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蓬勃發(fā)展的當下,AI 大模型已深度融入我們的工作與學習。然而,要讓 AI 大模型精準地為我們提供滿意的答案,掌握有效的對話策略至關重要。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極為實用的與 AI 大模型對話的框架 ——Costar 框架。 一、Costar 框架是什么 Costar 框架由背景信息(Context)、任務目標(Objective)、寫作風格(Style)、情感語調(Tone)、受眾(Audience)以及響應格式(Response)這六個關鍵要素組成。當我們向 AI 大模型提問時,若能將這六個要素清晰地傳達給它,就能極大地提高獲得準確、優(yōu)質回答的概率。 二、Costar 框架各要素詳解 1.背景信息(Context):這是向 AI 大模型闡述問題的基礎信息部分。例如,當你想要了解關于相機使用的相關知識時,你可以像這樣提供背景信息:“我剛買了一臺索尼 A7M4 的相機,我之前沒用過這類專業(yè)的數(shù)碼相機,不管是攝影的理論知識還是相機的功能參數(shù),對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幾乎為零” 。通過這樣的描述,AI 大模型就能明白你所處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情況,從而在回答時更具針對性。 2.任務目標(Objective):明確你期望 AI 大模型達成的具體任務。比如 “你現(xiàn)在給我寫一篇詳細的關于 A7M4 的使用教程文檔,讓我能快速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并能上手使用它”。清晰的任務目標可以讓 AI 大模型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避免回答偏離主題。 3.寫作風格(Style):不同的場景和需求需要不同的寫作風格。如果你希望得到的內容參考科普帖子和產品說明書的風格,就可以像這樣告知 AI 大模型:“參考科普帖子和產品說明書的風格”。這樣,AI 大模型輸出的內容會更符合你的預期風格,具有專業(yè)性和易懂性。 4.情感語調(Tone):情感語調能夠讓輸出的內容更貼合實際使用場景。如 “用平穩(wěn)、冷靜、客觀的語氣闡述”,這樣可以使 AI 大模型生成的內容在語氣上更加中立、專業(yè),不會帶有過多主觀色彩,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5.受眾(Audience):考慮到受眾的知識水平和背景差異,我們需要向 AI 大模型說明內容的受眾對象。比如 “介紹的時候盡可能用相機小白聽得懂的文字描述,因為我是零基礎”。針對不同的受眾,AI 大模型會調整語言的難度和表達方式,讓內容更易于特定群體理解。 6.響應格式(Response):明確對 AI 大模型輸出內容的格式要求。例如 “請結構化地輸出詳細的文本,不得低于 3000 字”。這樣的格式要求能讓 AI 大模型生成的內容結構清晰,且在字數(shù)上滿足你的需求,方便你進一步閱讀和使用。 三、Costar 框架的實際應用案例 當我們把上述按照 Costar 框架構建的關于索尼 A7M4 相機使用教程的問題拋給豆包時,豆包給出了非常詳細且實用的回答。它首先用很大篇幅詳細介紹了相機的外觀與按鍵,包括正面、頂部、背面、側面各個部位的按鍵功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模式轉盤上不同字母的含義以及適合的場景,如 “大光圈適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小光圈則能使整個畫面都清晰”。接著,在拍攝參數(shù)設置方面,如光圈、快門速度、ISO、白平衡、畫質等,豆包也進行了詳細且易懂的介紹,例如 “白平衡的作用就是讓相機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正確還原物體的顏色。在室內鎢絲燈照明的環(huán)境下,你可以選擇鎢絲燈白平衡模式,可以避免畫面偏黃” 。此外,豆包還介紹了不同拍攝場景下的技巧以及視頻拍攝功能等內容,整體結構清晰、完整、詳細,字數(shù)也符合要求,充分滿足了提問者作為相機小白想要快速上手相機的需求。 通過 Costar 框架與 AI 大模型進行對話,我們能夠更高效地獲取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和內容。無論是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作文章還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掌握這種對話策略都能讓我們事半功倍。希望大家在今后與 AI 大模型的交互過程中,充分運用 Costar 框架,挖掘 AI 大模型的更多潛力,提升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