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脛骨后外側平臺骨折是臨床較為棘手的問題,后外側平臺由于腓骨頭的骨性遮擋,以及周圍神經(jīng)血管的潛在風險,導致后外側平臺骨折的顯露及復位較為困難。為解決后外側平臺的復位與固定問題,學者目前的研究主要在2大方向: 本文通過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對后外側平臺的新型內(nèi)固定鋼板做一籠統(tǒng)介紹。 既往固定后外側平臺,通常采用T型板,無后外側專用鋼板,來自上海浦東醫(yī)院和北大人民醫(yī)院的學者設計了一種后外側平臺的解剖鋼板:
2. 前外側入路的螺旋形鋼板 河北三院的學者,通過傳統(tǒng)前外側入路,切口損傷神經(jīng)血管風險低,螺旋形鋼板遠端貼服于脛骨前外側,近端繞腓骨頭下方至后外側平臺后方,該鋼板自帶一個可供推移鋼板達到后外側骨塊復位的小插件:
3. 帶后方支撐螺釘?shù)那巴鈧热肼蜂摪?/span> 同樣是通過前外側入路,與上述繞上脛腓聯(lián)合間隙不同,該鋼板通過腓骨頭上方間隙,并有一枚前外側至后上方的后外側平臺支撐螺釘:
4. 同時固定后外側與后內(nèi)側的解剖鋼板 有兩種帶橫臂的解剖鋼板,可用于固定后外側 后內(nèi)側平臺,解剖鋼板: 5. 前外側入路經(jīng)腓骨頭上方間隙的鋼板這種鋼板的特點是需要有比較窄的橫臂,才能穿過外側副韌帶與外側平臺間的間隙:
該鋼板與上述“5”類似,均通過前外側入路,經(jīng)腓骨頭上方置入,特點在于橫臂較窄,能有效插入外側平臺腓骨頭上方間隙中: 后外側骨塊的固定,除通過上述后方支撐螺釘,或直接通過后方鋼板固定外,通過前外側入路置入一個帶后方支撐部件的鋼板,理論上也可達到固定目的:脛骨后外側平臺的復位與內(nèi)固定仍是臨床骨科的研究重點,固定方式越多,說明越未達到一致共識,越存在爭議。對不同類型骨折選擇合適的內(nèi)固定,仍考驗手術醫(yī)生的理念與技術。【本期文獻】10.1038/s41598-023-47575-x,10.1038/s41598-024-622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