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詩時在規(guī)定要押韻的地方用韻,叫做“入韻”。用一個別的韻部的字與一首詩中原來韻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韻,這是不允許的,叫“出韻”。律詩的首句用鄰韻不算出韻,因為首句本來就是可押可不押的,從寬。這種情況叫“孤雁出群”。有人在律詩的最后一句用鄰韻,名之曰“孤雁入群”。孤雁入群,目的為了就意,最好不要多用,畢竟它與“孤雁出群”不同。 格律詩只有首句押韻不嚴(yán)格,2、4、6、8句都需要一韻到底。若押了鄰韻,只能用在格律詩的首句, 即常說的孤雁出群格,是可以的。但蘇東坡這首不屬孤雁出群格,雖是八句,前一后三用韻,非十二句,前二后四,且定為葫蘆韻。 至于轆轤韻、進(jìn)退韻、葫蘆韻、兼韻、尾句押鄰韻的孤雁入群等,其實都是出韻。格律詩不提倡這些格體,可定古體詩。 下面對出韻的幾種古體格式,作個簡單的了解。 轆轤韻,雙出雙入 進(jìn)退韻,一進(jìn)一退 兼韻,與鄰韻通押 為了押韻,勉強選用韻部中一個與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連貫、不關(guān)聯(lián)的字,湊成韻腳。這是不行的。湊韻韻腳不穩(wěn),韻腳不穩(wěn)就是與韻腳所組成的詞組不通順硬湊起來,這個一般在窄韻中常見,如三江五微,因為本身字?jǐn)?shù)就少,能切題意的就更少了,所以有時為了完成一首詩,就會出現(xiàn)似通又不通的湊韻情形。 三、重韻 重復(fù)押一個字做韻腳,這也是不可以的。例如張耒《京師廢宅》用兩“生”字。但是古風(fēng)、排律可不拘于此。就目前來看,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人已不多,主要是初學(xué)者,入門后,幾乎都會知道且避開重韻。 四、啞韻 實際是韻母的選擇。用一些聲調(diào)讀起來不清晰,意義也不明顯的字押韻。并不是所有是平聲字都適合做韻腳的。有的字看起來不喜歡,讀起來也不響亮,就不要免強使用它了,否則會使整個詩句都感覺萎靡不振。 五、僻韻 用不常見的生僻的字押韻。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幾個認(rèn)識?又如上平一東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專門喜歡找一些生僻的字來顯擺。其實,他不知道他顯擺出來的正是一種詩病。袁枚老先生說:“李杜大家,不用僻韻,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六、擠韻 詩句“中”使用了與韻腳同韻的字,特別是二四六位置上,使用了與韻腳同韻的字,造成句讀拗口。但是,與韻腳連在一起的疊韻是一種修辭手法,不算擠韻。 七、撞韻 不用韻的句子最后一個字,也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如七絕的第三句最后一個字;七律的第三,五,七句最后一個字。 八、連韻 相鄰的兩個押韻句的韻腳用了同音字作韻字。連韻也叫“合音”,如潮,巢。 九、復(fù)韻 一首詩中,意思一樣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復(fù)地押。比如押了“憂”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這類的押韻是要盡力避免的。它與重韻是一樣的道理。 十、倒韻 為了押韻,把正常的詞顛倒過來。比如“風(fēng)雨、先后、新鮮、慷慨、凄慘、玲瓏、參商、琴瑟”等等,把它們顛倒過來寫,就覺的非常別扭。平時習(xí)慣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為了押韻而有意顛倒詞的習(xí)慣順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