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衛(wèi)視曾有個欄目叫《生活面對面》,在錄制現場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位嘉賓貢獻出肚臍,把大蒜搗成泥敷在肚臍里,用艾條熏艾烤,十分鐘以后,嘴巴里面就出現了明顯的蒜味,結論很明顯:肚臍能吸收藥物。
這也是中醫(yī)的一個神奇的療法,名字叫做臍療,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肚臍填藥、敷藥、涂藥及角灸臍法。 ![]()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臍療特效方,不同配方有不同的療效。 推薦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針灸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 王軍 1、雞蛋敷臍——補腎 用冷水煮雞蛋,煮到開鍋的時候,把雞蛋拿出來,這時候雞蛋是七分熟的。把雞蛋從中間一分兩半(注意不要去掉外殼),放溫到適合的溫度,用其中一半捂在肚臍上。 因為帶著外殼,再用手捂著點,所以它保存熱量的時間比較長。雞蛋是補腎的良藥,放在肚臍上,可以補腎、健脾。 2、萊菔子敷臍——消除腹脹
用中藥貼肚臍,還可以消除腹脹。腹脹產生,往往是由于消化不良,吃完飯以后因為不能快速運輸到腸道,人就覺得胃脹難以忍受。 那我們怎么治療呢?就要健脾行氣、幫助消化??梢赃x擇萊菔子這味中藥。把萊菔子先研成粉末,越細越好,然后用黃酒來調一下,黃酒溫通,行血、行氣的作用會很好,再加上萊菔子就可以健胃消食。貼在肚臍上四到八個小時,貼上去之后你很快就會感覺到肚子咕嚕咕嚕響,等胃里面食物消化了,它就不響了,肚子也就舒服了。 3、肉桂敷臍——治失眠 用肉桂、黃連磨成粉末,用醋調一調,肉桂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而黃連能清火,醋能斂陰,這樣治療能達到人體陰陽平衡,那么睡眠自然就得到改善了。 大家注意調制的時候不要太稀了,太稀貼到肚臍會流跑了,當然也不能太稠了,太稠了影響它的吸收,適當就可以。制成膏狀貼在肚臍上,可以用膠布固定,用傷濕止痛膏效果更好。晚上睡覺之前貼好,第二天早上揭下來就可以了。 4、紅花敷臍——治痛經 女性痛經原因很多,吃冷飲、受了涼風、坐冷板凳、子宮肌瘤等都會引起痛經,而臍療可以幫助女性緩解痛經的癥狀。 用肉桂、丁香、吳茱萸、紅花這四種藥,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好,貼在肚臍上,再用熱敷的方法加助它發(fā)散藥力。在月經來之前7到10天開始做預防性治療,到月經周期結束算一個療程,治療兩到三個療程,就會發(fā)現痛經的情況大有緩解,甚至不再復發(fā)。方法非常簡便,但療效非常明顯。 5、大蔥食鹽——治腹瀉
如果是寒濕型的腹瀉則可以用這個方子,大蔥、食鹽若干,一起炒熱后用布包裹,熱敷于臍周和下腹部,也可以熱敷命門及周邊。 6、揉臍周——能長壽 用拇指的指腹按壓肚臍的中央,指腹的前方按在肚臍的邊緣,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先揉五十下。之后再用食指的指腹按在肚臍眼中央,反過來再按揉五十下,這樣臍的中央我們按揉到了,臍的四周每個點我們也都按揉到了,有調和五臟、疏通經絡、祛病延年的功效。 7、灸臍法——祛寒 艾灸神闕,具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益氣延年之功效。艾條懸灸一般每次艾灸10~30分鐘,隔鹽灸、隔姜灸每次3~5壯。每次灸至局部感到溫熱舒適,灸后皮膚稍有紅暈為度。
艾灸神闕,還有救急的功效,從古至今有不少艾灸神闕“起死回生”的案例,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1、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質特別虛弱者,處在懷孕期、哺乳期、經期的女性,以及過敏性皮膚者,特別是腹部皮膚有炎癥、破損、潰爛者均不適合進行臍療。 2、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有無藥物過敏史,避免在用藥時引起過敏。 3、要特別注意保暖。治療不要在室外進行,或者讓臍部對準風口。保持室內溫暖,適當覆蓋衣被。尤其是腹瀉、感冒、體質虛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兒更要注意保暖。 4、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熱,要謹防燙傷。比如艾灸、熱敷。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