食后胃脘脹滿不舒,二便正常,四肢稍冷。形體較瘦,神倦面色黃,張口抬肩,不能平臥。舌苔白膩,脈浮虛而數(shù)。 林某10年前患麻疹后,經(jīng)常氣喘,活動時顯著,喘時喉中有聲,每于天氣寒冷時發(fā)作,時發(fā)時止,曾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 本月4日下午勞動后,自覺體倦神疲,晚上開始氣喘,這是10年來第一次在夏天發(fā)作。 由此判斷病者患麻疹后,肺氣虛弱,寒飲內(nèi)伏,氣虛則寒邪更易襲肺,故每于天氣寒冷時哮喘發(fā)作,日久不愈,肺氣愈虛。 近因勞倦過度,誘發(fā)舊病。 陽氣不足故四肢稍冷;氣不布津故口干,內(nèi)有痰飲故不欲飲;心氣亦虛,鼓動無力,故脈虛而數(shù)。脈浮非表,為氣虛浮越于外所致。 治宜益氣健脾化痰,方選六君子湯加味。 陳皮5g,法夏15g,黨參30g,白術(shù)15g,茯苓30g,炙草10g,沉香10g(后下)。3劑。藥后諸癥悉除。住院4天,5月14日痊愈出院。 本案妙在加一味沉香,且重用10g。沉香能暖腎納氣,又能溫脾行氣而散郁滯,所以配伍六君子湯, 一方面對整張?zhí)幏蕉钥芍^畫龍點睛,補火而生土。另一方面又可加強陳皮、半夏等的辛散理氣化痰功效。再一方面,沉香本身有強大的納氣作用,用于本案哮喘患者,標(biāo)本兼治。 至此,六君子湯的妙處盡得發(fā)揮,取得捷效。 品牌傳播/企業(yè)專訪/投稿合作 請?zhí)砑樱?5602222156 |
|
|
來自: 經(jīng)方人生 > 《許俊祥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