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隆福寺”,位于北京東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寺內(nèi)既有和尚也有喇嘛)。隆福寺中軸分布著九座殿宇,大殿七開間重檐廡殿頂,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京師著名的大廟會,因坐落在東城,與護(hù)國寺相對,俗稱“東廟”。 ![]()
![]() 重檐廡殿頂 ![]() 隆福寺大雄寶殿(慈天廣覆殿) ![]() 隆福寺萬善正覺殿 ![]()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一場大火,燒毀了天王殿、大雄寶殿(慈天廣覆殿)、大悲殿、輪藏殿、地藏殿、圓通殿和鐘樓以及僧房三十四間,穿堂門二座。上個(gè)世紀(jì)五十年代,隆福寺的萬善正覺殿和毗盧殿藻井遷到了先農(nóng)壇,西碑亭現(xiàn)為中央黨校的“六合亭”,明清時(shí)期的兩座六米六的御碑,現(xiàn)存五塔寺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五塔寺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 老照片“青銅須彌山”、“御碑” ![]() 從照片可以看出,北京雍和宮的“青銅須彌山”,來自隆福寺。“須彌” 是梵文 “Sumeru” 的音譯,它具有“妙高”、“妙光”、“善積”之意。《俱舍論》、《長阿含經(jīng)》和《觀無量壽經(jīng)》都對于須彌山有詳細(xì)描述,它是世界的中心,上寬下窄,高8萬4千由旬,日月在兩側(cè)?!扒嚆~須彌山”由青銅山體和漢白玉底座組成,山體高1.5米,通高2.76米。在一個(gè)雕滿神像的石座上,有一漢白玉蓮瓣形水池,池中有一座由古銅鑄成的須彌山,代表了佛教徒們想象中的小千世界,上、中、下三部分即風(fēng)輪、水輪、金輪。金輪為地面,地上有九山八海,山頂上有一城關(guān)式建筑,內(nèi)有三重檐殿宇一座,象征極樂世界,由明萬歷朝的司禮掌印太監(jiān)馮保所供奉。 ![]()
![]()
![]()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