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觀決定人生的追求,也決定人生格局的長度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又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矛盾是世界一切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動力和根源??茖W的世界觀是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人生智慧的根本來源。沒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不可能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1、人生觀的內(nèi)涵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xiàn)。 人生觀反映了一個人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人生觀主要回答了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態(tài)度和評價等問題。 ![]() 2、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也就不同 人生的意義是一個復雜且因人而異的哲學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哲學流派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觀點。唯心主義思想,不尊重科學,不尊重客觀規(guī)律,一切從自己內(nèi)心愿望出發(fā),脫離生活工作實際,思想、言行和情緒遵從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自以為是。 形而上學思想的人,看問題,孤立、靜止、片面,說話做事不能“一分為二”,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在利益面前,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單位、社會和國家利益。對生活中的問題只看一面而忽視另一面,喜歡聽好聽的話,不喜歡聽取他人的建議和批評。看人待事思維固化,不能用變化發(fā)展的眼光看人待事。 佛家有貪、嗔、癡、慢、疑五毒,告訴人們在生活中要戒之。貪是過度的欲望,它與其自身綜合能力不相匹配;嗔是因欲望不能滿足而產(chǎn)生的怨恨和不滿情緒;癡是指不明事理,是非不明,癡迷名利等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慢指傲慢無禮,自視甚高,看不起別人,遇事推諉,指責、抱怨,無擔當;疑指自以為是,毫無客觀依據(jù)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佛家五毒的產(chǎn)生,“三觀”不正是根源,不正確的思維方式方法是主因,是脫離實際和認識偏執(zhí)的表現(xiàn),與唯物辯證法思想相悖。 ![]()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心理疾病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呈現(xiàn)不斷擴大的趨勢。心理學認為,心理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也就是說心理問題就是認識問題,心理疾病的根源是認識問題,是不尊重認識規(guī)律而引起的。在生活中,對人和事的認識,憑感性而缺乏理性,憑主觀臆想而不尊重事實;凡事“以我為中心”而不能“一分為二”看問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分不清主次;為人處世思維僵化而忽視聯(lián)系和發(fā)展;遇到困難和不順就情緒急躁、自暴自棄,而忽視曲折中前進的道理。這些不正確的認知產(chǎn)生不正確的行為,導致人際關系不和諧,繼而產(chǎn)生苦惱、郁悶、憤怒等不良情緒,是心理疾病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唯心和形而上學思維的表現(xiàn)。 在生活工作實踐中,辯證唯物主義者并不能保證每一件事都能做到既唯物又辯證,比如思考問題也可能存在夸大或不足,也體現(xiàn)唯心的成分;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的人也不是每一件事都體現(xiàn)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比如,餐桌上有一道美食,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按照唯心主義邏輯,他認為存在就存在,認為不存在就不存在,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區(qū)別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辯證法思想還是形而上學思想,主要通過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看他的本質,從本質上看哪種思想占主導和統(tǒng)治地位。但兩種思想的地位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在斗爭和統(tǒng)一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相互轉化。一個人的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思想進步,都是在兩種思想的斗爭和統(tǒng)一中,沿著曲折的道路不斷前進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思想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減少不正確的思想和思維行為方式方法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遵循唯物辯證法的思維規(guī)律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才能實現(xiàn)身體健康,生活和諧幸福和工作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目標。 ![]()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正確的人生觀,就是遵道而行。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思想和言行自由!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指南和智慧源泉! 每個人都是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一個人的吃喝拉撒睡,都離不開社會來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質和精神支持,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人生的根本矛盾是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與人生價值之間的矛盾。 人生的需求,體現(xiàn)了人生愿望和理想,實現(xiàn)愿望和理想才能達到人生目的。人生愿望和理想要與人生價值相匹配,這是實事求是的思想,也是人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人生價值包括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自身價值是指自己的思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也包括思維和行為方式方法;社會價值是通過自己的生活工作實踐,為滿足社會或他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所做出的社會貢獻以及責任和擔當。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二者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 ![]() 4、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和幸福觀 所謂名利,是人生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它不是靠不擇手段追求來的,是自己踏踏實實干出來的。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價值,通過努力實踐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國家和單位才能給予你榮譽、職位和應有的薪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協(xié)同發(fā)展,滿足人生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吨芤住は缔o》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智不能周,謀不會成;不自量力,自取其辱。如果用不正當手段獲得名利,德不配位,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何嘗不是一場災難! 人生觀包括了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主要內(nèi)容。由于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素養(yǎng)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但這些觀念或觀點,隨著一個人“三觀”的改變而產(chǎn)生認識上質的飛躍。幸福是一種美好的生活體驗,是拼搏奉獻和收獲后的快樂和滿足感,“知足者常樂”,知足才能快樂,才能體會幸福的來之不易,才會感恩那些支持幫助過你的人,分享你的快樂和幸福 。 苦樂、榮辱、公私,它們都是一個問題的正反兩個方面,是對立統(tǒng)一,我們從大局出發(fā),辯證分析,從積極方面看待問題,“凡事發(fā)生皆有利于我”,就會促進事物向好的方面轉化;“道”是本質和規(guī)律,“德”是“道”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在生活中,踐行唯物辯證法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是最高尚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人生觀正如毛主席說的:“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 5、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意義和價值 以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以一顆平常心,自信面對生活工作中的一切人和事。在不斷提高自身價值的同時,努力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奉獻社會,發(fā)展自己,體現(xiàn)人生價值。通過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和技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達到人生目的,這才是正確人生觀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堅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理想信念關乎一個人的未來,也關乎國家的未來。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我們應該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開拓進取,美好的理想才能實現(xiàn)! ![]() |
|
|