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eb. 20.2025 ![]() ▽ ▽ 晨讀劉子超的東南亞游記,突然翻到曼谷那篇,這才想起來自己已經(jīng)很久沒有走出去了,距離最近的一次旅行還是去年過年時的泰國游,我已經(jīng)被圈養(yǎng)太久了。 以前靠旅行給自己充電,孩子上幼兒園后,我們一家三口被緊緊鎖在一起,吃飯、睡覺、做游戲……不敢有越界的舉動,甚至害怕三人同時生病,就像三條腿的椅子不能失去任何一個情比金堅的隊友。 這一年多來我深刻地領(lǐng)悟到一件事,其實所謂的養(yǎng)孩子,說到底就是耗著,盼著,等著他長大,等著自己刑滿釋放。 也許我真的是一個待不住的人吧??傇谝粋€地方生活,讓我覺得日子沒盼頭。我懷念熱帶叢林、海島、黃昏的酒吧、身處異鄉(xiāng)的外國人和劈頭蓋臉的星辰,像約瑟夫·康拉德的東南亞小說,殖民時代的浪漫主義光環(huán)籠罩在現(xiàn)實的沉悶之外。我在漫長的等待中感受到自己日漸老去的身體,那從奔騰轉(zhuǎn)為滯留的荷爾蒙,以及心理上悄悄滋生的膽怯和懦弱。我知道,很快我就不再適合遠(yuǎn)走他鄉(xiāng)了。 ![]() 在外面玩的時候,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在盡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他們躺在海邊喝椰子水,浮潛的泳鏡里偶爾還會掉出一只寄居蟹,白天曬黑的手臂在夜晚又出現(xiàn)在燈紅酒綠的搖曳之下,沒人會問你做什么工作,也沒人在乎你過往的壓力,好像大家都是從現(xiàn)實世界里逃出來的,終于活明白了似的。 可一回到“現(xiàn)實”,之前的所有舒適感便瞬間瓦解,身邊人都開始打壓你,給你潑冷水,讓你去賺錢,讓你過穩(wěn)定的生活,好像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特質(zhì)就是能吃苦,能忍受生活里的一切不幸,然后接納苦難,忍受、煎熬著過完一生。他們常說:“不掙錢你拿什么玩兒?。俊?/span> 其實我也同樣想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活在“努力”的幻覺里,為什么永遠(yuǎn)都在運(yùn)籌帷幄,一輩子都在臥薪嘗膽,他們究竟在等什么。 也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吧。既然一定要解決點什么,那不如干脆挑一個宏大的,看上去是決定自己一生的問題來解決吧。所以就在那些大忙人打著電話,不是催料就是表忠心的時候,我埋在工位上思考怎么才能過好一生,怎么才能安撫好所有失望的情緒…… ![]() 而那天中午食堂破天荒地做了家鄉(xiāng)的烤燒餅,我聞著味道不知不覺就來到打飯口了。捧著六個焦香酥脆的熱燒餅,我想起小時候車棚旁邊的燒餅店。 那時候我總?cè)ツ抢镔I燒餅,冬天的小鋪子里蒸汽飄得滿屋都是,蘇子的香味和酥油順著水汽直往棉衣里鉆。我光是站在那里,就已經(jīng)口水直流了,更別提拎著剛出鍋的燒餅上樓梯了。每次回家前都會邊走邊撕下幾塊酥皮,嚼著爬樓,一邊氣喘吁吁,一邊大快朵頤,等進(jìn)了家門一脫外套,剛才那股香味又是一個回馬槍,殺得人滿口生津。 想來在這個沉悶的現(xiàn)實里,只有童年的味道能治愈我無奈的心情了。 小時候不喜歡出門,經(jīng)常一個人玩娃娃好像總也玩不夠似的。長大了才終于抬起頭來,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那么大,好玩的事情多到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我就像剛長出腿的人,恨不得每天都在路上,每天都奔赴山海。雖然心情如此,但身體卻維持原地不動的狀態(tài),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源于某種“燒餅后遺癥”——因為沉浸在渺小的幸福之中,所以不敢走出他人的審視。 ![]() 我們總是習(xí)慣性地把眼下的生活“合理化”,比如我沒能用腳丈量世界,而我給自己開脫的理由總是和孩子有關(guān)。其實一個女人在哪里都能釋放母愛,周圍的一切都可以是我的小孩。我寫的書、我捏的黏土擺件、我畫的手賬、我的裙擺、我的思想……可為什么這些“孩子”無法成為我的屏障,而真正的孩子卻總被我拿來當(dāng)做回絕夢想的借口呢? 我想得越深,世界就變得越是荒謬;我寫得越多,生活就越是趨近于虛無;我越把生命看得很重很重,粗糲的幻想就越像是一場徒勞的掙扎。漸漸的,我又開始沉浸于三餐的溫飽之中了。 就這樣,每天的生活圍繞饑餓感起伏盤旋,吃飽了才有理想,等到餓了又向現(xiàn)實投降。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走出囚籠,但每天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海水都沿著季風(fēng)的方向?qū)暣党鼋^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