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承認,我原來一直以為是老板是公司價值創(chuàng)造的核心,畢竟如果沒有老板或股東的投資,公司就不可能存在。 當我們強調企業(yè)家精神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說老板的不可替代性。要知道,是老板對機遇的洞察和把握,是老板的膽魄和管理,構成了一個公司的“1”,后面員工的努力工作也重要,但這些更像是后面的“0”。 基于這樣的認識和邏輯,那公司與員工之間就只是一種契約、雇傭的關系,員工的工作價值就弱化了,畢竟員工都是可以替換掉的。 由此帶來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理念、制度也自然是以老板為中心,整個公司都是老板的,老板最重要,除了老板和股東之外,其他人都是打工的,無足輕重,人才最多是價格的不同。 所以當我看到華為任正非的一些話的時候,我是大受沖擊,感到不可思議。 公司的價值由誰創(chuàng)造?這是個根本問題,任正非有句話震驚我的三觀 為什么說“價值創(chuàng)造”是個根本問題?因為按照公平、公道的原則,誰創(chuàng)造價值誰就有地位,對于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和態(tài)度,就決定了一個公司不同邏輯。我們先看《華為基本法》里關于這個問題的闡述:
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如火如荼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是投資、資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創(chuàng)業(yè)者的才華也無法與其相提并論。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人還是窮,沒有見過世面,人心還是勢利的。 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之前,在那個物質和資本普遍匱乏的年代,按照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就把勞動和知識排在了前面,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思想的先進性。 后來我看任正非的“花園談話”,任正非也提到了華為的奮斗文化,其中有句話震驚了我的三觀:
奮斗不是中國特色,這是人類特色。 “長期艱苦奮斗的文化是不會變化”,任正非表示,未來華為的奮斗文化是不會變化的,為什么?
一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是這樣的思想和價值觀,無怪乎這家公司會形成“知本論”的理論。要知道,如果是按照老板、企業(yè)家和資本、投資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邏輯,那么他們是要追求回報的,但事實上又是員工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公司的大部分價值,于是就有了價值分配的矛盾。 打個比方,比如公司一年的利潤是400萬,那么資本方要拿走300萬,剩下100萬是勞務成本和再投資,這符合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原則。 但如果價格分配的比例改一改,比如變成員工分走300萬,或者是200萬,然后剩下100萬歸老板、股東等資本方,另外100萬再投資。這樣會起到什么樣的變化? 華為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它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蚍Q之為“員工資本主義”。 拉車的人要比坐車的人拿錢多,這樣才公平。 知識資本化與適應技術和社會變化的有活力的產(chǎn)權制度,是華為公司不斷探索的方向。利益格局的改變,才是華為核心競爭力的根源之一。 不然的話,如果沒有價值創(chuàng)造和分配理念的支撐,那其企業(yè)文化是沒有辦法生生不息的。 財富是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究竟是大多數(shù)人受益,還是少數(shù)人受益,這是個原則性的根本問題。唯有讓“拉車人”拿錢多,才能持續(xù)激勵員工去奮斗。 否則就會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很多公司內(nèi)部都是爭著做能享受、享樂的“坐車人”,忙于存量價值的分配,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整個公司的墮落。畢竟沒有增量價值的創(chuàng)造,只能是坐吃山空,最后落得個樹倒猢猻散的下場。 但這里面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工作和勞動的區(qū)別。 要勞動,而不是工作。 工作含有強制的意味,很多人之所以上班主要是生活所迫,為了所謂的“碎銀幾兩”,他們有職業(yè)但無事業(yè),工作中也是很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偷懶就偷懶,能混就混。而勞動不一樣,我們看哲學家是怎么說勞動的:
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社會,勞動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qū)別之一。人通過勞動把物質變成了財富,這個勞動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當然勞動包含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任正非提到的艱苦奮斗也主要是指思想上的勞動、奮斗。 一個人如果沒有勞動,那其獨特價值如何體現(xiàn)?勞動才是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途徑。而現(xiàn)代社會其實是把勞動和勞動的人貨幣化了,或者說是物化,在市場上,人一方面是被視為工具,一方面又被當成消費者。前者被要求帶來利潤,后者被要求不斷花錢。 人不能被降格為只為工作和消費的動物。工作為錢,勞動為價值,兩者截然不同。消耗和創(chuàng)造不一樣,工作讓人疲憊,勞動讓人自信。不過這其中也有階段性,有時候我們就是生活所迫,但我們必須讓自己盡早完成由工作到勞動(由牛馬到人)的轉變才行。要記住,沒有人應當成為一個手段或工具,每個人都是目的本身。 為此,我們還是要靠勞動、奮斗。最后用任總的一段話結尾吧:“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斗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斗者支付什么。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shù)錢,可能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