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說普通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真相就是,家庭條件一般出身的小孩要吃更多的苦,才有可能和優(yōu)秀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這種苦是低級的,被動的苦,對一個人的思維訓練和看穿人情世事的本領并沒有太多的提升。 很多道理家境好的小孩耳濡目染20歲就明白了,普通人直到30歲才懵懵懂懂,有些甚至一生都不會開悟。出了校門,相當于從象牙塔進入了荒野求生模式,沒有來自家庭的熏陶與言傳身教,沒有足夠的血槽來供自己練習與試錯。 一切都在小心翼翼里琢磨與探索,在不斷碰壁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路徑。慢慢的賺到了一點錢,可以有能力去滿足下自己的需求了。 這個階段,又開啟了一段報復性消費,彌補童年和學生時代的缺憾:比如去美容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去旅行,讓自己長見識;買高檔一點的電子產品或者是奢侈一點的產品;去健身房鍛煉。跌跌撞撞到了30歲,終于見過一些世面,這一路,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內耗斗爭,見識了更多的風景,閱讀了更多的東西才重塑了自己的三觀。 從此以后的人生,終于不再是彌補和糾正。0歲才明白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但這并不意味著人生無望。普通人的人生,30歲才剛剛開始。30歲,脫離了原生家庭,褪下了學生思維,明白了生活主線,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能??辞宄俗约菏种械呐?,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邊界,可以不帶幻想的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找出眾多組合之中的最優(yōu)解。 明白生活其實是一場馬拉松,不是沖刺短跑。人生從30歲開始,其實是幸運的人生,破繭成蝶之后,未來的天空才會更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