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要幫助孩子真正提升寫作能力,輕松完成學校作文,并能建立起對寫作的興趣,先要做到3個“不”。 一 不死板教條 ![]() 在指導作文時,甚至在剛開始進行看圖寫話練習時,將寫作變成機械的“套路訓練”,這是大忌。 寫記敘文必須遵循“起因、經過、結果” 的固定結構,描寫人物一定要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模板,這給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孩子寫《我的媽媽》,按照模板堆砌了媽媽做飯、輔導作業(yè)的場景,卻沒有寫出任何真情實感。 這樣的指導,就像給作文套上了枷鎖,讓孩子失去了自由表達的空間。 應教會孩子:寫作先是一種表達,它述諸于文字,但來源于生活和心靈的,且勿用刻板的框架去限制,甚至扼殺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 不過度討好 ![]() 家長和老師在指導中過于討好,同樣會帶來問題。為了鼓勵孩子,對作文中的問題避而不談,一味夸贊“寫得真棒”;有些家長則怕打擊孩子積極性,任由孩子自由發(fā)揮,不做任何引導。 有孩子一開始寫作,內容邏輯混亂、錯別字連篇,可每次家長都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寫得開心就好”。久而久之,孩子非但沒有進步,反而養(yǎng)成了敷衍了事的習慣。 作文指導需要適度的“嚴格”,我們要在肯定孩子優(yōu)點的同時,明確指出不足,幫助他們在錯誤中成長,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寫作水平。 三 不松懈放棄 ![]() 有效的作文指導,應該是“有溫度的嚴格”,當孩子厭倦了,畏難了,我們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激發(fā)寫作熱情,同時引導他們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 比如孩子喜歡游戲,不妨讓他寫一寫游戲中的精彩瞬間,通過記錄游戲過程,指導他們學習場面描寫,學習如何運用細節(jié)描寫和修辭手法。既保護孩子的寫作興趣,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作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在“松” 與 “緊” 之間找到平衡。希望家長和老師們都能走出指導誤區(qū),用更科學、更智慧的方式,幫助孩子打開寫作的大門,讓他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更多閱讀寫作相關文章,歡迎點擊關注,了解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