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注釋】 (1)夭夭:鮮妍美盛貌。 (2)灼灼:茂盛鮮明貌。 (3)華:同“花”。 (4)之子:這個人,此指這位女子。 (5)于歸:出嫁。 (6)宜:和順,和睦,一謂男女適齡婚嫁。 (7)室家:夫婦。古代女有家,男有室。 (8)(fén)蕡:果實繁多碩大。 (9)家室:猶“室家”,指家庭、家眷。 (10(zhēn)蓁蓁:草木茂盛貌。 【譯文】 桃花含苞滿枝頭,綻放花朵有光彩。 這個姑娘要出嫁,夫婦和順敬如賓。 桃花含苞滿枝頭,果實累累大又多。 這個姑娘要出嫁,夫婦和順家安樂。 桃花含苞滿枝頭,枝葉茂盛密成陰。 這個姑娘要出嫁,夫婦和順人康寧。 【解析】 《桃夭》也是《詩經(jīng)》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經(jīng)典詩歌之一,清代學者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可謂詠物寫景的千古名句,也對后世大量以桃花為題材的詩詞作品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 本詩抒發(fā)的是對一位即將出嫁的年輕女子的贊美和祝福,希望她出嫁后能“宜室宜家”,使夫妻家人之間都能安順和美。詩的起句依然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以桃花的鮮妍明媚比喻女子的端莊秀美,“灼灼”二字尤為炫目,用以比喻女子光彩照人的儀容亦十分貼切。然而“女四德”中不僅要有“婦容”,還要有“婦德”、“婦言”,這樣才能敦睦家眷、持家有方,最終興旺家族而建立“婦功”。在后兩章中,以桃樹的累累果實和枝繁葉茂,象征女子因德行崇盛、持家有得,而開家族子嗣眾多、綿延昌盛之局面。三章中連續(xù)強調(diào)宜室、宜家、宜人,也體現(xiàn)出家族興衰的真正關(guān)鍵就在于女子內(nèi)在的品德和修養(yǎng)。 《桃夭》文筆優(yōu)美,構(gòu)思奇巧,各章首句均以桃花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感。而花開到結(jié)果、果落到葉盛的漸次變化,也與桃花的生長規(guī)律相吻合,使得整個詩篇水乳、渾成一體?!短邑病分斜憩F(xiàn)出的傳統(tǒng)婚姻、家庭觀念,也影響了后世禮樂文化數(shù)千年之久。 |
|
|
來自: 葉落無痕73 > 《《詩經(jīng)》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