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醯”字的讀音為【xī】,“醢”字的讀音為【hǎi】。 “醯”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酸也”,其實(shí)就是醋。“醢”字《說文解字》解釋為“肉醬也”,所以本義是肉剁成的醬。后來引申為一種刑法——醢刑,是中國古代的酷刑之一,把犯人殺死后,把尸體剁成醢(肉醬)。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chuàng),用以對付九侯??鬃拥耐降茏勇匪篮笫w就被施行了醢刑?!度龂荆豸觽鳌防锞吞岬剑骸拔舨澜^弦于鐘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當(dāng)然,醢刑也有直接對活人使用的,那就更加殘酷了。 “醯醢”的意思是什么?“醯醢”的本義就是使用了調(diào)味料之后烹制的肉醬。教科書里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里的“三味”,其中一味就是“醯醢”,古人有一個說法,“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有人考據(jù),這個說法應(yīng)該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所以,醯醢的引申義是一道美味。 “或乞醯焉”的意思是有人借醋,這個典故出自《論語.公冶長》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論語·公冶長》
微生高,是孔子的一個弟子,復(fù)姓微生,名高,春秋時魯國人。當(dāng)時的人們認(rèn)為他為人爽直、坦率。孔子不以為然,他說:“誰說微生直爽?有一次,有人向他借醋,當(dāng)時他家里沒有,如果他直爽的話直接告訴別人家中無醋就可以了,可他卻到鄰居家要來給了這個人?!?/span> 傳說,微生高又名尾生?!肚f子·盜跖》一章記載的盜跖與孔子的對話中提到一個“尾生抱柱”的故事。盜跖說尾生在橋下等一個女子,結(jié)果女子沒來,河水卻暴漲,尾生不肯失信離開,于是淹死。莊子借由書中盜跖之口,評價(jià)尾生與被剁碎的狗、漂在水面的死豬、拿著碗討飯的乞丐一樣毫無價(jià)值,因?yàn)槲采鷵?dān)心失去名聲,輕視死亡,不顧念身體與生命。 對于這樣荒謬絕倫的典故,只能當(dāng)個故事聽聽,我是不太相信的。 “醯”字的相關(guān)典籍:
“醯”的字源演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