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 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市),生于河南滎陽。李商隱少年時家境困苦,10歲左右父親去世,他便以抄書賣錢來貼補家用。但他勤奮好學(xué),16歲時就寫出《才論》《圣論》,得到一些士大夫贊賞。 令狐楚欣賞他的才華,讓他與自己兒子交游,并教他駢體文寫作,還資助其家庭。在令狐楚幫助下,李商隱駢文寫作進步很快。但李商隱科舉之路坎坷,多次應(yīng)試不中,直到開成二年(837年),在令狐绹的幫助下才考中進士。 之后,李商隱應(yīng)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聘請做幕僚,王茂元將女兒嫁給他。但當時牛李黨爭激烈,令狐楚父子屬牛黨,王茂元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牛黨視為背叛,從此陷入黨爭漩渦,仕途艱難。他歷任弘農(nóng)縣尉、秘書省正字等職,還曾在桂州、徐州、梓州等地做幕僚。大中五年(851年)妻子王氏病逝,這對他打擊很大。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隱因病逝世,年僅46歲。 李商隱詩歌風格獨特,詩體工于比興、善于用典、語言凝練,詩風朦朧幽深、深情綿邈。他的詩歌題材廣泛,有政治抒情詩、詠物詩、愛情詩、應(yīng)酬唱和詩、無題詩等。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并稱“溫李”,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其文章與段成式、溫庭筠齊名,被稱為“三十六體”。 ![]() 古詩詞賞讀 ![]() 無題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賞讀 詩詞 ![]() 這首詩以愛情為主題,全詩以“別”字為詩眼,整體氛圍綿緲深沉而不晦澀,成功地再現(xiàn)了詩人心底深處的綿邈深情,情感聯(lián)綿往復(fù),細微精深。 寓意或故事:一般認為這首詩是詩人以曲折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相思之苦。首聯(lián)“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兩個“難”字疊加,強調(diào)了相見的不易和離別的痛苦,借暮春百花凋零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哀傷的氛圍,象征著美好事物的消逝。頷聯(lián)“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春蠶吐絲到死、蠟燭燃燒成灰淚才干為喻,諧音雙關(guān),“絲”與“思”諧音,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和無盡的思念,也蘊含著一種為愛情甘愿奉獻一切、至死方休的精神,同時也可引申為對事業(yè)等的執(zhí)著奉獻。頸聯(lián)“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從對方的角度設(shè)想,想象對方清晨照鏡擔心容顏老去,夜晚吟詩會感到月光的清寒,體現(xiàn)出兩人對彼此的深切關(guān)懷和思念。尾聯(lián)“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象征著對方居住的地方,仿佛仙山般遙遠而難以到達,“青鳥”是傳說中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的神鳥,詩人希望青鳥能為自己傳遞情意,去探望對方,在無奈與渺茫中寄寓著一絲希望。 也有觀點認為這首詩可能別有寄寓,有以愛情作比來抒發(fā)自己人生的感慨、仕途的坎坷等,但通常將其作為一首深情的愛情詩來理解,其豐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內(nèi)涵,成為古代愛情詩中的經(jīng)典之作。 1. 情感真摯深沉,回環(huán)往復(fù) - 強烈的相思之苦:開篇“相見時難別亦難”,連用兩個“難”字,將相見不易與離別之痛渲染到極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詩纏綿悱惻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春蠶、蠟炬為喻,把對愛人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深情推向高峰。頸聯(lián)從對方角度設(shè)想,“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進一步深化了兩人因相思而產(chǎn)生的擔憂與牽掛,情感細膩入微。尾聯(lián)“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在無奈中仍抱有期待,渴望傳遞思念,情感層層遞進,回環(huán)往復(fù),真摯深沉,動人心弦。 - 復(fù)雜情感交織:詩中不僅有愛情的纏綿,還蘊含著人生的無奈與渺茫。如“東風無力百花殘”,借暮春之景,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增添了傷春、傷別的復(fù)雜情緒,使詩歌情感層次更為豐富。 2. 意象獨特,意境朦朧 - 獨特意象營造:詩中運用了諸多獨特意象,“春蠶”“蠟炬”“蓬山”“青鳥”等,這些意象本身就富有象征意義,為詩歌增添了浪漫神秘色彩?!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春蠶吐絲、蠟炬滴淚,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堅貞的愛情與無盡的思念,成為千古傳頌的經(jīng)典意象組合。 - 朦朧意境之美:整首詩沒有明確敘事,而是通過意象的疊加與情感的抒發(fā),營造出一種朦朧幽深的意境。讀者雖能深切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但具體情境卻模糊不清,這種朦朧美給予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同人能從詩中解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增加了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 3. 語言精美,工于錘煉 - 用詞精妙:“曉鏡但愁云鬢改”的“改”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女子因相思而容顏憔悴的狀態(tài);“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的“寒”字,既寫月光的清冷,更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因思念而產(chǎn)生的孤寂凄涼之感,一字傳神,使情感表達更加細膩。 - 韻律和諧:詩歌韻律優(yōu)美,對仗工整。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對仗精巧,“春蠶”對“蠟炬”,“曉鏡”對“夜吟”,不僅詞性相對,且意境相符。全詩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讀來有一種音樂的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這首《無題》以其真摯的情感、獨特的意象、精美的語言,展現(xiàn)了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風格,對后世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 |
|
|
來自: 明鑒2019 > 《美文轉(zhuǎn)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