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快海南史(五)》:這孩子原來越會來事 葉華盛 鐵血大明。海南全面融進中原王朝。這個從鄉(xiāng)下進城的孩子,越來越會來事,越來越會搞事,混得越來越溜,玩得越來越轉(zhuǎn)。從流放之地逆襲成文化高地,從邊陲孤島變身海上絲綢之路的“網(wǎng)紅打卡點”,從海外孤島成為最早的抗日前沿。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段“熱帶傳奇”。 從“流放劇本”到“學霸島”的逆襲 明代的海南,堪稱“大明版馬爾代夫”,但當時可沒度假村,只有被貶官員的眼淚。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這位“明代紀檢委書記”在官場懟天懟地,最后被發(fā)配回海南老家種椰子(其實是辭官歸隱)。不過海南人硬是把“流放劇本”改寫成“學霸島”傳奇——科舉考試成了全島人民的“氪金游戲”。 據(jù)統(tǒng)計,明代海南出了595位舉人、62位進士,碾壓宋元清三代總和。瓊山縣更是一騎絕塵,貢獻了全島一半進士,堪稱“學霸孵化器”。這背后離不開一位“教育推手”丘濬,他不僅是戶部尚書,還兼職“學術(shù)網(wǎng)紅”,寫了一本《大學衍義補》,提出“勞動價值論”比英國經(jīng)濟學家威廉·配第早了180年,堪稱“明代馬克思”。今天的海南學子若穿越回去,估計得排隊找他簽名。
島民天團——那些“不務(wù)正業(yè)”的大佬們 明代海南的“頂流”人物,個個都是斜杠青年: 丘濬:從布衣到宰相的“經(jīng)濟學鬼才”。這位瓊山老鄉(xiāng),33歲中進士,一路干到戶部尚書,堪稱“大明財務(wù)總監(jiān)”。他白天算國庫賬本,晚上寫小說《鐘情麗集》,把才子佳人故事搬到海南,還狂吹“瓊南人物傾天下”,活脫脫明代海南文旅代言人17。更絕的是,他提出商品價值由勞動決定,妥妥的“穿越式經(jīng)濟學”,建議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家給他補頒諾貝爾獎。 海瑞:大明第一“杠精”:海瑞同學以“剛”著稱,懟過嘉靖皇帝,罵過內(nèi)閣首輔,退休后還在家鄉(xiāng)搞廉政教育基地。明清小說家們把他寫成“海青天”,《海公案》《大紅袍》里他智斗嚴嵩、張居正,比包公還忙17?,F(xiàn)代游客到海口五公祠,總愛摸摸他的雕像,求個“職場避坑符”。 王弘誨:海南版“馬可·波羅”。這位禮部尚書不僅幫海瑞平反,還玩起了“國際社交”——在韶州和利瑪竇神甫聊了一天一夜,臨走前承諾帶人家進京修歷法,堪稱明代“中歐文化交流大使”。后來他兒子王汝龍更猛,直接把傳教士馬多祿請到海南開教堂,讓海南成為天主教在華“熱帶分舵” 鐘芳:文武雙修的“嶺南巨儒”。這位三亞老鄉(xiāng),31歲中進士,當過兵部侍郎、戶部侍郎,還兼職哲學家,主張“知行合一”。更氣人的是,他兒子鐘允謙也考上進士,父子倆組隊刷科舉副本,讓海南人直呼“基因開掛”。
海南抗倭——最早的抗日戰(zhàn)爭 倭寇危害中華,由來已久。但是海南專治倭寇各種不服。別看倭寇在江浙橫著走,到了海南卻成了"送人頭專業(yè)戶"。比如永樂九年那波倭寇,剛在昌化登陸就被千戶王佛帶隊暴揍,雖然老王壯烈犧牲,但援軍一到直接上演"關(guān)門打狗",當場斬殺5個倭寇頭子,活捉15個倒霉蛋,剩下的連滾帶爬逃回船上。最秀的是嘉靖十七年,萬州新潭村(今屬萬寧市東澳鎮(zhèn))村民被擄走,千戶周昂帶著水軍直追到獨洲島,愣是把人質(zhì)全搶回來——這業(yè)務(wù)能力放現(xiàn)在都能評"海上110標兵"!要說最騷的操作,還得看??诶相l(xiāng)。歷史上的??谠琴粱嫉溋抑兀〒?jù)說海瑞的老爹就是死于倭寇之手),同時也是抗倭的前哨和主戰(zhàn)場之一。老百姓自掏腰包7700兩銀子又修了座民城,直接搞出全國獨一份的"雙城防御體系"。城墻厚得能跑馬車,敵臺上架著火銃,倭寇來了就體驗"冰火兩重天"——上頭挨炮轟,下頭被滾油潑。
海南的“國際朋友圈” 你以為明代海南只有椰子和漁村?錯了!這里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熱帶中轉(zhuǎn)站”。葡萄牙傳教士加戈在1560年因風暴漂流到海南,開啟了“海南版荒野求生”,雖沒傳教成功,但給后來的同行們打了廣告。1632年,傳教士馬多祿帶著翻譯丘良稟登陸定安縣,給王汝龍全家施洗,海南從此有了第一批“上帝粉絲”2。這些洋和尚們一邊學海南話,一邊研究怎么在濕熱天氣里保持法袍不餿,堪稱早期“文化適應(yīng)大師”。
海南冷知識——海南真的下過雪 海南下雪嗎,之前我是不信的,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土著,第一次見到雪,還是1994年在湖南上學的時候。真的不騙你,海南下過雪。明正德元年(1506年),萬州(今萬寧市)的老百姓正啃著檳榔曬太陽呢,突然天上飄起了“撒鹽飛絮”,凍得檳榔噼里啪啦掉一地,椰子樹上掛冰碴子。當?shù)匚娜送跏篮嗉拥卯攬鰧懺姡骸靶合蚧饑鸂t坐,百年此事真稀奇”。更離譜的是,正德七年(1512年),萬州又來了一波“返場暴雪”,全州白茫茫一片,老鄉(xiāng)們直呼:“這冰雪體驗卡咋還自動續(xù)費了?!”更加離譜的是,到了崇禎九年(1636年),臨高縣直接開大——連下三天三夜大雪,樹木集體“禿頭”,連熱帶植物界的扛把子椰子樹都凍成了“光桿司令”。縣志里吐槽:“雨雪三日夜,樹木盡枯”
下次你躺在三亞沙灘上喝椰子時,不妨想想——五百年前,可能正有個傳教士在同一個地方研究怎么用海南話念《圣經(jīng)》呢!海南的文化底蘊如此深厚,讓我們?yōu)檫@片熱土感到無比自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