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2月至1943年11月,晉察冀軍區(qū)先后進行了四次精兵簡政,建制原為三四制或三三制的大團均縮編為直轄4至5個步兵連的小團,各團原有的紅軍連歷經合并或拆分,至1943年11月,晉察冀軍區(qū)擁有紅軍血脈的連存有25個。本期將專門詳解晉察冀軍區(qū)四次精兵簡政后九個主力團25個紅軍血脈連的分流,現(xiàn)具體介紹如下: ![]() 一,1942年2月精兵簡政以前,晉察冀軍區(qū)各部隊共轄有紅軍連23個1937年11月,以八路軍115師獨立團與騎兵營為骨干成立晉察冀軍區(qū),歷經百團大戰(zhàn),至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晉察冀軍區(qū)各部隊中,由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的紅軍步兵連共有23個,其中115師獨立團13個,115師騎兵營3個,685團2營1個,716團2營4個,八路軍總部特務團3營2個。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前,原有的23個紅軍連有20個分布于晉察冀軍區(qū)九個主力團,其中1團6個,2團2個,6團2個,7團2個;4團2個;5團1個;9團3個;騎兵團2個。另外3個紅軍連分屬于20團(115師騎兵營1連)、34團(115師獨立團特務連)與平北40團(716團2營8連)。四次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下轄紅軍連有的拆分加強其他連隊,有的與其他連隊合并為新的連隊,1943年11月四次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各主力團均縮編為下轄4至5個步兵連的小團,各團原有的整建制紅軍連已所剩不多,注入紅軍血脈的連隊卻大為增加。據(jù)統(tǒng)計,晉察冀軍區(qū)九個主力團經過四次精兵簡政后,各團含有紅軍血脈的步兵連共有25個:1團5個(含特務連),2團4個,3團3個,4團2個,5團1個,6團3個,7團2個,9團3個,騎兵團2個。 一,1942年2月至1943年11月晉察冀軍區(qū)進行四次精兵簡政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進行第一次精兵簡政,撤銷晉熱察挺進軍番號,將平西、平西和冀東軍分區(qū)分別改編為11、12、分區(qū)軍13,并根據(jù)各團斗爭歷史將軍區(qū)各部隊整編為11個甲種團與21個乙種團,甲種團為3營12連制;乙種團為4連制,另轄特務連和偵察連。 1942年6月,晉察冀軍區(qū)進行第二次精簡,甲、乙兩種團一律取消營建制,縮編為直轄6個連(乙種團)與7個連(甲種團)。1943年2月,晉察冀第三次精兵簡政,將大團一律縮編為由特務連、偵察連和4至5個步兵連組成的6連制或7連制小團。1943年6月至11月,晉察冀軍區(qū)進行第四次精簡,軍區(qū)部隊由12.5萬減至9.59萬人。據(jù)統(tǒng)計,精兵簡政后的晉察冀軍區(qū)九個主力團所屬56個連(含特務連與偵察連),擁有紅軍血脈的步兵連共有25個,具體25個傳承紅軍血脈的英雄連隊在晉察冀軍區(qū)九個主力團的分布為: 一,1943年11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1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1團為甲種團,下轄3個營12個連(其中1.2.3.9.10.11連與特務連為紅軍連)。1943年11月,1團縮編為直轄5步兵連1特務連1機槍連的7連制小團,紅1連與紅2連合編為1連(紅軍連,;5連與6連合編為2連(未有紅軍血脈);紅3連、7連、紅9連合編為3連(2個紅軍排);4連、8連、紅10連合編為4連(1個紅軍排);紅11連與12連合編為5連(2個紅軍排)。另1團還直轄特務連、機槍連與通信排、衛(wèi)生隊,均為紅軍排擴編或組建。 ![]() 二,1943年6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2團紅軍連的分流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2團整編為甲種團。同年6月,2團縮編為2個營6個步兵連,3營奉命調出,撤銷4、7、11連,7連三個紅軍排分別編入2營5、6、8連,另2團還下轄特務連與偵察連。1943年2月,2團進行第二次縮編,取消營建制,直轄5個步兵連與直屬連,6連改為4連,紅8連拆分,3個紅軍排分別編入1.2.3連,8連3、8班及機槍組編入4連。1943年6月,2團第三次縮編,原轄5個步兵連縮編為4個步兵連,1連與4連番號不變,2、3連合編為2連,5連改為3連。改編后的2團,1至4連均含有1個紅軍排以上的紅軍血脈。 ![]() ![]() 三,1943年11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3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三個紅軍排為骨干組建的晉察冀軍區(qū)1分區(qū)3團改編為甲種團。同年6月,3團縮編為2個營6個步兵連與特務連、偵察連,撤銷2營。 1943年6月,晉察冀軍區(qū)第四次精兵簡政,1分區(qū)3團縮編為5個步兵連、1個特務連、1個偵察連,原以3個紅軍排擴建的3團3營三個連分別改編為3團3連、4連與5連。 四,1943年2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4團紅軍連的沿革:1940年末,4團改編為12連甲種團,原轄2個紅軍步兵連分別改編為2營6連與團特務連。1943年2月,4團進行第二次縮編,取消營建制,直轄4個步兵連與警通連、偵察連、機槍排,紅6連改為3連、特務連與通信排合編為警通連??s編后的4團,其3連、警通連為紅軍連,機槍排為紅軍排。 五,43年11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5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5團為12個甲種團之一。同年6月,5團縮編為2個營8個連。1943年2月,5團第三次縮編,取消營建制,直轄5個步兵連與1個偵察連,685團6連沿革的紅1連番號不變。 ![]() 六,43年11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6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6團為晉察冀軍區(qū)11個甲種團之一。同年6月,6團撤銷3營,縮編為2個營6個步兵連與特務連、偵察連。 1943年6月,6團縮編為5個步兵連、1個偵察連,下轄3個紅軍連。原紅1連與3連合編為3連,紅6連改編為1連,7連改編為4連,紅2連與5連番號不變。 ![]() 七,1942年2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7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原挺進軍7團整編為乙種團,直轄4個步兵連與特務連、偵察連,其中百色起義紅1連與紅2連番號不變。 ![]() ![]() 八,1942年2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9團紅軍連的沿革: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次精兵簡政,陜北紅28軍沿革的原挺進軍9團整編為乙種團,直轄4個步兵連與特務連、偵察連,其中1連、2連、3連為716團2營沿革下來的三個紅軍連。 ![]() 九,1943年2月精兵簡政后晉察冀軍區(qū)騎兵團紅軍連的沿革:1941年初,晉察冀軍區(qū)騎兵團改編為2個營6個連。1942年7月,晉察冀軍區(qū)第二次精兵簡政,騎兵團改編為6連制步兵團,1943年2月,騎兵團縮編為4個步兵連與特務連、偵察連,其中1連與2連為紅軍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