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引繩,小大齊等”此描繪的是平脈之象。平脈,作為正常之脈象,是人體健康狀態(tài)在脈象上的直觀呈現(xiàn)。平脈彰顯在寸口脈與人迎脈的相互呼應上。寸口脈位于手腕部,人迎脈位于頸部,二者脈象共同展現(xiàn)出陰陽協(xié)調(diào)的態(tài)勢。其脈搏跳動,起伏有序,往來從容,既無過強之勁,亦無過弱之態(tài),正如用繩子度量一般,平穩(wěn)而均勻。不管是脈象浮于體表還是沉于深處,其脈搏的跳動大小都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差異,這便是平脈最為直觀、最為明顯的特征。 從天人相應的角度來看,在平氣之年,大自然陰陽之氣比較平和,人體的脈象也會呈平和狀態(tài)?!端貑?/span>·四氣調(diào)神大論》明確指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span>自然界陰陽依四季的規(guī)律更迭變換,人體脈象也會隨之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在春夏季節(jié),陽氣升發(fā),萬物生長,此時人迎脈會微微呈現(xiàn)出洪大的狀態(tài),仿佛順應著天地間蓬勃的生機;而到了秋冬季節(jié),陰氣漸盛,萬物收藏,寸口脈就會稍顯充盈,仿佛在積蓄力量以應對寒冷的侵襲。具有這樣脈象特征之人被稱作“平人”。平人的身體機能處于正常健康的狀態(tài),其脈象自然為平脈,這也是“平”字所蘊含的深意,代表著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diào)和。 如果人體遭受內(nèi)外淫邪的侵襲而患病,這種和諧的脈象就會被破壞。人迎脈和寸口脈不再保持微大的狀態(tài),而是變得異常增大或減小,失去原有的平衡。此時,就需要通過診脈來仔細辨別陰陽的偏盛偏衰,從而確定病情的性質和治療的方向。所以,黃帝問道:“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其意在問:“我們?nèi)绾螒{借太陰肺經(jīng)上的寸口脈太淵穴來了解五臟的狀況呢?”這里的陰指的是“陰者主臟”,也就是五臟的功能狀態(tài)。黃帝此處只問五臟而沒涉及六腑,是因為緊承前文“歲主臟害”的內(nèi)容才這樣發(fā)問的。其希望進一步深入探究通過脈象來了解五臟的健康狀況的方法,以便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jù)。 |
|
|
來自: yinweiming77 > 《第十四~十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