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五歲,是一段被歲月溫柔眷顧、卻無人能跳脫宿命的年紀(jì)。 窗外的花開花落,見證了無數(shù)次輪回。 老屋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由年少奔跑到白發(fā)蒼蒼的腳印。 步入了七十五歲,人這一生,仿佛走進了歲月深處的一間幽靜寺院——靜謐安詳,卻也風(fēng)云變幻。 正如詩人所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 年歲漸長,總有一些難以忽視的變化,悄然在身上發(fā)生。 ![]() 時光更替間,我們習(xí)慣了與身體的新對話。 曾經(jīng)矯健的步伐變得緩慢。 早晨推開窗戶,發(fā)現(xiàn)雙腿有些沉重。 記憶像湖心的漣漪,偶然泛起,但更多時候波瀾不驚。 往日熟悉的名字、少年時珍藏的趣事,有時竟一時想不起。 到底是什么時候,人生從加速駛向了減速? 人到七十五,常有這樣的“癥狀”: 睡眠變淺了。 夜半易醒,或是天未亮便自覺睜眼。 夢里的親友越來越多,耳旁的蟲鳴也愈發(fā)清晰。 原來,連夜色都在陪著自己慢慢變老。 食欲變淡了。 曾經(jīng)最愛的飯菜,也許不再有那么強烈的渴望。 偶爾細嚼慢咽,偶有胃口波動。 知足常樂,不過半碗粥、一碟小菜。 “飯莫過飽,話莫過多”,飯后的一杯淡茶,平凡的光陰就很好。 話語漸少,回憶漸長。 七十五歲的沉默,是把滄桑咀嚼成故事之后的豁達。 有的人喜歡坐在窗前,曬著太陽,看鳥雀歸巢,看行人忙碌。 想著,那些遠去的人和事,就像暮年的余暉,雖不熾熱,卻溫暖人心。 有時會想念從前的鄰里鄉(xiāng)親,想念無憂奔跑的童年,想念父母還在、屋檐下燈火闌珊的小時候。 有時,也會懷念一個故人,那是一種長久無人懂的眷戀。 身體的小毛病,似乎也多了。 膝蓋變得不聽使喚,時有隱痛;視線模糊,耳朵有時分辨不了孫兒的呼喚。 ![]() 習(xí)慣帶個小藥盒出門,遵醫(yī)囑吃藥,平靜接受身體發(fā)出的每一個信號。 但你會發(fā)現(xiàn),和疼痛、疾病握手言和,是一種歲月給予的智慧。 去接納,而不是抗拒,讓日子依舊寵辱不驚。 性格愈發(fā)寬容。 七十五歲以后,很少再為雞毛蒜皮的瑣事爭執(zhí)。 年輕時倔強要贏,如今懂得退讓、世事皆有因果,一切只求內(nèi)心安穩(wěn)。 孩子們偶有疏忽,偶有不孝,也學(xué)會了放下。 便是親情淡了些,但隔著時間更懂珍惜。 有的人七十五歲才真正學(xué)會,“不怨,不惑,不恐,不憂”,坦然擁抱生活的如常與無常。 ![]() 更懂珍惜當(dāng)下了。 年輕時總以為,青春無盡,父母常在。 七十五歲以后才懂得,能睜眼看見霞光滿天,就是一天的福氣;能一家圍坐成圓,就是難得的圓滿。 幸福,不再是遠方的憧憬,而是眼前的煙火和身邊人的笑臉。 哪怕平淡無奇,但于己已屬最好。 這些歲月的痕跡,你可曾在自己身上看到? 其實,每一條皺紋,都是時光給的勛章;每一次蹣跚,都是經(jīng)歷的寫意詩篇。 別遺憾,別悲傷。 你步入七十五歲,意味著你已經(jīng)活成了一棵見證四季的老樹,看過人間萬象,嘗遍人生百味。 你的經(jīng)歷,是晚霞下最美的剪影,也是后輩眼中永不消逝的守護星光。 如果你占了上述的幾個“癥狀”,請深深感恩:這不是衰老的證明,而是生命厚重的饋贈。 愿你珍重自己,把未來的每一天都過得自在而溫和。 若你正陪伴在老人左右,請多一聲關(guān)心,多一個擁抱。 因為他們用七十五載歲月告訴了你:真正的幸福,是在風(fēng)雨過后依然微笑,是在人海浮沉后逐漸釋懷。 在未來的路上,與愛同行,與時光和解,相信暮年亦有花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